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府的第三次声东击西之战,打得很出其不意。

但并非没有人想不到刘协会用这一招。

比如曹操麾下的郭嘉,就做出了几个判断,其中的一个判断,便是贾诩明攻南阳,暗打荆州。

这个判断一出,便立刻得到曹操、戏志才、毛玠、曹仁等人的认可。

由此可见,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将,也绝非是什么泛泛之辈,聪明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尤其是郭嘉,素有鬼才之称。

或许在智力值上,郭嘉和贾诩这只老狐狸,相差不了多少,乃是同一个层次同一个点数的狐狸。

曹操派去提醒襄阳守城军警惕贾诩可能声东击西的人,最终在还没有抵达襄阳城时,就听闻了襄阳城已经沦陷的消息。

贾诩老狐狸到底没给曹操他们回过神来提醒襄阳城的时间,曹操等人无疑感到非常遗憾。

派去提醒襄阳城警惕声东击西的人很快就返回去告诉曹操襄阳沦陷了的消息,随即荆州方面便迅速做出反应。

然而。

再迅速做出反应也还是比镇北王府分布在各郡的鸽组分部传送的情报慢。

知道贾诩在荆州作战,荆州各地的鸽组分部除了给天京方面汇报本郡情况的同时,也被天京方面要求给贾诩汇报本郡荆州方面的情况。

当然,这也是贾诩老狐狸要求的。

老狐狸向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根据荆州各郡鸽组分部提供的情报,贾诩能够做出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判断出什么时候攻打荆州最合适,然后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为什么在三月上旬攻打荆州?

据说是荆州府不知道是出于什么事,于当天晚上宴请各方,胡吃海喝。

到底出于什么事?

鸽组分部的情报人员调查不出来,老狐狸却是猜出了个大概。

无非就是刘表引狼入室,曹操、刘备入荆州之后,荆州方面刘表觉得自己在荆州的影响力日渐下降,于是不得不寻找借口,宴请各方势力,以拉拢各方势力,稳住自己在荆州的影响力。

同时也在告诉刘备、曹操,荆州还是他刘景升说了算。

在老狐狸看来,续这次宴会之后,荆州府怕是举行类似的宴会会渐渐变多起来。

面对曹操、刘备,刘表也只能是如此的巩固自己的地位了。

这个举措,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软,那些经常去荆州府胡吃海喝的人,又怎么可能会不给刘表一点面子呢?

尤其是蔡黄两家,他们已经暗戳戳的投靠了镇北王府,现如今曹操、刘备入荆州,对镇北王府统一荆州的威胁远比刘表还大,之前他们不怎么发声支持刘表坐稳荆州牧之位,但自从曹操、刘备入主荆州,影响力越来越大之后,他们就开始纷纷发声声援刘表。

由此荆州方面,内部形成了一种小型三国局。

刘备以同是汉室宗亲的关系,极力巴结刘表,以对抗曹操,刘表也觉得曹操的威胁很大,但人家曹操说了,现如今大家共同的敌人是镇北王府,没必要互相残杀、内讧内耗,也是非常在理。

曹操也听从刘表的调遣,这让刘表心里又有些猜疑,刘备这家伙,是不是想借刀杀人,把他刘表当枪使?

当他刘表与刘备合力灭了曹操之后,刘备这家伙就会调转枪头对准他刘表?

刘备的二弟关羽三弟张飞,都是万人敌大将,也是不容小觑。

刘备在刘表的耳边吹风,要双刘联合灭曹,人家曹操也不傻,也会去刘表的耳边吹风,说刘备居心叵测。

两人暗斗,互相制衡,刘表也是非常乐见。

三方,各怀鬼胎。

时而皮笑肉不笑,时而合作时而背后使绊子,尔虞我诈的三国局在荆州上演的尤为激烈。

荆州的三国局,刘表的实力无疑是最强的,但偏偏他没有争霸之心,老二曹操与老三刘备都有四万兵力,曹操一方文臣武将碾压刘备一方,这两人都有争霸之心,但实力又不相上下。

双方真火拼起来,绝对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还怎么搞?

荆州的三国局,更多的是老二老三在暗斗,老大稳坐钓鱼台。

凉州的三国局,则是董氏王朝这个老大离间马韩联盟,玩死了韩遂,削弱了马腾。

但最终却把镇北王府提前引入了局。

董氏王朝胜了吗?

显然没有!

真正的赢家,其实是镇北王府。

值得一提的是,凉州方面随着马云禄东去天京,马家本部人马开始整编,之后右扶风和汉中的镇北王府的作战兵团迅速进入西凉之后,相信董氏王朝方面会很快获知消息。

到时候董卓、李儒他们,怕是有可能会为他们离间马韩联盟,最终引镇北王府入局而感到后悔也不一定。

董氏王朝敢招惹镇北王府吗?

显然不敢!

好不容易丢了整个司隶换取镇北王府不讨董,双方井水不犯河水,董卓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打破平衡?

一旦平衡打破,他们若是再想修复,那就难了,尤其是现在天下十三州,就仅剩下西凉、荆州、益州、交州以及豫州没有被镇北王府全占。

豫州方面如今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汝南郡不在镇北王府的控制之中。

打破平衡?

将再无平衡。

在说到荆州,有荆州的各郡的鸽组分部通过战鸽传递情报,荆州的大军有任何风吹草动,贾诩都知道。

荆州方面,因为郭嘉判断出贾诩的战略意图,继而得到曹操等人几乎一致认同,他们的反应速度也确实是够快。

然而,南郡江水以北的巫县、夷陵、江陵、华容等十几个县还是全部沦陷了。

局势的发展,也并非没有在曹操他们的预料之内,而是依然朝着他们预料到的最坏的结果去演变。

怎么回事?

为何反应那么快,还是损失如此惨重?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荆州方面的反应确实很神速,但反应再神速能快得过荆州的士族投靠镇北王府的速度吗?

不是荆州方面的反应不够迅速,要命的是他们荆州内部出现了内鬼,人家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各座城池,行军通畅无阻。

怎么会不损失惨重?

贾诩的大军都还没有到,江水以北的各个县就已经打开城门在迎接大军入城了。

就这,江水以北不沦陷那才叫做怪事。

可以说,贾诩的大军攻占江水以北,是以快制快的打法,从鸽组分部方面得知荆州方面的军事调动之后,贾诩方面反而加快推进了战争的节奏,把攻占南郡江水以北的地区,打成了闪电战。

大战过后,曹操、郭嘉等人的脸色都非常不好看,没想到他们预测到了战争,快速做出了反应,最后却还是慢了人家好一大截。

曹操等人如何还能有好脸色?

怕是连吃饭都吃不香,睡觉都睡不好了。

此战再一次刷新了曹操、郭嘉他们对镇北王府打快战的认知。

这种战争推进速度,真的让他们有些望尘莫及。

接下来在防止贾诩继续南下作战的过程中,曹操、刘备等人便针对镇北王府喜欢打快战做出了相应的应对训练。

他们的军队该如何迅速做出反应?

他们的情报又该如何更快速的传送?

贾诩在南郡打的那场以快制快的闪电战,对荆州方面起到了一个被迫的自上而下的军事大活动。

那就是,推动荆州方面不得不军改。

开玩笑,一战之下,人家打得你毫无还手之力,不军改,不发愤图强,难道还等着被人家来灭吗?

还是说,一开打,就直接投降?

曹操、刘备双方都积极推进军改,尤其是他们不但经历过南郡贾诩以快制快的闪电战,他们还经历过酸枣会盟时阻击镇北王府接管司隶,随后还经历过镇北王府三次声东击西之战。

贾诩在南郡打的那场以快制快的闪电战,便是镇北王府三大声东击西之战的第三场战役。

一路走来,曹操和刘备对镇北王府的作战方式了解得太深了。

诡诈!

神速!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不仅如此。

一出手就是强兵强将强装备,形如猛虎下山,势如破竹,给人一种无法阻挡的巨大压力感。

军改!

迫在眉睫!

为了心中的野心,曹操和刘备,既主动又被动的由上到下推动了军改,乃至军制都参考镇北王府的。

以团长、营长、连长…任命军官。

不过很显然,刘备与曹操不合兵,荆州府的刘表又防着他们,他们各自推动军改,以刘备与曹操的目前的兵力,是不足以向镇北王府看齐,组建起一个作战兵团的。

镇北王府的作战兵团,满编都是五万人,刘备和曹操各自四万兵力,怎么整?

这倒是让刘备和曹操看到了募兵的机会,两人一拍即合在荆州各自招募一万兵,说什么也要组建起一支作战兵团。

刘表就有些坐不住了。

他并没有争霸的雄心。

对于军改,刘表是持反对态度的。

然而,曹操与刘备这两个潜在的威胁都军改了,他总不能不跟着军改吧?

不然,他的州牧之位岂不是要不保?

可以说,荆州方面,刘备与曹操经历了镇北王府的三次声东击西战役之后,被动中主动推动的军改,而刘表则是完完全全的被动军改。

也正因为刘备和曹操都是被动中的主动派,所以在军改上这两只老狐狸就对刘表形成了碾压之势。

两人在募兵的事上出奇的一致,刘表能怎么办?

不同意?

不同意刘备和曹操这两个原本都要拉拢他制衡对方的家伙,结果因为战略目标相同就联合起来对抗他刘表了。

他刘表能不同意吗?

一万兵力,也不多,就让他们招募吧。

刘表最终放开了这个口子。

这个口子一旦开了,也就意味着荆州再也不是他刘表说了算了。

什么意思?

原因也很简单,刘备和曹操都是一只老狐狸,尤其是曹老板,加上他身边还有郭嘉等绝世谋士在指点。

在募兵的时候,曹操有意瞒报了数据,一天招募三千人他就直接报一千人。

两天之后招募七千人只报两千人。

隔壁刘备起初还老实上报,两天后招募五千人,但他快看就发现曹操那边好像有些不对劲,于是第三天开始刘备一方也在募兵数据上瞒报了。

结果就是,原本说好的各自招募一万兵力,组建起一支作战兵团,到后来曹操招募了五万兵力刘备招募了三万兵力刘表才发现情况不对劲。

然而,这时候为时已晚了。

曹操招募五万大军,结合原先的四万大军,总兵力达到九万,刘备的总兵力也达到七万,这两只老狐狸变得更加不好惹了起来。

到了这会儿,刘表就真的有些想骂娘了,说好的只招募一万兵力呢?

然而,就在刘表气得想骂娘之际,还差一万兵力就可以组建两个作战兵团的曹操,再次申请招募一万兵力凑成两个满编的作战兵团,刘表闻言简直要吐血三升。

这叫什么事?

不同意吗?

显然是不可能了。

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如果再撕破脸那他刘表的损失就更大了。

好在粮草方面,还牢牢掌控在他的手中,曹操和刘备的军队虽然独立,但还是要听他的调度的。

当然,曹操与刘备是不是真心实意听他调度很难说,至少明面上曹操与刘备的军队都听他刘表的调度。

五万都让他招募了,还差这一万吗?

最终,刘表同意了。

但刘表这次学聪明了,派人现场监督曹操一方募兵。

曹操这次也确实没再瞒报了,因为已经不需要了,短时间内兵力扩充至十万,已达成他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也想再招募一万兵力,结果却是被刘协骂了。

人家曹操就差一万,你刘玄德特么才七万还差三万呢,招募个屁?要不你刘玄德把多出来的那两万,让给我刘景升?

刘备完全没想到,同样都是人,为何他与曹操比较,待遇如此之差。

这或许,要怪只能是怪曹操这货太狡猾了,而且胆子也比他还大,招募的兵力竟足足比他多出了两万。

也由此,曹操的荆州老二的位置算是彻底的坐实了。

荆州的局势在演变。

续刘备与曹操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刘表不得不被动募兵。

这是续军改之后,刘表的再一次被动。

刘表的麾下有十几万大军,在本次募兵之下,他的兵力直接突破二十万,达到二十五万,曹操招募了五万兵力,他刘表作为荆州老大,怎么也得比曹操这个老二多。

也由此,荆州集结了刘表、曹操、刘备三方四十二万兵力。

这就非常恐怖了。

反正贾诩是不敢跟荆州方面的那三只老狐狸正面硬刚,尤其是这三只老狐狸推动军改,也学着镇北王府天天狠命操练士兵,这让贾诩这只老狐狸也是忍不住眉头大皱。

要想把荆州打下来,怕是有些难了!

连贾诩老狐狸都感觉攻克荆州很难,可想而知,刘备和曹操这两只老狐狸,到底给贾诩多大的心理压力。

人都需要时间需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成长起来的。

曹操也不例外。

刘协就蕃,曹操刺董,然后逃离洛阳。

曹操出来创业也没有多少年,不说古代创业有多难,就说后世创业的,哪一个创业的不是经历各种磨难后最后才涅槃站起来的?

在兖州时的曹操和在荆州时的曹操,是同一个人,但又是不一样的一个人。

在兖州时的曹操让贾诩并没有感觉到有压力,但在荆州的曹操,却是让贾诩感受到了压力。

曹操成长了!

泛指他麾下文臣武将在内。

绝世谋士郭嘉等人也成长了。

或许在兖州时,年轻的郭嘉在智力上多少还是被老成的贾诩所压制的,但到了荆州之后,快速成长起来的郭嘉,贾诩就算是还压制他,也不可能压制太多。

如果刘协再就蕃慢几年,也就没刘协什么事了。

到底是刘协,抢占了先机,还提前知道了一些未来之事。

曹操、刘备、袁绍他们都还没有开始创业,刘协就暗戳戳的和平强势的发展了一年,这至关重要的一年,让刘协不断的扩大自己的优势,才有了如今刘协压着曹操、刘备、袁绍他们打的大势。

不然,若是晚一年就蕃,确切的说,晚一天就蕃,现在的形势便又是另一种形势。

刘协是在汉灵帝驾崩的前一天急匆匆的去就蕃的,若是晚一天,汉灵帝一死他不得留在洛阳守孝?

而一旦汉灵帝死后,刘辩登基、何太后掌权,他刘协还能出得去洛阳了?

随后董卓入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只要晚上一天时间,就没有现如今的镇北王。

想在洛阳强起来,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尤其是他当时才九岁。

如今转眼一过,再有几个月就是十五岁了。

刘协在成长。

曹操他们也同样在成长。

只不过幸运的是刘协抢占了先机,成长的速度远比曹操他们快。

所以!

大汉四百年国祚,必然要在烈火中涅槃重生!

进入五月份,战争处在了一种静默状态。

汝南方面袁氏家族续北线战场用上万百姓做人质抵挡荀谌、荀攸叔侄的攻势之后,南线战场沮授他们也遭遇了袁氏家族用百姓做人质而不得不止步。

战争打到这里,军事战争已经很难再继续推进了。

镇北王府到底不是袁氏家族,不会不顾百姓的死活,敌人利用百姓当人质挡在前面,军事战争的推进也就由此止步。

但,战争还在继续。

战争并非只有军事战争。

战争有很多种手段,而军事战争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

比如经济战、金融战、间谍战、外交战、舆论战、生物战等。

这其中,杀伤力最恐怖的,莫过于生物战,通过病毒传播,杀人于无形之中,且速度比排队枪毙还要快。

排队枪毙还需要换子弹,但生物战却是不需要,病毒一旦发动,它会人传人,会乘着风快速传播。

杀人不见血。

杀人于无形。

杀人无穷尽。

镇北王府停止对汝南方面推进军事战,续而转向对汝南方面进行经济封锁。

经济封锁的同时,鸽组分部在袁氏家族控制的地盘上开始散播舆论,让袁氏家族的名声变得越来越臭,乃至百姓们都纷纷变得仇视起了袁氏家族。

这就完了吗?

显然还没有。

帝国币镇北王府推行多年,如今镇北王府各地都在逐渐停止使用五铢钱,铸币权重新回到了朝廷的手中。

那么之前收上来的五铢钱怎么办?

这个时候,这些五铢钱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大量的五铢钱开始流向汝南、向荆州、向益州。

刘协派去潜伏下来的死忠利用五铢钱不断的买买买,然后把买来的物资囤积起来。

求过于供。

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随之民间怨声载道,百姓们都盼望着王师的到来,拯救他们出苦海。

当然,刘协也不能让百姓们真的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些死忠会适时以镇北王府的名义免费把物资发给百姓们。

这就同等于,镇北王府在用国库里的钱,在改善益州、荆州、汝南的百姓的生活。

而这些国库里的五铢钱,是帝国币取代五铢钱必须接受的一步。

现如今帝国币从主流货币向唯一货币转变,形同废钱的五铢钱却在汝南、荆州、益州大行其道。

而为此买单的人,自然是那些野心家们。

荆州的蔡黄两家在这场经济战中也受到了波及,不过好在镇北王府提前给他们透露过消息,及时处理了一些五铢钱。

乃至是,他们帮镇北王府花出去了一批五铢钱。

作为回报,镇北王府付给他们一些帝国币。

不过他们花出去的五铢钱,所购买的物资,大多又会以镇北王府的名义送到百姓们的手上。

于是诸侯们的地盘上就出现了很诡异的一幕,那就是百姓们因为通货膨胀痛并快乐着,而诸侯们在自己治下的名声越来越差。

同时那些诸侯们发现,镇北王在他们治下,民间的口碑竟出奇的好。

这让他们,很是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