第231章 声名大振
《当幸福来敲门》的拍摄正在火热进行中,而《**之恋》的上映,已经接近了尾声。
最终,在内地的票房是一亿两千万人民币,折合美元,差不多是1460美元左右。
在其他地方,日本的票房是1755万美元,法国是1265万美元,德国是1021万美元,西班牙1003万美元,除了北美外,合计有五个票房过千万的票仓。
在北美已经用了长线放映,现在差不多是9785万美元。
现在电影在电影院还能够有一些收入,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够进入TOP12,固然现在继续上映,能够获得的票房也只是零头了,但是电影最终在北美突破一亿美元的票房,想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总计一下,北美的票房差不多是一亿美元左右,最终的票房应该能在一亿一千万左右,海外的票房差不多是一亿三千万,现在电影在各大票仓都已经下映,最终的票房,估计也就是这个数字了。
也就是说,现在全球的票房差不多是两亿五千万美元左右,估计电影最终的票房,也就是这个数字了。
不得不说,北美这个地方,对于英语片的接受程度,要高过外语片何止一个层次!
《三国大战》险险就能够突破到顶尖经典之作的品质,竟然和《**之恋》的最终票房差不多!
要知道,《三国大战》中可是有着不少商业成分的,而《**之恋》中,电影的商业成分可是少得可怜。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迈对于电影的票房一直不乐观,甚至连那个全球一亿美元的赌约都没有多少信心。
现在看来,他何止是多虑了,简直是在妄自菲薄啊!
殊不知,很多在北美混迹多年的市场预测者,在看到这个成绩之后也是目瞪口呆。
或许他们也觉得,《**之恋》这部电影是一部在平均水准以上的电影,但是北美这个地方,从来不是说你的电影好,电影票房就高的。
北美的观众,应该喜欢硬汉、喜欢比基尼美女、喜欢超级大制作、喜欢堆明星、喜欢血浆、喜欢恶搞才对!
什么时候,一部没有明星、没有帅哥美女、没有大制作的电影也能够获得这种成绩了?
抱着这种疑惑的人们,买来了《**之恋》的DVD,在家中反复拉片进行观看。
也不知道他们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反正在明年的这个时候,一下子多出了一些口味小清新的电影,还有人专门找了内地导演来拍摄!
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北美观众突然喜欢上了这样的电影风格,而他们就应该投其所好,在这种风潮没有降温之前好好捞一笔!再说了,这种类型的电影花不了多少投资,《**之恋》的投资也不过是一千万美元罢了。
可惜的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这种跟风的做法并没有得到观众们的喜爱——“拙劣的模仿!”“浪费了我两个小时!”“有这个钱投资,为什么没钱找个好导演?”
更有甚者,连**这个创意都没有放弃跟风,可惜的是,电影的风格根本不对劲……
在电影圈里,永远不缺少这种跟风的家伙。
事实上,跟风估计也是能够让电影公司、让制片人、让导演最为安心的做法了。
但是跟风这种事情,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首先,观众的喜爱变化太快,今天他们喜欢了,明天也许就不喜欢了。
其次,就是电影的新鲜感问题,有些段子,你用第一次会很有效果,第二次第三次也不错,但是接下来就难说了。
最后,跟风的作品往往没有作者自己独特的风格,造成了雷同、模仿的事情,而这种电影,别说是影评人了,就连观众都不会喜欢!
为什么香江的跟风大王王晶能够走到商业片之王的位置?
原因就在于,第一,他拍电影的速度奇快,快到观众还没有好好回味一部经典电影给他们带来的震撼,王晶的跟风作品就出现了。
第二,他有些时候并不是完完全全模仿别人,就像是跟风赌神的赌圣,他就抛弃了那种高大上的打赌方式,而是选择了“阿星”那种接近小市民的风格。
这种独特和“创新”,便让王晶取得了成功,甚至,他跟风的电影,有的时候票房会比原作更强!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像王晶这样的跟风者太少,更多的人,只能被拍倒在历史的沙滩上。
说起来,跟风这种事情,李迈也并不是没有做过,像是他的《三国大战》,某种意义上就是借了《角斗士》在北美的东风。
但是严格说起来,也并不是如此,因为两者的剧情和风格迥异,能算是跟风的地方,也只有两者都是战争电影这一点了。
说起来,《三国大战》的票房在北美不断地磨啊磨的,最终终于从两亿九千万磨到了三亿美元!
三亿美元这个成绩,即便是以英语片而言也是相当不错的了,如果一年的电影不景气的话,甚至冲入年度票房前十都是有可能的!
而以一部外语片的成绩来说,这个票房更是达到了外语片未曾达到了三亿美元!
也是因为这个成绩,让《三国大战》的名声又大火了一次的同时,也让李迈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了大众人民的眼中。
亚洲方面的轰动不必多说,便是在北美,也有无数人因为这件事情而了解到了李迈这个人。
不同于《千与千寻》只能在日本国内逞威风,《三国大战》可是真正征服了全世界的杰作。
也许北美影迷对于外语片并不重视也并不在意,但是对于外语片中的第一位,多少要比好莱坞的一些平庸作品要更加关注。
再加上《**之恋》的票房和好评,一时间,李迈在新闻上出现的次数,竟不必一些好莱坞一线大导演少!
“李迈已成世界一线大导演?”——《华夏电影报》对于最近的风潮有些惊讶。
“外语片票房第一人,好莱坞的华夏大导演!”——《影院信号》满是赞声。
“假象而已,好莱坞有过这种关注的多了去了,但是十之八九最终都泯然众人了。”——《羊城晚报》的编辑号称要理性看待问题。
总而言之,因为第一部英语片的成功,加上外语片票房无人能敌,李迈在导演界的名声一下子大涨。
奇怪的是,这种涨幅快得让人惊讶,怕是斯皮尔伯格拍出《大白鲨》之后,名声也没有增长得如此迅速吧。
而另一边,刘逸浩坐在一张老板椅上,通过网络看到了这种热议后,脸上挂上了得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