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庞统的话,我激动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对着袁直说道:“元直,想不到你竟然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真是奇怪,你的脑子是怎么长出来的?以放风筝的方式,来观察敌人,所以你应该是有史以来的最好的人选。”我一边夸奖徐庶,一边看向徐庶的眼神有些古怪,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徐庶自言自语地说道:“风筝?放鸽子?难道子龙,也曾听闻过这东西?”
听完徐庶的话,我才意识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想了想,他又补充了一句:“袁直之前不是说过,要在风筝上面安装一个类似于笛子的装置,只要有狂风吹过,就会有一种琴音。它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风变成了风,所以才会有琴音,这不是很贴切吗?”
徐庶也没有完全复制庞统的方法,他只是在他的计划中做了一些改动,比如在他身上装了一个口哨一样的装置。
“放飞?放!”徐庶重复了一遍,沉吟了一下,突然长身而起,道:“果然是一个好名字,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想过?子龙,你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身上总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一声鸣叫,就能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三言两语就能抓住重点,抓住要害。”
听着徐庶的夸奖,我只是尴尬地笑了起来。心中却是松了一口气,既然可以糊弄过去了,我当然不想节外生枝,心中却在想:“我说的这些废话,似乎还真是有些道理,只是不知道后来改名为风筝,还是和徐庶的变化有关?
就在我沉思的时候。
“子龙,你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徐庶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翘着二郎腿道:“现在我们要谈的事都谈好了,不过,你之前的承诺呢?你是徐州的主人,如此说话不算话,也是有些过分了吧?”这货刚刚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就这么一眨眼,就开始耍流氓了。听到徐庶这么不要脸的话,我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
刘备的军队驻守在下邳和小沛交界的地方。
诸葛亮手里握着一只用一张纸做的风筝,在那里沉思着。只是几天时间,他就带着刘备的军队向前走了几百公里,在他改良过的弓箭帮助下,无声无息地向下邳进发,简直是天赐良机。就在这段日子里,当他接到前线探子传来的情报,一支侦察小队在和敌人斥候的战斗中被歼灭后,他立刻派人赶到了这里。
虽然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尤其是当他亲眼看见那些被毁掉的弩箭时,他总算松了口气。这名探子已经死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他的手中还拿着一把十字弓,上面还插着几根箭矢。但无论是手上还是四周,都没有任何弓箭的踪影,这让诸葛亮很是惊讶。
他询问了一下这支队伍的弓箭,又询问了一下那些被击毁的士兵手中的弓箭,这才知道原来是一把弓箭。那时候,诸葛亮就已经感觉到了一种预兆。诸葛亮不断地自我安慰着自己,这把新的弓箭,是他花了几个多月的时间,翻阅了无数的古籍和书籍,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终于有了这把武器。在这座城池之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恐怕也只有诸葛亮一个人了,而且,还有什么人会如此的执着,如此的痴迷,如此的猥琐?
这些天,诸葛亮一直在担心,但他一直在用这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
但不管是侦察兵还是军队,都会在距离军队不远的地方,接二连三地飞起。一次也就算了,但是接二连三的发生,却让诸葛亮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两者的联系了。他之所以能在敌人还没来得及撤离之前,将手里的风筝抢回来,就已经察觉到了危险。
他在一本古籍中看到了这种东西,出于好奇心,他尝试了一下。隐约间,他想起了自己花了不少时间制作风筝的时间。
忽然,诸葛亮眉头一皱,似乎想到了一件事,似乎想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那天天气很好,天气很好,很适合放风筝,诸葛亮费了好几天的时间才把风筝做成了一本古籍,打算出去试试。谁知刚一打开房门,就看到了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庞统显然是来找自己的。不过转念一想,诸葛亮的心思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并没有说出来。
但诸葛亮却很是高深莫测地将自己的宝贝拿到了庞统面前,对庞统赞叹道:“这可是我花费了多年的时间,花费了无数精力,终于按照古籍上的描述,将其像是一只小鸟一样,在空中翱翔,永不落下。”庞统透过门板缝隙,偷偷地观察了诸葛亮几天,虽然知道这玩意儿非同一般,但听到诸葛亮的鬼话,却是半点也不相信。
徐庶听到这句话,也是摇了摇头,一脸的茫然。于是诸葛亮和庞统打了个赌,如果诸葛亮能够在半空中保持这个物体不掉落,那么庞统就会邀请诸葛亮喝酒。很显然,庞统已经败了。庞统败了之后,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询问了一下诸葛亮的纸鸢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又是怎么做到的,又是怎么做到不落下的。诸葛亮终于打败了庞统,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现在!诸葛亮也没有藏着掖着,将风筝是怎么飞行的,以及在空中永远的停在空中的原因说了一遍。庞统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自然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庞统对此印象还是很深的,也怪不得徐庶问了他一句,就说出了如此“空前绝后”的计划!是啊!或许,这并不是“绝后”,而是“空前”。
诸葛亮下意识地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过去,开始思考这只风筝和庞统到底有没有关系。“启军师,我们在二十多公里之外,找到了这个。”就在诸葛沉吟的时候,一位探子从营帐内进来,将一只“纸鸢”送到了他的面前。诸葛亮从那名探子手里接了一只“纸鸢”,打发走了他,这才捡起了之前的风筝,仔细地对比了一下。
没多久,诸葛亮就注意到了之前侦察兵带来的“纸鸢”,上面有一个类似于口哨的玩意儿。诸葛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似乎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猜测。从“纸鸢”,也就是“风筝”上摘下了哨子,放在唇间,轻轻一吹,果真如他所想的那样,一种如古筝般的声音响起,十分好听。
按照常理来说,诸葛亮的心情是很好的。
不过诸葛亮放下了手中的笛声,脸上露出了一丝落寞和惆怅。诸葛亮喃喃的说了一句:“庞士元,庞士元?庞士元,真不敢相信,那天我不过是为了让你喝一杯,你就这么还我了?”说着,诸葛亮从桌上取下了一支笛子,仔细端详着,道:“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果然名不虚传。”
看来,诸葛亮还是太高估了他,能有现在的局面,并不是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