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的言论将张纮的意见推翻,如无意外,刘繇应该不会采用张纮的策略。

座上的刘基看向张纮,觉得此人可能真有异心,不然不会出一条看似可行,实则可能将刘繇集团引向毁灭的计策。

且张纮曾为孙策规划出转进汝南,迎奉天子的高明战略,现在却出此下策,有些不符合他的水平。

但刘基肯定不能如同史上的昏君一般,因言定罪。所以只是将张纮记在心里,多留一个心眼。

这时,刘繇再次向庞统提问:“庞士元,依你之见,我军如今当如何作为?”

庞统回答:“禀吴侯,依统愚见,吴侯可与刺史先移师下邳,待局势有变,再做决议!”

刘繇脸上露出迟疑之色,抚须道:“屯兵下邳,大军会否失了锐气啊?”

庞统笑答:“吴侯,荆、扬之兵横跨江水,以出乡千里,大军正可在下邳养精蓄锐,以待天时!”

刘繇“哦”了一声,但脸上还有意犹未尽之色,好像不太愿意在后方枯坐。

刘基的北府参军刘晔将刘繇的反应看在眼里,起身出列道:

“吴侯!绍举河北之兵压境,吴侯何不派使者上奏朝廷?”

刘晔的话让在场众人眼前一亮,对啊!咱大汉朝不是还有天子吗?

不知是不是因为在场文武们在吴侯刘繇麾下效力太久的缘故,直到刘晔出言提醒,大家才想起还可以使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许多文武都起身附议,赞同刘晔的计策。

刘基也开口道:“父亲,刘子扬之言可行!曹操携天子入关中已有数月,司隶校尉钟繇替其奔走,使关中安定,长安顺服。关中乃王霸之地,曹操志不在小,必不会坐视袁绍尽取青徐。”

刘基的话再次得到众人的认同,于是刘繇开始询问可以派谁出使朝廷。有人推荐应该由扬州别驾步骘入朝觐见天子,刘繇表示赞同,而后派人去扬州通知步骘。

之后会议结束,刘繇和刘基率军移驻下邳,坐观局势发展。

……

青州即墨,袁绍的十数万大军仍在攻打城池。

然而即墨城高池深,城内至今还有万余守军,攻城的进度缓慢,让冀州牧袁绍心生不满。

袁绍每日观望眼前这座即墨城时,都不禁回想起易京。当年公孙瓒龟缩在易京城中不出来,袁绍的大军打了数年之久才将其攻克。

显然,袁绍不想在即墨浪费那么多时间,于是他召来众谋士商议对策。

座上,袁绍仪表威严,张口问众人:“我军攻城三月,依旧不能攻克即墨,你们可有良策?”

作为当初力劝袁绍全力攻打即墨的人,郭图站出来说道:“禀邺侯,我军可在城外起土山,筑高橹,居高临下以强弓劲弩射击城内,敌必惊骇,城可破也!”

袁绍连连点头:“嗯,此计不错!传令,依郭公则之言行事!”

帐下小兵抱拳:“诺!”

然而小兵刚出去传令,沮授又站出来劝袁绍分兵。

沮授说道:“禀邺侯,即墨坚固,非一年半载不能克。我军虽然声威震天,但每日人吃马嚼所耗甚多,当急战也!还请邺侯分兵南下,若能取徐州,即墨亦不过一座孤城,何愁不破啊!”

袁绍闻言眯起眼睛,有一说一,沮授之言确实挺有道理,这让素来好谋无断的袁绍又迟疑起来,开始考虑分兵南下的可能。

郭图、许攸见状,再次站出来反驳沮授。

他们告诉袁绍,河北的富裕没有哪个地方是能比得上的。二十万大军就算在外征战个两三年,以河北这两年囤积的粮草加上每年秋收,肯定还能支撑很长一段时间,完全不用急于求战。

况且大军围城三月,攻城一刻未停,将士们士气也很旺盛,如此优势之下,根本不应该半途而废才对。

袁绍又有点被郭、许二人说服,于是对沮授道:“我意已决,公与,无复多言!”

沮授只得在内心叹息一声,现在郭图和许攸两个家伙很得袁绍之心,自己没了田丰助阵,确实有点敌不过他们。

议论结束后,袁绍的部将焦触、张南便带人在即墨城外堆建土山,为修筑高橹做准备。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袁绍攻打即墨的决心坚定不可动摇之时,突然从中军传出袁绍的将令:

“传邺侯之命,着偏将军淳于琼、裨将军蒋奇领两万人攻打琅琊!”

众将虽然疑惑,但大将淳于琼和蒋奇还是严格遵照袁绍的命令,带着两万兵马南下去了。

郭图和许攸得知后不禁懊恼,知道袁绍终究是被沮授的话蛊惑。但二人很清楚袁绍的性子,袁绍好面子,一旦做下决断,那就容不得别人质疑。所以也没敢再劝袁绍。

而沮授知道后只能在心底苦笑,袁绍当面拒绝自己,私下却又按照自己的计策行动,这不正表明袁绍这个主上不愿意给自己分功嘛!

哎——!

但沮授还是只能在心底叹息,他既然已经跟了袁绍,就没有不服从袁绍的道理。而且他沮授何曾在乎过自己是否立过大功?他只想忠君尽事罢了。

想明白这些,沮授也不可能再去袁绍面前蹦跶,那样只会让袁绍觉得沮授是在挑战其威严……

这边原西园八校尉、袁绍最器重的大将淳于琼和蒋奇一起,带着两万兵马顺汶水南下,准备进攻驻守在平昌的广陵太守吴景。

此次分兵,袁绍特意将河北最精锐的两支部队交给二人管带。一支是号称“河北卫军”的万员精兵,另一支则是来自幽州的三千突骑。

这两支部队乃是河北的精华,袁绍派淳于琼和蒋奇带着这两支部队南下,可见他确实是将重心从即墨转移到了琅琊,正是听信了沮授的意见。

但袁绍明面拒绝沮授,私下又暗自行动的做法,使得袁绍有些拉不下脸面,没有再派更多人手。

其实如果袁绍完全可以再多派个两三万人的话,那么分兵南下的军事行动可能会更容易成功。

不过这种纠结的心态也很好地体现出袁绍的个性——好谋无断,忌克少威!

袁绍本就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但他又时刻想在臣子面前彰显自己的威严,这就使得他经常做出和今日一样的举动。

一边拒绝谋士的意见,一边又私下采纳。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如果事情成功的话,功劳自然算袁绍的;如果事情不成,那问题就是臣子的。

袁绍的这种性格可能也是荀彧转投曹操的原因吧。

但是此次袁绍采用沮授的建议分兵南下,却是做了一次极为正确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