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古山奇遇

沈鹰一众到达虎山西边的林区时,太阳都快要下山。(解释一下虎山的由来,虎山既是虎丘山在苏州城西北郊。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距于上面,故名虎丘山简趁称虎丘。现实中的虎丘山虽一道美丽的风景,但切没有书中写的那样容的下十几万人的地方,所以看书的人不必深究。)

此时已是仲夏时分,天气炎热但处在西林边上,只觉的凉爽舒适,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沈鹰不由的一声长啸,顿时山中鸟惊虫鸣一派热闹的景象。

西山说是崖壁也不尽然,只因这片透着神秘色彩的森林和一条水流挡住了人们的脚步。仔细瞧了几眼的森林的沈鹰似乎明白了什么,这时沈鹰把自己四年来于吉所教的在脑中翻了一遍,首先的自然是枪法,剑法、阵法、和天书三卷。枪法叫做“惊凤枪法”共有四十九招,其中包含了各种变化,端的是厉害无比。剑法名叫“乾坤剑法”剑法使出快如闪电,可杀敌与瞬间之内。阵法所习的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叫鬼谷子的能工敲匠所研究的先天阵法。但并没有什么内功心法,练的全是一些硬功夫和精妙的招数。

另三卷天书,更是在去年年底,于吉临走时才授予沈鹰的,更明言如多习书中知识,当可有莫大益处。

天书三卷非别是,定国安邦之计,“圣君决”为第一卷,第二卷是修身养性之篇“清心决”;第三卷是天文地理只学,“天地决”如这三卷天书全部贯通可以成一代圣人。沈鹰想着自己当时问于吉时得到的回答是,除“圣君决”没有修炼外,其他两卷也已经贯通,还对沈鹰说他已经活了一百多岁,背不驼,耳不聋都是“清心决”的功效。

沈鹰从回想中又回到了现实当中来了,看着眼前的这片神秘的森林,不由的又想到好象在那里看过这样的摆设的东西,沈鹰在仔细的从自己所学的阵法中思索着,看看是不是又一样的阵法,在经过一段时间苦思后,终于知道了这片森林为何只能进不能出的谜底,原来这片森林果然是一个阵法。

也就是一个八门九星阵和三才六仪阵组成的,只所以这样难清楚主要是阵法外的三棵铁杉,形成了一个障眼法,让人觉的看不透其中的奥妙而已。沈鹰想通这个章节后,把自己腰间的倚天剑拔了出来,叫沈典拿剑把前面的那三棵树砍了。这倚天剑可是于吉临走时,送给沈鹰防身用的,现在用来砍坚硬的铁杉是不成问题了。

待沈典砍到那三棵铁杉后,沈鹰看着那两个清晰的阵法果然出现在眼前了,这时沈鹰对着众人说道:“这片森林其实是一个人为的阵法,现在我已经看透了,你们跟着我进去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好东西,但一定也跟着我的脚步,别走错了,如走错那就会捆在里面了。”众人听后,表示明白后,沈鹰一人当先,每走一步,就映出了很深的脚印,好让后面的人不会走错,沈鹰走了大约有两里多路,就来到阵法的边沿处。

沈鹰见再走几步就可以破阵而出了,当下加快脚步走了出去,一眼就看见一块石碑矗立在阵法边上,沈鹰走到石碑边用手擦了擦就看见上面写了八个字,“剑池水涸,见吴王墓。”这时顾雍、凌操等人都来到石碑前看了那八个字后,四周看了看别说是什么剑池,就是有水的池子也没看到一个。

就在众人以为被骗了时,沈鹰俯身在地上,用耳朵听了一下,就听到了涯边边传来了流水的声音,当下爬了起来,说道:“前面有水声,前去看一下再说。”沈鹰一众又走了半里来路,才看见一条小瀑布从顶峰而下,下面正有一个水潭。

看着这个小潭沈鹰脑中又想起了前面石碑上的那八个字的意思来了,一边思考,一边打量着这个宽足一丈,但顶峰上的水切是经久不停的流着,多余的水就从潭中流了出来,灌溉着这片铁杉林。

沈鹰又仔细的考察了从顶峰的水流渠道后,肯定是一条开采出来的水路,又看着清澈见底的小潭,发现这也是个人工开采出来的,就像一个容器,剩着那些从上而下的水。

沈鹰见到这里的一却都是人工开采出来的,如没有玄机,是不会在这个深山大林中花费这些工夫的。沈鹰又看了看潭的四周发现了一个石雕的木桩在一棵铁杉的后面,不仔细看就真好象是一棵树桩在那里了。

沈鹰这时怀着激动的心情往那个木桩走去,来到木桩前的沈鹰先是转了转,见没反应,又推了推还是没反应;沈鹰当下整个人跳了上去,这时沈鹰感觉到木桩在下沉,而在潭边的吾杰也叫了起来,原来顶峰的瀑布不在流水了,就连潭水也在渐渐的减少着。

过了一会,沈鹰站着的半米高的木桩已经和地面一样平了,这时在潭边的顾雍喊道:“主公快过来看啊!水潭一分为二了,还露出了石梯,下面还有一扇大石门。”沈鹰一听想到还真的有吴王墓啊!现在可发了,当下回到潭边一看,原来的水潭下面果然有一扇大门,更绝的是,原来潭中水都由另一条水路流下了旁边的悬崖了。

沈鹰当下对众人说道:“我们下去看看,或许还真是吴王墓呢?”就当先沿着石梯走了下去,来到门前,沈鹰见门是被一把大锁,锁着的的,门边的石壁上写着“秋鬼谷子”。

沈鹰一看想到,还真是自己的祖师辈设计的机关,我说怎么这样精妙呢?当下拔出倚天剑应足力气像大锁上劈了下去,叮当一声,火星四茂,大锁才切了一个小口子,接连几剑后才劈断了大锁。

沈典和和两个铁忙前去推门,但凭三人之力,石门切一动都没有动一下,其余铁卫没等沈鹰吩咐就上前推了起来。当九人齐力推门时,大门切依然没有一点反应,沈勇和凌操、严白虎三人见仍然推不动,忙跑上前去帮忙。沈鹰看了看说道:“你们不用忙活了,那是推不动的,刚才的大锁本就不是凡铁,完全是掩人耳目的。”也就是说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首先看到有大锁的反应就是把大锁大开。

但刚才的大锁的坚硬度你们也看见了,如手中没有神兵是别想打开的,所以有人到了也只能是望样兴叹了。这时吾杰问道:“难不成就打不开了吗?”

沈鹰摇了摇头说道:“这里有开门的机关,你们先上去一下,以防有暗器的机关设置。”众人一听都表示愿意在下面一起寻找,有危险也要一起趁受。

沈鹰当下面色一沉说道:“这是军令必须服从,再说你们又不懂机关学,在下面也只会碍手碍脚;这时沈典还想说什么,但沈鹰一个凌厉的眼神,当下什么都没说出来。”众人见沈鹰面色不对,都不默默的走了出去。

沈鹰见众人走出去了,对着四周看了一下,没有一丝的痕迹可以看出能破机关,当下又对大门自己的观看了一下,仍然没有什么发现,沈鹰走到石壁边上那几个“春秋鬼谷子”的字边上,用手摸着字体,感受着这些千年前古形字。

忽然间沈鹰喊觉手中摸到的一个字动了,与是忙用力一转,这时刚才的石门既然动在慢慢的上升,沈鹰不由的高兴的对着上面的众人说道:“门开了,下来吧!”

但大门上升到一半时,沈鹰被眼中看到的东西给震惊了。这时从上面下来的众人看到石门内里的情景,当下全都楞住了。

一个可以容的上千人的石室里面放满了兵器盔甲和金银珠宝,把整个石室映的金碧辉煌。

从惊醒中过来的沈鹰,对着身边发愣的众人说道:“要看进去看,别在门外发愣了。惊醒过来的吾杰的第一个反应就跪了下去,说道:”主公洪福,我等愿意誓死效忠主公,这时顾雍等人都跪了下来,宣誓了一番。”沈鹰见状只好说道:“都快起来说话,别老是跪来跪去的,你们知道我不喜这一套的。”

“遵令!”众人轰然说道。沈鹰当下对众人说道:“沈典你带兄弟们略做查看一下,看看武器和盔甲的锋利和耐久度;元叹和孔休等人统计一下金钱的数量。”接令。

沈鹰这时朝着石室的放着石棺的台子走去,因为沈鹰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那里吸引着自己,好象是在呼唤着。沈鹰凭着自己的感觉走到了石棺前,看到石棺前有一石碑上写着“吴王阖闾之墓”。

沈鹰对着石碑向这个春秋时代的霸主,拜了三拜,一表尊敬之情和冒犯的致意。沈鹰拜完后走棺前,双手应足力气推开了棺盖。入眼的一具已经干枯的骨架和一把长枪和一把看似青铜打制的长剑。

沈鹰现在终于明白是什么在呼喊自己了,原来就是棺中这两把不甘于沉睡的神兵,因为它们都是充满了死者身上的霸气,与沈鹰身上的肃杀之气是有着共同的吸力的。

沈鹰也情不自禁的两只手拿起了枪、剑,顿时一股霸者之气直冲沈鹰的身躯,一时忍受不住两把神兵的霸气沈鹰当场就吐出了一口血花,当场就嘭在了两把兵器上。

场中的沈勇等人见了,当下就要冲过来,吐了血的沈鹰现在反而好多了,当下喊道:“没事,不要过来”。当场一声惊天大喝,右手枪法,左手剑法,舞了起来,石室的众人顿时感到气温热了起来,扑天盖地的杀气迎面而来。

沈鹰的感觉却是,感到畅快无比,以前一直没有贯通的枪剑招数有如天马行空之势,手中的武器似乎也被沈鹰的王者之气给压服了,在沈鹰的舞动时,发出了嗡嗡的声音,给石室的众人又增添了一股压力。

沈鹰把整套的枪法和剑法练完后,豪气吞云的说道:“吕布、关羽、张飞你们等着迟早有一天,我要和你们会上一会,杀破你们不败的神话。”然后对着手中的长枪说道:“不管你以前叫什么名字,但从近以后你就叫“破风”,我将以风的速度与你横扫天下。”

说完后看着这柄乌黑的长枪,约两米长,重七八十斤,不知道是什么材料打造出来的,只观其沉睡千年,依然光华如旧,就可以件一般了。同样这枪绝对可以称的上是一把神兵了。接着看着手中的仿佛是青铜制的长剑,看起来是虽是以青铜为主打造出来的兵器,但其中绝对还有别的原料在其中,不然是不会有如此的沉重和锋利,如全是青铜也打造不出达到了一百四十厘米的长度,剑身上更是流光异彩,剑柄上写着吴王阖闾剑。

沈鹰看后想到,果然是名传千古的宝剑;当下对着长剑说道:“以后我还是叫你吴王剑好了,也要让你重见天日,恢复你当年啸傲沙场的气势。”

沈鹰这时对着石室的顾雍等问道:“一却都办妥了吗?”顾雍当下回答道:“以刚才我和孔休的略做估计,此地的金银珠宝当可以养活我们十三万人十年之需。”沈勇却叹息道:“兵器虽然众多,只可惜多是锈迹斑斑了,不过还都是些上好的材料,将来稍微改造一下,做兵器或者其他用具,到是上好的材料。”

沈鹰当下笑道:“今日果真是洪福齐天,有了这笔珠宝和潜力无限的兵器,我们以后的日子将高枕无忧了。”

顾雍、吾杰接令,此地的一却物资由你二人统一发配,在还没有运到营地时,派人严加看管此地。沈鹰说完后,二人当场接令。

沈典这时说道:“主公天色已晚,我们还要出发啊!”

沈鹰见耽误的时间是够多了,说道:“我们回虎山营地,准备整军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