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离开

“号外,号外,北方航空技术研究所研制中远邮01型远程邮政机试飞成功,可直飞檀香山!”

“号外,中远邮01号机8000公里航线试飞,航程世界第一……”

在南京的火车站外,报童摇着手中的报纸不时的吆喝着,对于国人来说,这可是一个大新闻,中国造出了世界上航程最远的飞机,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可不知道,载重量只有300公斤的飞机有什么用,可他们却知道什么是世界第一,这是世界头一架能飞那么远的飞机,至于它的用处什么的,则不是他们所考虑的了。

在站外报童们吆喝着,在站内的月台上,人们同样也在谈论着这中远邮01号飞机,此时的火车站上人多得像煮饺子,人们交头结耳的谈论着。

“照我说,咱们在那飞机上带个千儿八百个炸弹什么的,然后把炸弹朝东京一扔,炸死那帮日本鬼子!”

“可不是,让那帮小鬼子也尝尝咱们中国炸弹的滋味!”

在人们的谈论声中,站在月台上特意来为几个晚辈送行的王承黻听着这话,只是微微一笑,然后他看着林同骅和顾光复他们两人说道。

“大家看到这个新闻,都很振奋,可人们并不知道,那飞机只能带几百公斤的邮件!”

感叹着民众的激动,王承黻看着面前的林同骅与顾光复两人,他们两人刚刚回国,来南京是到教育部报备,而现在他们就要乘车去邯郸,研制中远邮01的北方航空技术研究所已经聘请了他们。

那个北方公司常年派人“蹲守”教育部,每一批公派留学生出国,他们都会主动向部分留学提供资助,每一批留学生回国备案时,他们都会提出邀请,邀请他们去邯彰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间,北方公司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了上万名工科毕业的大学生、留学生,而且还送出了数千名留学生,北方专科学校更是培养出了上万名技术人员,可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如饥似渴的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招聘着技术人员。

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吸引全国各地以及全世界的技术人员,并不仅仅只是在于他们可以提供从薪酬到住房、教育、生活等等优厚的待遇,更在于他们可以提供一流的研究环境,当然还有充沛的研究经费,就像北方航空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中远邮01型一般,没有充足的经费作为支持,研究所是不可能完成一系列的研究,并制造出那架一流的远程飞机,尽管它的用处并不大。

也正因如此,他能够理解这些年青人为什么选择北方,甚至在内心深处,他庆幸有那么一个机构让他们从事研究,而不至于如同他们的前辈一样,白白荒废所学。

“不过,虽说如此,但却也是中国技术进步的象征,而且那里从事的研究对国家,对国防也是有所助益的!”

王承黻随后又看着林同骅和顾光复说道。

“或许你们并不知道,上个月,觅桥机场开来了两架北方航研所制造的双翼机!”

随后王承黻特意压低声音说道。

“那两架飞机是航研所在意大利制造的菲亚特cr。32的基础上研制改进成功的新型战斗机,性能远胜过菲亚特cr。32,现在中央飞机制造厂已经决定制造这种飞机,而且……”

虽说刻意的压低声音,但是王承黻的脸上却带着些许得意之色,尽管二六式战斗机并不是他们研制的,但却是中国研制的,尽管是在菲亚特cr。32战斗机的基础上通过更换新型大功率发动机提升了性能,但在王承黻看来,这却是最好的战斗机,此时他并不介意与两人分享这一机密。

“而且它更适应中国!”

“啊!真的吗?王厂长!”

在王承黻点头时,他看着眼前的两个年青人说道。

“现在,中央飞机制造厂已经投产了,不过呢,在技术上,我们和国外依然有些差距,你们到北方之后,在北方的设备和资金的支持下,可以从事进一步的研究,这一点,中央和北方差距很大,这样才能追上列强国家不是……”

最后王承黻又一次看着面前的年青人,他的神情显得有些复杂,正是因为技术差距太大,才更需要像他们这样优秀的技术人员。

“不过,还是有些可……”

这时火车拉响了催促人们上车的汽笛,在汽笛声中,林同骅和顾光复一同向王承黻鞠躬说道。

“王厂长,当年于觅桥附属工厂,您对我等极为照顾,按道理我等应该去中央飞机制造厂,但……正像您说的那样,在那里全心从事研究,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使我国的航空技术追赶上欧美列强!”

“我知道,我知道……”

笑应着王承黻将两人送上火车。在两人进入车厢的时候,透过玻璃窗看到站在月台上的神情似乎有些失落的王承黻,顾光复对林同骅悄声说道。

“王厂长是个好人,刚才我差一点就想不去北方了。”

点点头,林同骅也朝着月台上看去,而王承黻看到他们在看着自己时,连忙收起脸上的失落之色,冲他们挥着手。

“的确,可……”

沉默片刻,林同骅神情复杂的说道。

“可中央飞机制造厂是意大利人投资的工厂,他们按合同生产意大利飞机,这意味着,即便是我们到了那,能得到实践的也仅仅只是飞机制造技术,我们得到的也仅仅只是制造技术,而北方航空技术研究所所从事的却是最尖端的航空技术研究,他们进行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基础理论研究,而这恰是中国最急需的,这又是意大利人不能够提供给我们的。”

而这正是林同骅选择北航的原因,中飞厂只是一座制造厂,而北航才是中国航空的未来啊!

“是啊,那里才是未来啊!”

感叹着,顾光复继续沿着车厢间的通道向前走着,他们两人一人拎着一个手提箱,手提箱里不仅装着衣服,还装着他们从美国带来的技术资料,即便是方才在月台站着的时候,他们也未放下手提箱,生怕箱子遗失。

在两人进入车厢后,看着缓缓后移的站台,顾光复对林同骅说道。

“同骅,你觉得那个邮政机,真的是邮政机吗?”

从昨天晚上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顾光复整整一夜都没有睡好,他一直在想着关于那架“中远邮01号”飞机的问题。

“你觉得的它不是邮政机?”

“我只是好奇,他们为什么要专门研制一架邮政机?”

顾光复有些疑惑的说道。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美国邮政机要么是用老旧飞机改制,要么是购买市场上的现有机型,从没有专门研制邮政机一说。”

“谁说没有呢?”

将行李箱放好,林同骅坐在铺位上,看着老同学说道。

“难道你忘记咱们在美国的时候,记不记得有一航空周刊上的报道吗?”

“航空周刊?那一期?”

诧异的看着林同骅,顾光复并没有想到那一般的航空周刊上有提到“研制邮政机”的报道,不过有关邮政机的介绍到是不少,但都是现有的成熟机型。

“17!”

将床铺上的毛毯置于另一头,林同骅的口中吐出了一句话,

“17?”

“你忘记了,这是德国最新型的轰炸机!17不就是以邮政机为名义设计的轰炸机吗?而之所以称之为“邮政机”,是因为它狭窄的机身根本就不适合民用运输,所以只能用来运邮包了。”

林同骅的话,这才让顾光复想起德国的“示范”,三十年代初,重整军备成了德国政府的主要的目标,而因为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几乎所有的飞机生产厂商都在德国空军的要求下投入新一代军用飞机的设计工作。(http://.)。为了掩人耳目,所有的研制项目都在民用的幌子下进行。战斗机被作为“特技飞机”或“联络飞机”,而轰炸机最常用的伪装要么是“客机”,要么就是“邮政飞机”。

“你是说,航研所研制的是轰炸机!”

在林同骅的提醒下,顾光复总算是想通了,航研所那家“商业研究所”为什么要研制没有多少市场的“专用邮政机”,他们只不过是打着“邮政机”的幌子罢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轰炸机,相比于前后,后者的市场无疑更广阔一些。

“这个,我也不知道!”

林同骅认真的回答道。

“我只是觉得有这种可能!”

说着话,林同骅躺到了卧铺上,他们的卧铺票是公司为他们购买的,现在,正值岁末卧铺票不好买,许多在南京任职的北方官员,都会有这个时候返回北方,车票自然也就不好买了,但是作为铁道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北方公司总能得到一些便利。

躺在卧铺上的林同骅,又沉默了一会,然后扭头看着同学说道。

“否则真的没办法解释他们为什么花费巨资研究那种飞机!”

阅读,给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给予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