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根在何处
乌节路,这条位于狮城中心的街道,不过是刚刚得到发展,在三十年前,乌节路两侧依然是大片的种植园,甚至即便是在现在,这里依然存在着数家种植园,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新加坡市区的扩张,这里已经日益繁华。
在乌节路,最为显眼的一栋建筑恐怕要数高不过l7层,但是包括顶尖在内却高达百米的”中华复兴开发银行南洋分部大厦”是新加坡乃至整个南洋的最高建筑,从其投入使用时,这座由华人设计、华人施工的大楼,便被南洋华桥视为”华人的荣耀”。这栋集银行、商场、写字楼、会所于一体的大楼,在南洋的华商的心中并不仅仅只是”华人的工程荣耀”,或者说一家银行那么简单,它也有着别样的意义——它不仅仅只华复行南洋分部的总行或者说北方贸易的南洋总部所在,同时也是南洋华商总会所在,华商们在这里举行会议、商洽贸易,组织购货以及产品销售,总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是南洋华商的大本营。正是在这座大厦内中华复兴开发银行向侨社提供贷款,而北方贸易公司向侨社提供商品,分散在南洋各个岛屿的华侨,则将种类繁多、物美价廉的国货销往整个南洋。
“这里是南洋侨社的心脏!”
每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王德阳的心里都会冒出这样的念头。正是因为这颗心脏的原因,南洋侨社变得更加团结,且华侨的经济基础亦随之成倍扩大。即便是曾经给予华侨商业网络重剑的日本移民构成的商贸网络,现在亦无法对南洋华侨构成太多的威胁。
以前华商经售的各项日用品多是自日本运来,后来日本以日本移民组构南洋商贸网络的方式散布各处,自行销与华侨竞争,华商受其打击甚形惨重。直接威胁和削弱了南洋华侨的经济基础,尤其是损害作为原料组织、产品销售中介人的华商的利益。
而自民23年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以”邯彰货”为代表的国货以其价格、质量优势在南洋冲击了日货的市场,即便是华侨不对日货加以抵制,日货亦难以同”邯郸货”竞争,这扭转了华商仅做为”零售代理人”的局面,甚至北方贸易亦刻意培养华商介入批发业,从而形成华侨对南洋消费品市场的控制,与过去华商各自为战不同、全无战略的发展不同。自民25年开始,在北方公司的策划下,由北方贸易出面一种由银行加公司协同推动,开始实施从资本投入、原料开发、产品生产、批发零售的所有环节的经济扩张。
现在南洋各殖民地政府之所以越来越依赖华侨,正是基于一个原因——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民28年以来,随着欧洲陷入战火,侨资已经开始取代欧美资本,而在未来……
在电梯中,想到南洋的未来,王德阳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作为一个华侨,他清楚的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而作为军事情报处的特工,他同样也明白,控制经济,进而控制其国家,这正是调查部以及军事情报处”南洋攻略”的核心之一。
“德川,你来了!”
一见到王德阳进入办公室,满面笑容的陈嘉庚主动站起身迎接着王德阳,在他看来,王德阳可以说是新加坡华侨青年子弟的骄傲——曾经的战斗英雄,陆军预备役少校,而更为难得的是,他放弃从商的机会,选择到学校任军事教官,这无疑是陈嘉庚欣赏他的原因之一,当然,还有一点,就是王德阳同北方贸易的诸多管理人员关系极为亲近。
对于北方公司,陈嘉庚一直心存许多感激,究其原因是北方公司在他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比如将大马的市场代理权交给了他,也正因如此,才有了现在”集美公司”每年数百万赢利,不仅让他东山再起,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可以继续投资教育,就如同北方公司一般,虽说家业无法与其相比,但至少能做出一些贡献。
不过这几年,作为华商总会会长,陈嘉庚却很少过问集美公司的事务,不仅仅因为他的弟弟、儿子都在公司之中,同时,还有一批北方商校的高材生协助运营公司,而他本人则专心从事着华商总会的工作,在这里他可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投资国内的实业,支援国内建筑,亦可以筹集更多的资金或是购买国债或是捐助教育。正因为还兼任南洋华侨教育会委员长的职务,所以,他才会对王德阳非常熟悉,毕竟,除去中正中学的军事教官之外,王德阳还是教育会委员。
“快请坐,”
待王德阳刚一坐下,陈嘉庚便用流利的国语同其交谈起来。
“最近怎么样,工作还顺利吗?”
在他的询问中,王德阳一一将侨社学校军事教育的事情对其进行了汇报。
“……总之,侨社学校军事教育,目前各地法令的多方限制,是军事教育实施的最大问题,所以,现在侨社学校的军事教育,仍然无法与国内相比!”
“至少,这开了一个好头!”
陈嘉庚点点头,他企不知道无论是军事教育也好、军事体育也罢,各殖民地政府并不乐意见到,若非各地领事馆竭力争取,恐怕即便是开展军事体育,也只能悄悄的开展,
“有总比没有强,鸡蛋有了个缝,总比没缝的好,开了这个口子,才能越开越大。就像现在军事教育,总能让侨社不像过去那般赢弱!那些土著,再想欺负咱们,即便是不想想咱们身后的国家,也要想想侨社的子弟的悍勇!”
陈嘉庚感慨一声,在南洋生活几十年,他见惯了本地土著对华侨的轻视与敌视,过去面对土著的欺侮,华侨往往选择忍受,而在过去几年,尤其是数以万计的从军中退役的青年返回南洋之后,一切都改变了,面对土著欺侮,那些青年以及接受军事教育的学生往往会立即会还之以颜色,不过只是短短数年,华侨赢弱之名于南洋便**然无存。
在感叹之余,看着面前的青年陈嘉庚又是一笑。
“德川,在此之中,你可的居功甚伟啊!”
“会长,您谬赞了!”
见会长称赞自己,王德阳连忙转移话题说道。
“我这次来,是想向您询问一个问题!”
“哦?什么问题?”
“会长,今天在学校,有一个学生……”
王德阳一一将那个学生的想法道出之后,陈嘉庚顿时陷入沉默之中,在这一瞬间,他的心底可谓是五味杂阵,固然,南洋侨社之中,堪称巨富十数家之多,千万者亦有千百家,百万之家更是数不胜数,但绝大多数华侨却是穷人,他们或是在种植园为工或是于杂货铺从事零售,对于富者而言,回唐山从不是什么困难,快者可坐飞机,慢者可坐轮船,但对于那些不过只是勉强温饱的华侨呢?尤其是那些二代华侨,或许在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对唐山的向往,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许终其一生都无法踏上让他们爱的那般狂热的唐山,甚至于踏上唐山的土地来说,对于他们根本就是一种奢望。
“会长,在来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唐山,对于许多侨社二代子弟来说,只是存在于父母的讲述和书本上,或许,我们可以...
在学校告诉他们,他们是中国人,他们应该热爱唐山,是的,他们也确实如此,但是,假如有一天,他们的孩子问他们,唐山有什么?有长城、有长江,有黄河、有……唐山有世间的一切,那是我们的祖先之地,可如果他们的孩子问他们,你去过唐山吗?他们应该如何回答呢?当他们回答不出来的时候,那么他们的孩子还会继续热爱唐山吗?”
在这一瞬间,原本张口欲言的陈嘉庚又一次沉默了下来,他看着王德阳,想到那些移居南洋上百年的家庭,或许他们的家长还向着着回忆着唐山,但唐山对于第三代、四代子女来说,却是陌生的,甚至于他们更乐意说英语、吃西餐,想到一些老友的子女以留学英国、说英语、吃西餐为荣,一时间,陈嘉庚的神情甚至变得黯淡起来,长此以往,他们还会对唐山心存多少感情?
“德川,你,有什么想法吗?说来听听!”
望着王德阳,陈嘉庚的神情显得有些紧张,尽管那些以留学英国、说英语、吃西餐为荣的第三代、第四代华侨只是极少数,但他仍然害怕有一天,南洋的华侨会失去自己的根,毕竟,那些人是华侨的上层家庭,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来自华侨巨族,他们在华侨中的影响力,甚至可能左右到整个侨社,到那一天,怕也再也没有了侨社。(http://.)。
“我想……”
迎着会长的视线,看着会长那显得有些紧张的神情以及目中的忧色,王德阳开口说道。
“至少,我们应该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次回到唐山的机会!是回国读大学也好、交流也罢,旅行亦可,至少,让他们能够拥有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