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写就了一部指纹学方面的科学著作———《指纹》。书中指出“每一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这部著作引发了各国警署对指纹学的兴趣。1907年,高尔顿的一位好友奥斯汀·弗里曼(R. Austin Freeman)发表了一部有关指纹鉴定学方面的探案小说《上帝的指纹》。

20世纪初的伦敦。霍比行政管理的公司发生了钻石失窃案,空空如也的保险箱中只留下一枚血红的拇指印。警方依据此线索找到了指纹的主人———霍比先生的侄子,诺柏。这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立即成了嫌疑犯。

然而,一枚血红的拇指印能否证明案件的全部内容?明显的事实同隐含的真相之间,有没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总是不断发明探案新方法的宋戴克医师,以其冷静敏锐的观察,专业理性的思考,担任了这位被人们认定即将成为阶下囚的企业家的辩护律师。在办案过程中,宋戴克医师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三次险遭幕后黑手的暗算。但他最终推翻了看似无法逾越的铁证,为无辜的人洗刷了冤屈。案情跌宕起伏,令人拍案叫绝。

本书是弗里曼的代表作。他的特点是提倡“知识比公正有用”的科学探案,一切以证据为中心,理性至上但并不完全依赖推理。话虽如此,他的推理过程却一点也不少,相反还十分华丽和赏心悦目。

证据是本书的要点。本书完全围绕那枚指纹来进行分析调查。宋戴克医师,是“科学办案”的开创者。在他的故事中,显见许多那个时代相当先进的“装备”。以一种相当新奇的感觉,看着宋戴克医师与他的助手忙前忙后,轻松而惬意。

《上帝的指纹》是一部开拓“科学办案”和挑战当时警察的指纹鉴定技术之作品,其中研究指纹在什么情况下会是伪造的,同时在推理高手的行列中也诞生了一位随身携带装有齐全实验器材的方形箱子在犯罪现场勘查,并运用这个“手提实验室”研究微物证据的科学侦探———宋戴克医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位新发明层出不穷的侦探比他的那些同行更具“科学”性。然而忠于科学的他对心理学完全不屑一顾。在他的案子中从来没有心理分析,他相信且只相信证据会“说话”。

《上帝的指纹》中没有尸体,只是描述一件失窃案,可能是怕血腥的场景会将读者的注意力从科学上移开吧。小说最后的部分,将舞台移至法庭,让宋戴克医师在较为特殊的场合与指控方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这也为故事增添了科学以外的精彩片断。

这本书确实是异类,因为它并没有精巧的布局,没有铺陈,没有渲染,没有修饰;从文字到内容都透露出一位英国作家的严谨态度,对问题本身的专注情结。据说,小说中所提及的凶器,作者都会让工匠依样制作,以验证其合理和可行性。

书中所注重的现实考证方式,作者也以平实的文字进行了描写,仿佛一位科学大家在与小小爱好者和簇拥们促膝而谈,丝毫没有距离感。这对于喜好法医知识的读者而言,可说是如鱼得水的类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