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
瞒得住吗?
显然瞒不住。
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何况走水的地方还是未央宫,洛阳城大大小小的势力乃至天下各大势力在洛阳的眼线,都可以从中猜测到汉少帝可能出了事。
不过目前的局势对董卓来说,最好解决的办法,也只能是能瞒则瞒了。
且瞒得越久,对董卓就越有利。
若是能瞒个两三年,等何太后把孩子生下来,让披着皇子外衣的董卓之子上位,无疑最好。
但很显然,对于能否瞒个两三年,李儒心里也是没底的。
“文优,若是本相国登基为帝,你觉得可行吗?”
刘辩死后,董卓心里突然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或者说,这个想法一直在他的心里都存在,不然他也不可能入主洛阳了,只不过这个想法现在突然变得特别强烈起来,乃至隐隐有些控制不住。
董恶霸虽然很坏很霸道,但他在某些方面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打仗他在行,但出谋划策,还得李儒来出主意。
“不可!”
迎着董卓炙热而渴望的眼神,李儒硬着头皮否决了。
只听李儒说道:“天下十三州的诸侯,大多不是汉室宗亲就是也想荣登九五的野心家,相国大人非皇家血脉,若是称帝,必然会彻底让这些诸侯们联合起来群而攻之。
此外,大汉国祚四百年,如今汉室虽然式微,乃至名存实亡,但是,汉室在民间的影响力是根深蒂固的,虽说百姓们不会去管朝廷的事,但在情感方面百姓们是很难接受汉室异姓,改朝换代的。
那些朝廷大臣们,虽然也慑服于相国大人的**威之下,但他们几十年为汉室效力,对汉室也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他们不一定会忠于汉室,但相国大人若是让他们背叛汉室,那他们无疑会天人交战。
儒敢肯定,若是让他们做选择,他们绝大部分可能会偷偷离开相国大人。
如此。
百姓一片骂声,朝臣默默离开,以汉室宗亲为首的天下诸侯群讨之,相国大人还想称帝吗?
若开战,得不到百姓支持,相国大人若是把西凉铁骑和并州铁骑拼完了,又该怎么办?
那些朝廷大臣,大多出自士族,相国大人得不到士族的支持,粮草方面,也只能靠打家劫舍,可这是长久之计吗?
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不仅不是长久之计,此举反而会越来越惹得天下百姓仇视,人神共愤…”
“……”
想称帝却被李儒否决掉的董卓,原本还对李儒忤逆他的意思感到非常不满,但随后听到李儒分析,抛出来一个个称帝之后所要面临的问题之后,董卓顿时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只能瞒了吗?”
董卓心里多少都有些不甘。
“是的。”
李儒非常肯定地回答:“瞒的越久越好,特别是重点瞒住镇北王府那边的人。
相国大人可以想象一下,若是这件事让董太皇太后知道了,她必然是会以太皇太后的名义,让镇北王登基为帝的。
届时,洛阳的皇权,便彻底失效了。
镇北王府的人遍布天下,这一点从帝国周报在全国的影响力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人可以说,都是镇北王府的细作。
我们洛阳城中也有,而且儒敢肯定,还远比其他地方都多得多。”
事实上李儒对贾诩一家的失踪,直到现在还耿耿于怀。
虽然他没有证据证明贾诩一家是被镇北王府的人所绑架,但他心里一直怀疑的幕后黑手就是镇北王府。
不得不说,镇北王府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不错,贾诩一家被绑架了大半年,在天京也生活了几个月,贾诩更是出任彻底收复幽州之战的军师,直到现在董卓和李儒他们都还没有查出来,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这些该死的细作,简直无孔不入。文优,你做的很好,及时阻止了消息向外扩散。”
董卓表扬了李儒一句,说道:“今后皇宫全面戒严,那些朝廷大臣来上朝也不能随意走动,加派我们西凉军守着……不,未央宫遭遇大火,文优,你说,我们何不以刘辩被烧伤毁容为由,休朝会休个一年半载?”
说到后面,董卓的眼睛就忍不住一亮。
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借口,刘辩被烧伤毁了容,上朝感觉有损帝王威仪与形象,而宫廷御医们说要想痊愈,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如此,他董卓就有了半年的喘气之机。
“相国大人英明!”
李儒也不由赞道。
有时候,董卓的脑袋灵光一闪,举一反三,还真的会想到一些好点子。
而事实上,董卓也绝非昏庸之人,他只不过是对权力和美人太过执着了而已。
就比如说吕布,他可以去拉拢吕布,但他对美人又太过执着,你若是让他把貂蝉让出来,他死也不让。
所以,他死了。
“这件事,文优,你去办,本相国派子健去协助你。
洛阳城的那些朝廷大臣,也派人严密监视他们,在这半年之内,不能让他们逃了。
本相国可不希望半年之后,朝会上空空****,没有人向本相国朝拜!”
“…是。”
李儒应下。
有华雄协助他,事情就好办多了。
很快的,李儒和华雄两人双双拜访了在洛阳的朝廷大臣们,传达董卓与汉少帝的意志:
未央宫里的宫女不慎打翻火烛引起大火,汉少帝被烧伤毁容,御医们诊断若想恢复需要半年时间。
因此,为了维护帝王威仪与形象,以及让汉少帝安心养伤,汉少帝与相国大人一致决定,休朝会半年…
董卓麾下第一文臣李儒和第一武将华雄齐齐上门宣告,那些朝廷大臣虽然也知道皇宫里遭了大火,但却没有想到汉少帝会被烧伤,更没有想到事情会严重到要休朝会半年。
在能说会道的李儒的舌战之下,又加上华雄的武力威慑,大臣们大多都相信了,少部分虽然半信半疑,却也没有往汉少帝自绝已死这方面想。
毕竟,这实在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何况,他们也不敢往这个方向想。
再则,他们也都不是傻子,不会不明白此时刘辩若是死了,对董卓绝对是致命一击,董卓非但不会杀了刘辩,反而还会加派人手保护他。
然而,就是有那么一两个傻子,看出了刘辩可能已经死了。
这一两个傻子。
一个是守宫令荀彧。
另一个则是廷尉正钟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