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关外,魏营的喊杀声震天,关羽即便站在关上,依旧能听见魏军的叫唤声,依旧能感受到魏军那股滔天的气焰!

“成都可有消息传来?”关羽看着关外,头也不回地问道。

关平拱手道,“3叔已经领兵先行,昨日士卒来报,3叔已经到了葭萌关了,后续,还有王上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

关羽点了点头,“周仓!”

“末将在!”

“点兵两万出关列阵!”

p

“叮!”

张绣挥枪扫向周仓,将其逼退1些后,赶紧调转马头跑了。

“哎!绣,你婶婶到底长啥样啊?”周仓没有追,而是坐在马背上高声地朝着魏军呼喊着。

“哈哈哈”

“将军威武!将军威武!”

蜀军士卒大笑过后,挥舞着兵器呐喊起来。

关羽笑呵呵地看着这1幕,“周仓的武功实际上是不如张绣的,但张绣被他的言语所激,心中气急,招式上渐生漏洞,这才让周仓逮住了机会啊。”

张绣回到军阵中,下马向着曹操跪地叩首道,“王上,臣臣唉”

曹操亲自下马将其扶了起来,“将军不必多言,今日将军为国受伤,这份功劳,孤给将军记下了。”

“末将惭愧,愧对网上啊!”

p

周仓的虎口都裂开了,手哆嗦着握不紧刀,是的倒掉到了地上。

“匹夫!去死吧!”

“贼子尔敢!”

“叮!”

周仓还是没死在曹彰刀下,关羽将佩剑朝着曹彰扔过来,曹彰挥刀抵挡的时候,周仓沉趁机向后跑去。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

“元福退下,我来对付他!”

曹彰瞅了瞅地上的佩剑,这才看向了关羽,“红脸贼,当年,我父王待你可不薄啊,你不肯投效也就算了,到现在了还敢跟我父王作对!”

关羽皱眉道,“你父亲的恩情,我已经诛杀颜良、文丑还过了,今日,只是各为其主罢了。再说,我与你父亲早就约定在先,得知我大哥的消息,我会立刻前去寻我大哥,他不得阻挡。”

“哼!”曹彰冷哼1声道,“那你挂印封金,过关斩将,我父亲不仅没派兵追杀,还亲自派张辽放了你,这怎么说呢?”

(关羽的这段往事,按照3国演义来写。)

(3国时期阳平关的具体位置比较有争议。

如果是按照《3国演义》,应该会认为阳平关是汉中北面的门户。因为在安居平5路1章中,就有曹真率十万大军从关中京兆出阳平关攻打西川的情节。

此外,曹丕伐吴的时候,也有赵云出阳平关攻打长安进行牵制的情节。而3国志游戏中也采用了这种设置,把阳平关放在了汉中通向长安的褒斜道上。

另外则有些人认为,阳平关肯定在汉中以南的陕西宁强县,因为今天这里有1个阳平关镇。

很可惜以上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阳平关并不在褒斜道上,而且今天的阳平关镇也和汉代的阳平关毫无关系。

另1方面,按照《3国志》的说法,也可能会对阳平关的位置产生疑问。

比如当初曹操从关中出发,经过大散关征讨张鲁,随后进兵阳平关,这说明阳平关在关中通往汉中的陈仓道上。

而汉中大战爆发后,刘备在命张飞率领1支偏师进军下辩的同时,亲率主力赶奔阳平关,威逼汉中,这则说明阳平关在成都通往汉中的金牛道上。

那么这样1来不就矛盾了吗,阳平关究竟在哪呢?

除此之外,史书中还有1些相关的地名,比如阳安关、关城等等,这就更容易让人混淆了。

因此在讲述阳平关之战前,我们有必要对阳平关做1个系统的介绍。

其实上文所说的并不矛盾,因为阳平关就位于陈仓道和金牛道通向汉中道路的终点处,是汉中盆地西侧的门户。

也就是说,它既在陈仓道上,又在金牛道上。

据《水经注》记载,阳平关又名白马城,因其位于浕口之侧,所以也叫浕口城。

东对白马城,1名阳平关。浕水南流入沔,谓之浕口。其城西带浕水,南面沔川,城侧2水之交,故亦曰浕口城矣。(水经注)

浕口顾名思义就是浕水汇入其干流的河口,浕水今天称为咸河,也叫白马河,依照水经注的描述,阳平关位于河口东侧。

不过问题又来了,按照《水经注》记载阳平关的地点应该是在河口以东的平原地区,而按照《3国志》的记载,阳平关则在山上。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馀里。(3国志魏书武帝纪第1)

原来,阳平关在汉中纳入刘备的版图后,位置发生了迁移。

张鲁时代的阳平关确实是在山上,可到诸葛亮北伐之前就已经不在那里了,他所驻扎的那个阳平石马,也就是新的阳平关,此时已经挪到了浕水以东沔阳县(今勉县)的平原地区了,在今天仍然有遗址保存下来。

这是因为当初张鲁控制汉中时,需要面对曹操和刘璋两个方面的威胁,因此需要把防御体系修建在山上,达到易守难攻的效果。

而后来曹操在丢失汉中后,已经对武都鞭长莫及,于是令武都太守杨阜和雍州刺史张既分别从当地迁移人口到关中,相当于对武都基本上放弃了。

也就是说在刘备控制汉中后,无论武都,还是成都方向的威胁都已经消失,那么阳平关据险防守的功能也就不复存在了。而此时将其迁移到平原,就变成以驻军的功能为主了。

《水经注》成书时期是在南北朝,据3国时代已经过去两3百年了,因此将阳平关位置记录为平原之上也是很正常的。

总之,在刘备进攻汉中时,老阳平关位于沔阳县以西附近的山上是毫无疑问的。关于这1点,《读史方舆纪要》和《蜀鉴》等作品都持有相同的观点。

但究竟在哪座山上呢?按照董昭上表中所说,阳平关城下南北山相隔很远,不易防守,这说明阳平关上。

魏名臣奏载董昭表曰:武皇帝承凉州从事及武都降人之辞,说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3国志魏书2公孙陶4张传第8,裴注)

而曹操攻破阳平关费了1番周折,并不是说他过不去,而是因为他先解决了山上张卫的驻军。

pp!

如此看来,在刘备进攻汉中期间,阳平关并非是那种1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占据这里,并不能阻挡敌军杀入汉中盆地,但可以起到威慑作用,敌军无法对山上的驻军不管不顾,因为后路随时可能被切断。

也就是说,当时的阳平关虽然名为“关”,但其实并非是1座关口,而是1座山上的要塞。想必这个结论应该会颠覆相当1部分人的印象了吧。

那么,今天的阳平关镇又是哪里呢?原来这个地方在汉末被称为关城,现在可以将其称为阳平关,而汉末阳平关则应称为古阳平关。

这两个地点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根据《历史地名大辞典》和《军事大辞海》等现代工具书的查询结果,关城似乎在宋代被改名为阳平关,而古阳平关则则失去了原有的名字。

事实上这1结论是不准确的,因为宋代作品《太平寰宇记》中仍然提到关城这个地名,说唐代设立3泉县时就以关城为治所,说明当时并未改名。

而南宋作品《蜀鉴》则说大安军(今陕西宁强县)附近5里有阳平关,但并非古阳平关。这则说明南宋时期已经有很多人把关城和阳平关混为1谈了。

今大安军5里亦有阳平关,颇险要,然非旧迹也。(蜀鉴)

当然,《蜀鉴》的作者还是可以将两者分得清的,还特意做了说明。但后来的人就逐渐混淆了,久而久之,关城变成了新的阳平关,而真正的阳平关则只能被称为古阳平关。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阳安关,清代的《读史方舆纪要》认为阳安关就是关城,而现代工具书大多延续了这1说法。

读者身

这其实又是1个错误。具体根据可以参照《3国志》中钟会伐蜀的相关史料。

当时钟会率十几万大军走褒斜道和傥骆道进入汉中盆地,然后向西过阳安关(即阳安口),中间还拜祭了定军山下的诸葛亮墓,这1切都顺理成章。

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3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2十8)

可是之后钟会又命胡烈攻破了关城,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阳安关真的就是关城,怎么会先出阳安关,又将其攻破呢,这明显不合逻辑。

因此只有1个解释,那就是阳安关其实是古阳平关的别称,在蜀汉后期称其为阳安关。

这1点《蜀鉴》有着准确的解释,书中提到:阳安关口即阳平关。说明至少在宋代阳安关这个地点还是有准确定义的,但到了清代则被混淆了。

经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这几个地点的概念有1个清晰的认识了。结论很简单,现在的阳平关即关城,而古阳平关则是阳安关。

由于我们这个系列讲的是汉末3国时候的故事,因此本文中不特意称古阳平关,而统1称为阳平关,大家明白即可。

另外,本书之中的刘备已经占据汉中和整个益州,阳平关的位置将按照汉中门户来说。也就是说,本书将采用游戏和3国志的阳平关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