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众人的商议,刘备登基的日子,最终被定在了六月份。主要是许多政策要在刘备称帝之后才能拿出来,否则按照陈谦的意思,直接在年底最后一天称帝最好,这样也不用考虑半路修改年号的事了,还能连着春节一起过,热闹还省事。

当然,在大家全都要忙成狗的时候,一个偷偷休假的人,自然是不敢再对这种事多嘴的。否则别说是陈登,就连好脾气的诸葛瑾怕是也要动手了。

如今已然是三月底,距离刘备的登基大典只剩下两个多月,各项事宜自然是要加紧筹备的。好在如今虽值农时,但新拿下的地盘中无地的流民却不少,更兼青、兖二州边境处的百姓,被刘备这里的政策吸引过来了不少,因此倒是不愁修筑各项工程的人手。

祭坛、宗庙等重要建筑到底是赶在限定日期之前完成了,皇宫是现成的,至于其他,反正等日后迁都还得修,陈谦索性就没规划,否则,两个多月的时间是真的不够。

六月初八这一天,许昌城中人声鼎沸,因为今天,正是刘备加冕的日子。

对于绝大多数的官员来说,拥护刘备称帝,从而保证自己的利益,基本上已经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了。如今眼看着目标在望,哪里有不开心的道理?

当然了,这种偏安一隅的想法不可能出现在刘备等人的身上,他们要的,始终是一统江山。所以在登基大典上,刘备庄严的喊出了那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决心。

此外,便是众人最关心的封赏之事了,糜夫人与刘禅的位置不必多说,皇后与太子之位也没有其他人能当。

陈谦的位置也在刘备的力排众议之下,从中书令变成了丞相,加封太傅,总揽朝政的同时,负责教太子读书。权柄之大,连许多权臣都比不上。

爵位方面,也被提到了“汝阴县侯”,并且刘备一口气就给他加到了九千户的食邑,离万户侯只差了一千户。

不加那一千户,不是加不起,而是告诉大家,这还并不是终点,日后还会有加封。至于封什么,你们自己猜。

当然了,对于陈谦如此厚赏,那关张赵等人以及其他文臣,自然也不会亏待。

关羽被封大将军,张飞、赵云、黄忠和陈宗则成了四征将军,此外五人还被册封为“五虎上将”,意为刘备麾下最能打的五个人。

张辽、甘宁、魏延、陈到等人,也同样升了官,爵位上也从原来的乡侯变成了县侯。除陈到接任禁军统领以外,其他人也各有升赏。就连新近加入,尚未立下功劳的马超,都混了一个乡侯之位。

这是武将们,文臣方面由于先前官制的改革,职务上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调整,不过于爵位上却是都往上走了一步。

“臣等,参见陛下。”

许都皇宫内,刘备面色庄严的坐在龙椅上,接受着群臣的大礼参拜。

(汉朝并非明清时期,平常臣子见皇帝是不会行跪拜之礼的,最多是拱手。不过像新皇登基、祭天祭祖这类大事时,还是会跪拜的。)

半生的奋斗,从一介白身到如今的大汉天子,其间辛酸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过如今尚未到功成名就之际,因此刘备在心潮澎湃了片刻后,便重新恢复了冷静。

“朕虽继位,然天下未定,战乱未平,国事纷扰,卿等还需勤勉国事,早日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说到“勤勉国事”时,刘备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了陈谦,又很快就收了回去。陈谦虽然看到了,却澹定的无视了这目光,加班是不可能加班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加班。

不过今日的确是有些事需要忙起来了,比如很久以前就曾经提过的徙陵之策,如今也是时候提出来了。

“陛下,如今天下久经战火,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臣夙夜忧叹,总算思得些许浅薄之见,或可稍解黎民百姓之苦,请陛下一阅。”

一般来说,陈谦在刘备面前如此正经的献策,大多数都是做做样子,私底下其实早已和刘备通过气了,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早在当初刘备等人初到许昌之时,陈谦便定下了一系列的国策,其中便包括收揽各家家学和科举这两件事,但刘备知道,这些只不过是陈谦计划的一部分而已,现在,自己既然已经称帝了,那陈谦也该将这个计划彻底拿出来了。

翻开陈谦的奏表,首先映入刘备眼帘的,便是此前殿试之上就已经被提过的盐铁专营之事。

只不过,比起曾经桑弘羊等人的非黑即白,陈谦如今拿出的这套制度就要完善的多了。

总结起来,大概可以概括为“公私并举、勋贵参商”八个字。

首先说“公私并举”这四个字,意思是以公、私合营为基础,多种所有制来并举,即使是官营,也要区分出郡、州、国三种所有制并存,且必须具备竞争性。盐、铁、酒、矿、造船、养马等天然具有规模性质的行业,必须保证公有制为主体,私人经营进行一定比例的参股。

而像米面粮油,伐木缫丝等手工业,却是不必遵循这个原则,可以以州、郡为主题,设立郡属、州属企业。

至于再往下的,类似于打造个农具啊,酿个醋啊,捕个渔啊什么的,则可以将权力下放到乡、县,设立乡民所有制、县民所有制小企业。

另外,陈谦考虑到公有制其实比较适合大规模的生产,但确实不适于小规模的销售,因此在零散物资销售的问题上,他决定使用代理商模式,授权给民间部分私人大商,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限制,让他们特许经营。

当然了,这个所谓的商人代理,也是做了极其细化的要求,并非什么人都可以的。尤其是,家族中有人为官的,便绝对不能再行此事,以免出现官商勾结,坑害百姓之事。

老实说,这样的政策在刘备等人看来,已经是颇为完善了,至少,比起曾经的官营之法强了不少。就是这“企业”二字,着实绕口,子诚这嘴里,总能冒出些古怪词汇来。

不过荀悦到底是在官场上混迹了多年的人物,稍稍沉思了一番,便一针见血的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