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明主的手腕
孙尚香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衣衫不整,赶紧把裸出来的小胳膊小腿摭掩了住,凑上前去撒娇似的跟小乔道:“嫂嫂,你怎么来了?”
小乔方是回过神来,将茶递与了她,道:“听说你在与方从事学角力,我怕你辛苦就过来送些茶水,你们怎的成了这副模样?”
方绍为免小乔误会,忙也上前解释道:“这是绍所教的这门柔道技艺专用的衣衫,夫人莫要见怪。”
小乔听他一说便又放了心,啧啧称奇道:“这般武服,我还是头一遭见识,看起来倒也挺有趣的。小妹,不知你跟方从事学得怎样了?”
孙尚香当然不愿跟小乔说,自己学了一上午,都是挨摔了,她当时表情就有点小尴尬。
方绍知道她好面子,况且今天自己把她摔得也挺惨的,算是报了之前她对自己的屡屡欺压之仇,当下他便抢先道:“小姐天赋异凛,对这柔道一术掌握的极快,只怕绍这个老师做不了多久就要下岗了。”
孙尚香听着这话心里舒服了很多,得意的表情毫不掩饰的表露出来,小乔却是听着起了困惑,道:“‘下岗’?何谓‘下岗’?”
“这个嘛,容我慢慢解释……”
当方绍这边无可奈何的被逼着当老师时,那边他关于孙权取南四郡的条件,已经由亲信星夜不停的送往了南郡刘备大营。
此时,诸葛亮已回夏口,着手准备接管刘琦权力,以及安抚降军之事,而刘备则调徐庶前来,准备与张飞共率三千精兵随时准备南下。
当刘备看到方绍的亲笔信时,表情不由的阴郁下来,边将那信传于众人,边是叹道:“孙权果然是精明之辈,他可是一点便宜都不放啊,这般苛刻的条件,我取了四郡又有何用。”
徐庶将书信细细看了一遍,翻来复去沉思许久,道:“依庶之见,孙权的条件虽然够苛刻,但就咱们目下的境况来看,也算勉强可以接受了。”
刘备表情一换,道:“元直此话怎讲?”
徐庶便道:“咱们的主要目标还是江陵,如今手头兵马本就不多,如果再分兵去接管四郡,手中可用之兵岂不更少,不如就用四郡原班人马,如此便不用为安抚人心,守城防御所累。而今主公安营于南岸,虽未得寸土,但荆州刘表旧部来归者日益增多,又正好可以用四郡所征粮草供养军卒士吏,所以说孙权这般条件,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刘备思虑片刻,又担忧道:“元直所言虽然不无道理,但若不取得四郡实权,我手中无有寸土,又如何能安置这些来归的荆州旧部。再则,四郡虽然人少,但到底也能招募些兵马,若不扩充兵马,将来又如何与周瑜争南郡,而不争南郡,又如何图整个荆州呢。”
刘备一连串的问题并未难倒徐庶,他听罢哈哈一笑,道:“主公,莫非你还真的打算真刀真枪的跟东吴去抢南郡不成?”
刘备一怔,道:“若不如此,又如何能得南郡?”
徐庶诡秘笑道:“孙权既然答应了咱们去取南郡,虽然附了诸多条件,但这也正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他孙权对周瑜势力的增强,确实已有了颇重的戒心,所以才会想方设法的来制衡。眼下周瑜还没取南郡那孙权就这般顾忌了,若是取下了,到时以火烧赤壁、夺取南郡的之声威,主公试想孙权还会容忍得了么。”
刘备恍惚有悟,道:“元直与诸葛军师的意思多有相同,都是想抓住周瑜功高盖主这一点将来再做文章呀。”
徐庶叹道:“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眼下以咱们的实力,确实不是和东吴翻脸的时候,计划是一方面,但实际上还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当天刘备与帐下诸谋士商议再三,后又派了人去夏口听取了诸葛亮的意思,综合考虑之下,还是决定只能接受孙权苛刻的条件,打发来人速回柴桑,将刘备的决定告知方绍。
方绍将刘备同意的决定转达给孙权之后,孙权又派人前往南郡,向正在围攻江陵的周瑜支会此事,毕竟,这么重大的事,尽管孙权有独断专行的权力,但还是要照顾到周瑜的面子。
不过,让权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周瑜收到通传后不久,便是派了鲁肃回柴桑,向孙权面陈自己的主张。
政事堂。
当鲁肃步入堂中时,孙权忙是下阶相迎,携其手笑呵呵道:“子敬呀,当初相别之时还是金秋,此番再见已是初春,孤真是想煞了你呀。”
鲁肃亦是感慨道:“肃也想念主公,幸得此番随军出征,没有辜负了主公期望,要不然肃就没脸回来见主公了。”
孙权轻拍着鲁肃的肩,意味深长的说道:“此番赤壁之胜,虽然是公瑾一手指挥,但从出使荆州到联刘抗曹,都是你一手所策划,这般功绩,非是一战之胜可比的,这些孤是不会忘的,将来我江东的基业,还得靠子敬你做栋梁之柱啊。”
鲁肃面露受宠若惊之色,却又忙道:“这都是主公英明决断,肃只是略尽绵力而已,屈屈微末之功,更不敢与公瑾相提并肩。”
孙权却道:“子敬不必自谦,公瑾之功,不过是一战之得失,而子敬之功,却能左右全局,孰轻孰重,孤自有判断。”
孙权几番话将鲁肃捧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对他功绩的肯定,甚至是超过了周瑜,无论鲁肃表面上如何的谦逊,但内心之中只怕也不会不起波澜。
主臣二人又互相恭维,各表了一番臣忠主明之后,孙权话锋一转,才道:“孤准许刘备去取南四郡的消息,想必南郡方面已收到了,子敬此来,莫非是受了公瑾之托,前来劝孤的吗?”
鲁肃道:“这倒也不是,公瑾他对主公的决定并无异议,而且公瑾他还十分认同主公给刘备开出的那几件制约条件,只是公瑾觉得,还应当再加上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