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章 物极必反,定律常规。

可是吕布虽为皇帝,可这造反大罪也不是说赦就赦的。所以洛阳朝廷便在这廷议上商议起这事来。

这日早朝。已是廷尉的沮授上奏到:“皇上。洛阳王允与魏续合谋造反一事,已彻查清楚。主谋王允、卢植、朱隽、皇甫嵩与杨彪五人结成五人党,暗中扶持安逸侯刘协。欲颠覆朝纲,复立刘氏。魏续、郭汜因不满朝廷,乃与王允五人党合谋造反。同反者还有段煨、李蒙、冯芳、及司马朗之弟司马懿。后城门守将伍琼、周毖也随其为贼。起事前幸得刘夫人告密,乃至王允、魏续等人阴谋败露。今反贼十四家亲众已尽数被关进死牢。如何处置,请皇上发落。”

吕布面色凝重:“诸位卿家。王允等人造反,其中知情者不过了了十数人而已。今魏续已被斩首示众,王允、刘协等也已逃往荆州。其家众多不知内情。所谓不知者无罪,朕有意赦免,众卿以为如何?”

吕布说要赦免王允等人的家众。殿中大臣听了吃惊不小,议论纷纷。

太傅贾诩急出列反对:“皇上。王允深受皇恩,却不思图报。乃纠结党派,怂恿将士造反,此大恶不赦之罪。如今魏续虽被斩首,然王允、卢植等人依旧包庇刘协出逃。今反贼家众已被看押,若是大赦反贼亲眷。此纵容之举一旦为先例,必叫后人效仿。望皇上三思。”

农牧大臣荀彧却赞同吕布赦免,乃出列到:“皇上明君。王允连接魏续造反,罪不可赦。只是余众家属多为不知内情。皇上受禅登基,本有不妥之处。今若特赦此千余人,定叫天下人皆知皇上恩慈。如此可叫天下百姓归心。”

严忠、张玄等人本来就与荀彧、傅燮等人有天生的对抗性。

所以严忠见荀彧出列反对,便也出列争辩:“荀相公。当初皇上称王,而后登基。荀相公皆极力反对。如今又为反贼家亲求情,汝欲何为?”

荀彧是辅政八大臣之一,也就是八大丞相之一。严忠为国策府侍郎,虽为皇帝近侍官员。但职位、品级却比荀彧低。现在见荀彧与贾诩意见有分裂,便也敢出来弹劾荀彧。

吕布却一意要为刘妍袒护,更不愿为这事枉杀一二千人。毕竟吕布来至后世,思想观念没有这时人的极端。汉人更不比外蛮,不能动不动就抄家灭族。

所以吕布也不想多杀人:“造反者固然该死。只是余众亲属并非从贼,株连九族之罪实属不该。有罪者当罚,无罪者可免。不如就此事便改革株连九族之法如何?”

吕布说改革诛连制,殿下大臣们便又争辩起来。

蔡邕也出列上奏:“皇上恩慈,荀相公所言亦甚有道理。若是特赦,狱中千余人必深感皇上隆恩。可叫天下人尽知皇上恩德。只是此些人可赦,却唯一人不可赦。”

吕布奇怪:“何人不可赦?”

蔡邕:“刘妍乃魏续之妻。其夫虽与人造反,刘妍却首告亲夫。此有违妇人之道,乃大逆不赦之罪。当赐死。”

吕布一听火冒三丈。一掌拍碎龙案:“迂腐。刘夫人大义灭亲,若非刘夫人告密,洛阳便有涂炭之灾。岂能因刘夫人首告其夫,便不念其大义功绩。”

蔡邕力辩:“魏续造反,若是其兄弟或父老首告,当是大义灭亲。只是妇与夫随。其夫造反,刘妍便已是死罪。而后又告发其夫,更违逆伦常,此乃大逆之罪。不可与大义灭亲相提并论。”

吕布越听越气。自己来至后世,对于孔圣人的儒学文化,吕布自然是推崇有致。可是万物万事皆有一个不变的定律。那便是极之必反。

孔圣人的儒学奠定了中国文化基础。可是随后的两千年里,后人子孙却将其推至腐朽。特别是那个万恶的董仲舒。一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日后千多年中,更使国人思想闭塞不开。以至受尽千种磨难,几近亡族。

生命的规律便是适者生存,相互竞争。儒学可以使一个民族在争鸣中包容别人的优点,使得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可是要是独尊儒术,就会一家独大。一家独大,没有新的思维融合进来,其结果只会衍生腐朽。就像水一样。水要是没有流动,最后只能变成一塘臭水。这就是极之必反的道理所在。

现在儒子虽然还没腐朽到要女人去绊小脚的地步,可是蔡邕却无法容忍刘妍的大义灭亲。还把大义灭亲分出归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