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先满足他人的要求,再进一步达到自己的要求。
事实上,与异性初见时,我们注重自我形象,说一些动听的话,展现语言或行为的个性化,就是为了满足他人的要求,博得对方的好感。
换句话说,无论是一见倾情还是一见如故,关键都在于对方的反应。你的话语或行为一开始就打动了对方,让对方怦然心动,然后才会有之后的钟情。否则,你犹如展屏的孔雀一般,没有游人只能自我欣赏了。
正因如此,与异性谈话时,你不能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对方就一定心生好感,或是自己说的事情有趣,对方就一定心情愉悦。若是你只顾着自己说得high,不观察对方的反应,不倾听对方的想法,很容易让对方产生被忽视、冷落的感觉,心生反感。
同时,你要说的事情,对方未必愿意听;你想进一步交谈,对方未必有这个兴致。若是不懂得察言观色,没有注意或看不出对方的微动作、微表情,就会把第一次见面变成最后一次。
齐嘉今年已经30岁了,在感情上比较失意,亲朋好友给他介绍过很多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每逢过年过节,他都害怕回家,因为家人少不了追问他的感情去向,然后就是一连串的催婚。
齐嘉表面上说不着急,说需要遇到合适的人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心里却着急苦恼得不得了。
今年春节回家期间,齐嘉又被亲戚安排了一场相亲,结果还是不理想。为此,他只能找发小大良吐苦水:“我感觉这次相亲又告吹了,因为临别时我索要对方的联系方式,对方委婉地拒绝了。”
大良问:“为什么呀?”
齐嘉无奈地说:“我要是知道为什么,就不会找你吐苦水了!在当时,我感觉我们谈得很不错,也没有尴尬的事情发生。”
接着,齐嘉说了一些相亲细节。还没等他说完,大良就苦笑着说:“你这哪里叫谈得不错,只是你自己说得很high罢了,怪不得人家对你印象不好。”
事情是这样的:两人刚见面时,彼此的印象还算不错,齐嘉表现得言谈行为得体,女方也客气有礼。没过多久,齐嘉就开始侃侃而谈,说自己的工作如何辛苦、公司老板不体谅下属的努力,又谈到有时间两人可以一起去看一部不错的电影……
一开始,女方还看似专注地听着,后来干脆就不时地看看手机、看看窗外了。这时候,齐嘉依旧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接下来的谈话中,不断地说出“我感觉……”“我认为……”“我那天……”他继续着自己的话题,完全不考虑女方是否愿意听、感兴趣,没有看到女方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或许齐嘉只是为了调节气氛,避免两人冷场,或许他对女方的印象不错,所以才用力表现自己。但是在两人的交流中,他只顾自己说,并且只说自己,真的让女方很难接受。
更关键的是,齐嘉似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引起女方的不快,甚至还认为两人“相谈甚欢”。
看到齐嘉皱着眉、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大良说:“无论与什么人交谈,交谈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都需要明白:交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来我往,聊自己、聊对方才能让彼此都畅所欲言。关注对方的反应,根据它来表达自己,选择说话的方式,才能让对方心情愉悦,继而产生好感。”
“心理学上有一个晕轮效应,是说在人际关系中,可能会因为一个人身上某一方面的特征,人们片面地对其产生好的或坏的印象,这一点在面对陌生人时表现得更为显著。所以,初次见面时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晕轮’。你的侃侃而谈,或许是为了活跃气氛,或许是让自己表现得热情些,但是在对方眼里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或是太过张扬、哗众取宠。”
齐嘉才明白过来,不是女人的心思太难猜,而是自己缺乏正确的思维和心态——只看重自己的表达,忽视了对方的反应。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很简单,首先要学会聆听,试着让对方聊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或是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为了让话题进行得自然轻松,我们可以先开头,然后抛出“你觉得……”“你的看法是……”“说完了我的事情,你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故事……”当我们不断地把话题丢给对方,让对方畅所欲言时,对方就容易在心里喜欢上我们了。
同时,我们需要学会察言观色——留心观察谈论某个话题时,对方的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果是积极的,可以继续谈论下去;如果是消极的,就需要就此打住并转换新的话题。
一个人真实的想法、态度,都可以从其表情、身体语言中看出来。比如,对方的身体前倾,跟我们有眼神的交流,说明他对我们的话题感兴趣;对方的身体向后倾,双手抱胸,眼神不集中,说明他对我们的话题不感兴趣;对方只是“嗯”“是的”敷衍回答,一只脚偏向别处,说明他急于结束谈话,想要马上离开。
我们还需要认真倾听,读懂对方话里的暗示。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很多人不愿意直接表露自己的真实意愿,往往用一些委婉或暗示来传递拒绝或接受的信息。如果我们听不懂这个暗示,就很可能错过好的爱情,或是招人厌而不自知。
比如,邀请初次见面的异性:“一会儿我们去看电影,可以吧?”
对方可能给出两种夹杂不同暗示的回答:“现在晚上8点多了,太晚了吧?”“现在晚上8点多了,不晚吗?”
两种回答看似差不多,实际上却表达出对方截然相反的态度。
“太晚了吧”,暗示着拒绝,表达的信息是:时间太晚了,还是不去了;“不晚吗”,暗示着接受邀请,表达的信息是:时间虽然有点儿晚,但是可以去。
总之,与异性初次见面,无论我们对对方是否有所了解,都应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里,而不是只顾表达和表现自己。
满足对方的需求,让对方心情愉悦,才能用语言和行为打动他/她,进而让他/她为我们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