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刘晔出使长沙,以求和平解决荆南归属问题。
湘江水清,嫩柳新发,轻舟顺水而下,扫去去岁冬季的战火余烟。
刘晔抵达郡治临湘县后,照刘基的吩咐先去城东桓氏大宅拜访桓阶。
出来迎刘晔的是长了三岁的桓彝。
“使君还请稍事等候,族兄还在城中与张府君议事。”
刘晔于是在桓宅等待,期间与桓彝交谈了两句,觉得桓阶这位年幼的族弟有非凡之处。
“此间事了后,彝郎可愿与吾同回襄阳,襄阳名士众多,我意为你寻一名师!”
刘晔向桓彝提议道。
桓彝闻言非常高兴,但他还是谦卑地说:“使君,长兄如父,此事彝还需问过族兄才行。”
刘晔点点头,继续和桓彝闲聊。
直到太阳快落山,桓阶才从临湘城中返回桓宅。看来张羡确实有很多问题要和桓阶商议。
桓阶在门口听门子说了荆州从事刘晔前来拜访,立马明白刘晔的来意。
他徐步走进厅堂,对坐在席子上的刘晔拱手道:“贵客远来,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刘晔亦起身问好:“久闻桓公大名,今日一见,晔不胜荣幸!”
“请坐!”“请!”
二人入座后,桓阶先道:“我闻刘刺史席卷南郡,刘表病故,襄阳已在刺史掌控,还请使君替我向刺史道喜!”
刘晔笑曰:“公既知刘表败亡,何不与晔同去襄阳,刺史求贤若渴,公去襄阳必受重用,也能一展才华,岂不美哉?”
桓阶闻言笑着喝了一口茶,然后眉眼含笑望向刘晔。
“哈哈哈哈哈!”
二人相视,皆大笑起来!
笑声过后,桓阶感慨道:
“昔年乌程侯擢拔我于微末,才让我这出身荆蛮之地的庸才能够入得兰台,拜见天子圣颜。后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阶无匡君辅国之才,只能逃回乡里避难,尔来一十有三矣!
“乌程侯受袁术指示攻打襄阳,为刘表、黄祖所害,阶感念提携之恩,只身入城不畏刘表,求取乌程侯遗体,以为如此就可安己心……
“然而事后吾返回临湘,常于幻梦之中望见乌程侯身影,方才明了提携之恩如父母再造,由是己心难安。故而刘刺史遣人来湘,说欲图荆州,在下为报乌程侯之恩,谏张府君响应……”
说到此,他端起茶碗一饮而尽,长啸一声道:
“吼————!嗟夫!今刘表气急而亡,吾愿尝矣!刘刺史于我有成愿之恩,我安能不思回报?使君来意吾已知晓,无复多言,此事包在我身上!”
刘晔连忙起身拱手:“晔多谢桓公!”
随后,二人商议起说服张羡的办法。
桓阶问道:“敢问刺史之意何如?”
刘晔回答:“刺史授我便宜行事之权,公且安心!”
桓阶点点头:“善!刺史心胸之广博可见一斑!既如此,君只需承诺张府君仍任长沙太守,我便能使他顺服刺史!”
刘晔大喜,当即同意下来。
最后,桓阶请刘晔下去休息,明日与他一起入城去见张羡。
……
翌日,刘晔与桓阶入城,有桓阶带路,刘晔毫无阻拦地见到了张羡。
张羡嘴角下垂,对刘晔毫不客气地说:
“刘基遣你来做何?”
刘晔对张羡的刁难早有准备,他回道:
“晔受刺史之托,来请张公留任长沙,镇抚湘江!”
张羡闻言,面色稍有和缓,他又问:
“刘元子曾许诺让吾管带荆南四郡,而今看来是要食言了?”
刘晔打着马虎眼道:
“明府,此一时彼一时嘛!我主志在千里,明府何不相助?”
张羡皱眉,他清楚自己根本不是刘基的对手。
但让他放弃荆南四郡……哦不,现在零陵赖恭割据自守,张羡手里只剩三郡。但让他放弃三郡中的两郡,张羡实在是心有不甘。
一旁的桓阶看出张羡眼神中的挣扎,他出言劝谏道:
“明府!刘刺史授天子诏书监察荆州,其父刘正礼虎踞徐、扬,他们本可遣一支偏师南下,就足以胁迫我等顺服。可刘刺史却仍遣使来湘,请府君留任长沙,足可见刘刺史和右将军都非暴虐无礼之人,而是仁德开明之士啊!”
张羡觉得桓阶说道不无道理,想比当年给自己甩脸色的刘表,刘基的手段无一要柔和得多。
刘晔作为一个人精,一眼就看出有戏,他趁热打铁道:
“明府!晔在刘刺史身边,常听刺史赞您有保境安民之才,荆南有明府,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且我来时,刺史叮嘱我不能以州官之位在明府面前倨傲,此事足可见刺史对您的敬重啊!”
随后桓阶和刘晔左一句有一句,终于是让张羡脸上浮现出笑意。
二人见状,知道此事成了!
最后,刘晔抬出最后的杀招,对张羡说道:
“明府,我主曾言愿举张大郎为茂才,让他能入京师在天子面前侍奉,不知明府可能舍得?”
张羡闻言顿时瞪大双眼,他质问刘晔:“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
子嗣举茂才入京侍奉天子,这对于张羡这个汉臣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虽说现在汉室倾颓,但过不在天子,还没有谁敢篡汉自立,大汉的旗号在士人群体中的影响力还是在的。
张羡沉思了半个时辰,似乎是在权衡利弊,刘晔和桓阶则坐在一旁静静等候。
直到熏香烧尽,侍者进来填上新香时,张羡才被香炉铁盖摩擦之声惊醒。
他长舒一口气,站起身,向北遥拜道:
“蒙刺史看重,羡愿归附。还请子扬转告刺史:此前臣多有悖逆之思,望君原谅!”
刘晔和桓阶闻言大喜,张羡愿意称臣,便是认下刘基这个上官啦!
刘晔起身道:
“明府深明大义,刺史高兴还来不及,怎会怪罪,还请入座!”
张羡哈哈大笑起来,似乎将心中的牵绊和欲望都倾倒出来,他对侍者下令:
“来人,设宴!吾要与伯绪、子扬共饮!”
“是——”
至此,荆南问题被和平解决,事情以张羡留任长沙太守,其子举茂才入京收尾。
桓阶也随刘晔一起返回襄阳,被刘基任命为长沙从事,作为连结刘基和张羡的纽带,同时也能留在刘基身边辅政。
桓阶之弟桓彝也与二人同行,在刘晔的介绍下拜在五业从事大儒宋忠门下学习经义。
而张羡放弃割据荆南的想法,让刘基终于能够继续推进其他事务。
旬日后,蔡瑁受到刘基的任命书,让他上任武陵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