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暗战

“号外,北平绥靖公署与英国进行谈判,欲以军舰换取英人印度洋荒岛,浪费国帑如此,实是卖?国之径……”

一大清早,穿着一身褪色的黑布衫的老杨头,肩挑着木挑在沿街叫卖着“豆腐”的时候,便听到了报童的叫卖声,报纸上颇带责难之意的言论,让老杨头那张看似憨厚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

“豆腐来,卖豆腐来……”

沿着街巷叫卖着,不时热情的同街巷里的熟人打着招呼,在过去的两年间,这一带的居民对这个来自山东看上去老实,做生意也厚道,并可以先尝后买,也可欠账、赊账的“老杨”早已熟悉了,大热的天,偶尔还会有一些人请他进屋喝口茶。

和以往一燕,金义铭的买了几块豆腐之后,便请老杨进院喝点茶。

“看到今天的报纸了吗?”

在给老杨倒茶的时候,金义铭随口问了一句。

“看到了,这些支那文人真是没有一点远见,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那样的一座岛屿,对于海军的远洋训练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

若是有人听到老杨的这番话,一定会极为诧异,但实际上,来自山东的老杨,实际上是日本关东军“木机关”——一个专门从事对华北情报的情报机关的“嘱托”,而金义铭同样也是以“医生”的身份潜伏在北平的“嘱托”,两人在过去的两年间,一直互相配合着在北平发展着情报网。

而卖豆腐的“老杨”则打着卖豆腐的幌子,利用买卖的流动性与交际性,进行刺探情报、发展情报人员的工作,并利用公开手段,搜集当时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此外,他还通过赠送啤酒、香烟和小日用品等,四处拉拢下线,刺探收集各类情报。

而早在报纸将中英谈判的消息加以报道前,他就已经通过一些渠道得知了这一消息,而现在他则是通过金义铭将这一情报的结果报往新京。

“就现在掌握的情报来看,他们很快就能达成协议!”

听着老杨的话,金义铭则是颇为感慨的说道。

“如果管哲勤早生二十年的话,也许……”

在华北呆的时间越长,金义铭越能感受到管哲勤给华北带来的改变,甚至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改变,甚至作为一个日本人,他都为其感觉到一些可惜——因为他带来的改变太晚了!

“支那历任政府要员之中,论之远见,当数管氏!”

拿着手中的报纸,金义铭用赞赏的语气说道。【首发】

“在中国的文人眼中,拿六艘军舰换一座荒岛,看似吃了大亏,可在另一方面,却又展现出了管氏意味加强海军的心理,只是,海军与陆军不同……”

朝着喝着茶,动作举指完全和街上的支那小贩没有任何区别的老杨看了一下,金义铭的声音稍稍一变。

“绝非一代人之功就能有所成就,因此,至少就现在来看,我们并不需要考虑华北重建海军的努力!”

自信!

或许,正是因为对帝国海军的自信,使得金义铭压根就没有把关于华北第三舰队的种种努力放在心上,相比于华北的第三舰队,他更为看重的却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更为准确情报的华北地区的军事工业情报以及军事情报。

“老杨,根据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报显示,两年前,邯彰的金刚石公司同美国的布列德公司达成协议,引进了价值1400万美元的枪厂机械,这应该是全亚洲规模最大的轻武器兵工厂,但这只是华北兵工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关东军希望获得与华北地区尽可能详细的兵工生产方面的情报,怎么样,能不能想一些办法!”

盯着老杨,金义铭的神情中显得很是自然,像是在吩咐一件极为普通的工作似的,但他的这个吩咐却让老杨整个人沉默了下来,好一会老杨才开口说道。

“金先生,你应该知道,华北的反间谍系统是非常完善的,我们的人很难接触这方面的情报!”

身处华北时间越长,老杨越发能够体会到华北反间谍工作的有力,调查局、保安局就像是无处不在似的,总能轻易的发现各个方面潜伏于此的情报网络,一个个看似秘密的情报网在过去的两年间接二连三的被摧毁,正是他们的失败,使得老杨变得谨慎非常,为了安全,他甚至宁可放弃一些情报,从而确保这个网络的安全。

但现在,假如他直接“盯上”这一敏感的“军工情报”的话,他可以想象,也许这边刚一开始行动,那边对方就会盯上自己,从而顺藤摸瓜摧毁他苦心经营的情报网,而这个情报网,甚至可能是关东军在华北最后的情报网了。

“老杨,你必须要明白,现在,获得更准确的来自华北的情报,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未来……

监听器中传来的声音,让丁仁杰整个人先是一愣,随后又一阵哑然,然后他只是默默的在记录本上作着记录,作为一名监听员,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寂寞而且有些无聊的监听工作,从保安局发现金义铭这个目标,并将目标提交至调查部,监听部门已经对其实施了长达三个月的监听,但直到今天才确定了金义铭的身份。

关东军“嘱托”!

几个小时后,一份标署为“kk10752”的报告出现在北平市保安局局长的桌面上,作为市保安局局长的金平庆只是草草的翻看着这份监听报告,随后便将其归类到“a类”之中,和过去一样,在接到调查部的进一步指示之前,他是不会打草惊蛇的,他相信调查部方面会做出最终的决定,是利用这一情报网向敌方传递假情报,还是等待下去,最终挖出敌方的整个情报网。

在过去的几年间,正是通过对暴露出来的敌方目标的监视,保安局挖掉了一个个潜伏已久的毒瘤,其中甚至涉及到许多军政人员,渗透从来都是多方向的,而阻止敌方或他方的渗透正是保安局的工作。

对于金平庆来说,相比于逮捕这些已经暴露出来的目标,他还有更为重要的工作,比如现在,在他的面前,就摆放着一份文件,文件上清楚的书写着多达472个人名,而其中不乏国内知名的学者、文人,这,是一份新的监视名单。

“确定吗?”

看着名单上一个个广为人知的姓名,金平庆抬起头看着面前的魏颂国,他是市保安局监视部门的负责人,如果在他那里得到确定的话,这份名单就会被提交到调查部,由调查部的监视部门接手,进行更为秘密的而又极为直接的监视。

“是的,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们是极为危险的,而且有可能为他方利用,因此,我们建议,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监视,从而确保尽快清除其中的钉子!”

钉子。

这是保安局的专业术语,与普通的间谍不同,这些钉子隐藏的更深,其行动更为隐密,他们甚至不以获得情报作为工作的重点,而是以发展网络、发展培养目标进而长期潜伏为工作重点,在保安局过去的几年间破获的情报网中,就有潜伏长达十年的目标,那些目标甚至通过调查部的身份甄别,若非去年对苏战争使得其网络暴露出来,谁能想到竟然会有潜伏如此之深的“钉子”。

而这直接导致去年调查部与保安局的内部“清洗”,以及随后机要保密部门的大规模测谎,也正是从那时起,挖除“钉子”则成为了保安局的工作重点。

而如何挖除“钉子”呢?

进行广泛的监视,则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颂国,你知道北平有多少人吗?”

将手中的文件合起,随后金平庆看着自己的心腹,早在当年北平为敌占时,他被调查部发展为暗线的时候,魏颂国便做着他的副手协助他,而多年来他从来没有辜负过自己的信任。

“213。7万人!”

面对局长的问题,魏颂国直接给出了一个答案,稍加深思,他又特意补充道。

“考虑到并非每个人都前往公安局登计,现在北平的人口应在230万左右!”

“没错!”

点点头,金平庆站起身,他走到的窗边,看着挂在窗上的厚厚的窗帘,保安局临街的窗户大都只是象征性的,永远都不会打开,而厚厚的窗帘,同样阻挡了外界的视线,这就像他们的这个职业一样,对外永远是紧紧关闭的。

“213。7万人!最多也就是230万人!”

吐出这两个数字之后,金平庆默默的拿起香烟,用火柴点燃一根香烟后,他先是深吸一口烟,然后吐出有些发白的烟雾。

“但是现在,我们监视了多少人?”

或许,外界永远不会知道,保安局监视了多少人,但是作为北平保安局局长的金平庆,却清楚的知道那个数字,同样也知道,在保安局档案室中存放着多少份档案,那些档案涉及到几乎每一个身在北平的知名人士,一份份档案,一份份录音,无不充分证明着一点——“我们无处不在”。

“局长,我想……这是为了国家的安全!”

面对局长的反问,魏颂国给出了一个标准的答案——国家的安全,这正是这份工作的最根本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