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九 怒孙策火烧于吉
第三百二九:怒孙策火烧于吉
孙策扯马来到三辆囚车前,扫视了陈宫、简雍、孙乾三人一眼。
到了这时候,孙策依然对陈宫很是客气的叫了什么‘公台’。
在孙策看来,你不肯认输不要紧,只要你有骨气,我孙策照样看得起你。
而陈宫,很显然,因为张承的死,心里很不是滋味,根本也没打算理会孙策。
孙策却是笑了笑,也没打算让他回答。他只是低声跟他说道:“机会只有这一次,你要是劝出刘备,让刘备答应我的条件,退出江东,那我孙策将亲自送他过江。公台你和这两位大人,也就可以高高兴兴回家了。若,公台你不按照我的要求办事,那可不能怪我了”
说完,瞥了黄盖一眼。
黄盖会意,当即就有四名狱吏上去,将简雍和孙乾推出囚车,直接拉了下来。
孙乾一脸僵着,一连叫骂着他们,让他们不要随便扯自己。我会走
简雍却是嘻嘻的看了看城头上的刘备,然后拉家常似的,对刘备喊道:“老家伙,我留在彭城的宜城醪还没喝完,记得以后看我时多带点过来”
黄盖见人已经被押了下来,都推到了军前。只是看到他们仍是一副欠揍的样子,在这时候了还不配合配合,便是把武夫的蛮横、骄矜全都激恼了出来。
黄盖将宝刀一按,就是大声喝道:“都给我闭嘴、低下头”
简雍话说完了,也不说了。孙乾横了黄盖一眼,也没把头低下半分。
他两都是任由着脖子后面架着冰冷的刀刃,横竖一死,完全都已经不在乎,不放在心上了。
黄盖实在气得可以,本还要破口大骂,但被孙策笑道:“公覆息怒,说到底,这二位还是我的客人,他们爱怎么站,就怎么站吧,姑且不要理会。”
他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看陈宫如何回答自己刚才的那句话了。
陈宫听了孙策的一番话后,看了孙乾、简雍一眼,点了点头,然后说了一句:“我明白了”
孙策放心了。
明白就好
在死亡面前,一切平等。
在孙策看来,陈宫虽然不怕死,但他得考虑这两位老兄的人身安全,要是他说错了话,那就是这两位人头落地之时。孙策很自信很巧妙的安排简雍和孙乾来做这个陪衬,为的就是给陈宫这个压力。他也确定,只要有了这个压力,他陈宫绝对不会乱说话的。
但实际情况并不能如孙策所料,只因为陈宫的一句话,让孙策所有的如意算盘,立即付诸东流。
陈宫提起嗓子,对城上刘备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等被俘,有辱明公了明公是杀是剐也好,但请照顾好孙伯符家人”
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矛盾,逻辑不通,但绝对管用。
有了这句话,就已经足够了。
这句话里,提到了两点信息:
一是提醒刘备:“明公,虽然我们不幸被孙策这厮给俘虏了,但明公你也不要着急。他孙策虽然抓了我们,但他是绝对不敢把我们怎么样为什么呢?难道明公你忘了,你手上不是还有孙策的家人吗?孙策虽然厉害,但到关键的时候,明公你还是可以拿他家人出来说事嘛。”
二则是故意恐吓孙策:“小子嗬,可千万别狂你再狂,就把你家人都拿来‘是杀杀剐’了你要杀我,拿我做文章,可千万别打错了主意。要玩,还是找个智商低点的玩玩吧。”
就这样,只因为陈宫的一句话,简雍和孙乾不但保住了,就连刘备也顿时释放了不少压力。但对于孙策来说,却是愤怒到了极点。他在曲阿接到报告时,当然也听说了兄弟姐妹以及母亲、舅舅他们被刘备‘请走’的消息。只是,他为了大局着想,并没刻意去想这回事,甚至是故意不去想。
在他看来,家人还在阜陵好好的过活,处在袁术的庇荫下。他甚至告诉自己:“孙策,你放心‘杀贼’,等吴越这块大地安静了,你就回去接老人家他们过来,让他们也过上不再颠簸的日子。”
可他的梦破了,就是被陈宫的一句话,一击而破。
而且,是那么狠狠的一击。
孙策彻底怒了,天下还没有什么能威胁到我孙策的,你也不能
孙策拔出了剑,恨不能一剑将陈宫削去脑袋,但周瑜毕竟是明智的,他赶紧兜马上前,劝道:“伯符,现在情势不利,还是暂时回吧。”
孙策别人的话可以不听,但他对这个发小,却是十分信任的。
孙策强忍怒火,让人押了陈宫等自回了大营。
刘备手上虽然握有孙策的家属,但他却从来不会想到要用他们干什么事。在他看来,用这种手段赢得的胜利,就算是侥幸得逞了,那也是不光彩的。传出去,就是自砸招牌了。
当然,他也知道陈宫并不是要他自毁声誉。而他故意提到孙策的家人,这一切,不过只是一种权谋手段而已。
一,是为了对孙策的接下来的行动带上精神枷锁,二则是为了刘备精神稍稍释放一点压力。
刘备回到破院子里,一路上未免想了太多。
简雍实在够意思啊,他是把心一横,准备赴死了。就连身后的事都跟我说了,可见他对我刘备真的不薄啊
而孙乾,他也是好样的,居然敢跟黄盖横,实在不孬
陈宫更不必说,今日要不是他说句聪明话,我焉能下得了这个台面?而简雍、孙乾二位若不是得了他这句话,只怕此时早被人拎了脑袋
刘备想了这么多,突然回过头来仔细一想,似乎漏了点什么。
是什么呢?
是一个人,跟随自己从牛渚来到这里的一个人。是张承
对啊,张承张承在哪里呢,他怎么没有出来?
刘备自然不知道张承已经死了,只是想到陈宫三人都出来了,独独不见张承一人,自然不免纳闷,也就怪不得他会多想,多猜了。
刘备回到房间里,并没有休息,而是立即召来赵牛、吕蒙,并交代了任务。
任务是,准备夜战
赵牛和吕蒙心里充满了激**,他们听到晚上将有战事时,都是兴奋到了极点。
对于一个战士来说,在马背上砍人,不但不用追究法律责任,还能拿了头颅去请赏、积累功勋,然后升官发财,这是一件最惬意,最大快人心的事了。
说实在的,在孙策军队已经稳定下来的时候,刘备这时候出兵,也是迫不得已。在他看来,如果自己这时不能及时突围,那么接下来将更加艰难。光是没有粮食,也足以饿死这全城人马。要是因为没饭吃,再搞个士气不振,那就麻烦了。
所以,刘备急需找到敌人的破绽,一击破之。
但让刘备没有想到的是,晚上一战,不但没能闯破一道口子,反而被杀得僵持起来,差点回不了城。但这没关系,刘备回城后,在黎明的时候,他又接着组织了第二次第三次突围,但都被无情的击溃了回来。
刘备当真愤怒了,但愤怒之余,不得不承认,孙策真的不是那么简单,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他有着精锐的士兵,超强的猛将阵容,再加上有周瑜这位智士在,实在不是轻易撼动的
刘备无奈了,只得暂时停止了骚扰。
对于刘备屡次出战突击,周瑜已经有了心得。他找到孙策,干脆跟孙策贺喜。
孙策还在纠结家人的问题,听到周瑜前来向自己贺喜,当然是愣了愣,然后勉强笑着问他:“我有什么好事可贺的?”
周瑜笑了:“刘备城中没有粮食了,我等只要围而不攻,也能把他饿死。刘备一死,徐州军必将解散,他们听到消息后,也必不敢加害伯符家人。到时,伯符不就可以跟家人团聚了吗?”。
孙策听他一分析,也是笑逐颜开。但他一笑过后,又是苦起了眉毛:“话虽如此,但我听公台等人也已说过,刘备城中多粮,只怕足够数月之用。要是这样围下去,我等粮草也就会被耗完,对我等也是不利啊。”
周瑜却是十分不慌不忙的说道:“陈宫乃敌党,他说的话,难道伯符你还信得过?”
孙策不由一愣,看周瑜的神情,看来他已经是对此事成竹在胸了。所以他也不急着发表意见,而是静待周瑜继续说下去。
周瑜说了那句话后,十分有节奏的顿了顿,如同音乐,让人闻之醉迷。
周瑜说:“这一点伯符放心,我已经找人问过了,当日刘备匆匆攻入秣陵城,并没来得及督运粮草进城。而秣陵城内早在刘备入城时,又被笮融一把火给烧得精光,我想也没留下什么。”
孙策听他一说,心里砰然一跳,但还是谨慎的问他:“若是城内粮仓没有被烧呢?公瑾你也知道,薛礼这人一向不简单,他当初既然敢独守孤城以拒我师,城内粮草自然是充足的。要是刘备得了他的粮草,那就麻烦了。”
周瑜又是哈哈一笑,坦然说道:“刘备已无粮,伯符请放心请伯符想想,要是刘备他有粮,为何他还急着频繁出城,那不是因为他走投无路,这才想探探出路么?”
孙策仔细一想,叫道:“公瑾所说的一点也不错既然他刘备没有粮食了,那么我们就来个围而不打,将刘备活活困死在城里”
周瑜点了点头,说道:“刘备是被我们困住了,但牛渚毕竟有他的重兵,要是他们得知刘备被困在此,定然不会坐视不管的。而曲阿那边,我等大军一撤,虽然让程、韩两位将军继续驻扎在那里,以掩敌耳目,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到时让刘繇的发现受骗了,只怕他们会气疯的。如此,等听到我们在秣陵的消息后,又必将领兵来救。那时,这小小的秣陵城就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孙策被他一分析,也是心里一咯噔。是啊,要是两路大军都来救刘备,我还没困死他,让他们都来了,那该怎么办?但他听到周瑜分析完这句话后,看到的周瑜却是轻松自如,完全浑没有压力的感觉,不免也跟着轻松了。孙策知道,周瑜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么一定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孙策故意问他:“如公瑾这么说来,我们还是不能拖了,最好还是速战速决?或者,我们将此城所有道路严密封锁住,不让刘备有出城报信的机会,这样也就没事了。”
周瑜笑了:“这些都不必做,我们就是害怕他们不知道呢,如何还封锁消息?”
既然怕他们来救人,又怕他们不知道刘备被他困了,孙策实在不懂了:“这话怎么说?”
周瑜笑道:“其实很简单”
周瑜来到书案上,书案上放着一张丝绸绘制的地图。地图上面有秣陵,也有牛渚,这是孙策好不容易托人弄到的一张全江东地图。
周瑜把手指向了秣陵,说道:“刘备困在城里,士兵不多,而且粮食又少,我们大可不必理会他。我们只要在秣陵城外留下少数人马、虚张声势,继续围而不攻,也能完全能够震慑住他。而后,我们就在牛渚那边放出风声,把刘备被困的消息告诉他们。
他们听到刘备被困后,必将领兵来救,我等只要埋伏在要道上,他来一个,我们就打他一个。这样,也就慢慢解决了牛渚那边的势力。等到最后,他们兵力自然也就空虚,到时,我们只要一鼓作气,便能将这些地方轻易收复,无人可挡当然,至于曲阿那边,我们可以慢慢对付,所以消息不要先让他们知道,等我们收复了牛渚、石城、丹阳、历城等地后,大局也就全盘掌控,还怕孤城里的刘备不成”
孙策听他一说,不由连连称赞。
在跟周瑜一番话后,孙策立即让人化妆去了牛渚那边,一路散布刘备被困的消息。
当然,在孙策决定使用周瑜的这招“围城打援”的计谋前,孙策还要见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他的前世宿敌,于吉。
于吉自送走袁术后,便沿着江水,进入江东地带。他这人也是闲着没事,一路上普施符水,以活人命。他的符水也的确见效,一路上都不知救活了多少人。他这日闲游,也是活该有事,他走哪里不好,偏偏来了秣陵。而进入秣陵,他就误闯到了孙策的防区,被孙策的人给抓了起来。
要知道,现在是战事吃紧的时候,有这么个瞎逛的人突然闯了进来,不抓你抓谁?
于吉这人也是实在有趣,他被人抓到后,也不惊讶,也不抵抗,却是掐指算了起来。
大凡于吉这类的有点术法的人,临出门前都是要掐指一算的,看看今日是不是利于出门,利在何方。但恰好今天于吉出门前忘了掐指,所以在这关头,他在想起还有这件重要的事没干。
他不干还好,一干就是瞎了一跳。
他掐指算了一遍后,又掐指算了一遍,最后,才暗暗告诉自己:“我的大限已到了,看来是躲不过的。”
没错,他算到自己大限到了,也就是活到头了。
既然阎王要你三更死,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坦然面对吧,逃也没用。
但他并不想就这么无缘无故就被他们抓了去,但他们问到自己是干什么的时候,他立即脑袋灵光的回答:“我是来投军的。”
好了,投军是吧,也不嫌你老,见了孙将军再说。
于吉被士兵带到了孙策面前,孙策听到他是来投军的,实在想笑。看他一大把年纪,虽然精神看起来不错,说句不好听的话,他这年纪已经是黄土埋过胸口了。这一大把年纪还来投军,不怕让人笑话?
但敏锐的观察力告诉孙策,使得孙策无法笑出来。
孙策本来是不想见的,但既然见了,那么就得给他个答复吧。
他的答复很简单,只说了十来个字:“这时候来投军,定是刘备之奸细”
然后,立马吩咐守卫。叫守卫将他拉了下去,看押了起来。
守卫们也许是看在于吉一大把年纪的份上,所以并没难为于吉,只是将他押在了军营里马厩边帐篷下。
于吉虽然被人关了起来,心思却照样好,粗饭吃了,水喝了,还要拉上两三士兵一起,跟他们吹牛。
于吉说的是他过去的那些事。他把每个故事都说得惊心动魄,玄乎其玄,让人听来煞有其事。先前还只是几个士兵在听,到后来,干脆都聚在一起,把于吉黑压压的团成一堆,当活神仙招待。
于吉能把牢坐成这个水平,也实在是空前绝后。不但有帮小子在旁听自己吹牛,说些鬼也听不懂的、玄之又玄的东西,而且还能饭来张口,实在堪比神仙的待遇。当然,这些人听多了,自然有点怀疑他的话了。崇拜归崇拜,可要没一点实际的东西拿出来,实在是无法悦服人啊。
于吉于是指着营中远处一大屯粮食,跟他们说道:“我可以让它们在明天一早消失。”
这话也太大了,那么一大屯的粮食,少说也有几万斛,如何说没了就没有?吹牛吹到这个地步,也实在是失败。所以,这些人在一片讥笑后,走了。可当他们第二天起来时,却是如做了场梦,梦醒之后,那边本来端如泰山的几万斛粮草,怎么真的一夜就没了?
这下,不是吃惊,而是非常吃惊
几万斛粮草突然不翼而飞了,这样的事,也实在太过诡异了。
但他们知道,这些粮食没了,那就好比饭碗被人砸了,是要饿肚子的。而饿肚子还是小事,要是孙将军知道了这事,那可不是饿肚子的事,而是直接掉脑袋的事了
很快,这事孙策就知道了。
孙策知道此事后,也是十分震惊。他怒气冲冲,当即让人去叫于吉。
当然,这些人禀报问题归禀报问题,他们对于于吉的崇拜,却是从此事开始,当然也至于此事。于吉能把几万斛粮草说没就没了,这可是亲眼所见,能不相信吗?但他们也知道,孙将军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人物,要是这一叫去,于吉肯定是小命不保。所以,他们就替于吉着急起来,更有崇拜得盲目的人,竟然主动提出了要放于吉走的主意。这还不打紧,有想好后路的,说要是放了于吉,那自己也是逃不过干系的。既然难逃一死,那还不如干脆“仁义”到底,跟于吉一起逃出去
更何况,关键的问题是,粮草一夜突然不见,接下来,数万大军就得喝西北风了。所以,晚走不如早走,不走白不走。
这些士兵虽然说得十分激动,还真是那么回事,但他们却忽略了主角于吉的感受。
对于于吉来说,这次,他也知道自己是难逃一劫,所以在听完他们的表白后,他却是坦**一笑,说道:“诸位的好心我于吉心领了,要来的终归要来,躲是躲不掉的。”
留下这句话,就去见孙策。
孙策见到于吉,问他粮食哪里去了。
其实他也只是随便一问,因为他也知道就凭这糟老头是怎么也弄不走这些粮食的,非千万人不能移动也。
但于吉却诚实的回答他:“粮食是我拿的。”
疯了,这人真是个疯子
孙策也不废话,叫左右:“把这妖道拉出去用火烧死”
于吉被推出去,他就看到,营中间的空地上,其实孙策早已经为他准备好了火葬场。于吉一句话也不说,走了上去。两边听过他讲故事的士兵都是默默的注视着他,求也没用,现在求情,就是自己找死。他们还没活腻,所以不会这样干。
孙策似乎还生怕于吉被人放了,居然亲自出来监督。只是,火刚刚烧到一半,孙策万万不会想到,方晴的天空,会在瞬间四下里暗合。而接下来,许久不至的雨水,又突然倾盆而下。
大雨浇灭了火,但于吉却不见了,就连骸骨也没剩下。
第三百二九:怒孙策火烧于吉
第三百二九:怒孙策火烧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