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上)文明的血腥发展

“张师长,你这仗打得不错,只可惜动作还不算快,否则可以跟随奥斯曼帝国军一同进城,就不用我们再耗费力气攻城了!”顾炎武称赞道,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能得顾炎武的称赞张和还是十分高兴的。

“是么,谢谢副司令夸奖,要不是军规事先嘱咐不能虐杀俘虏,我带人早就从他们的身上冲过去了,这些家伙着实在那里挡害。”张和兀自十分不甘心的道,确实城外的士兵虽然投降,但是数目庞大,无形之中阻碍了军队进攻的进程。

“攻城,我们还是要继续攻的,而且必须攻的狠,我们不是有用无烟炸药制造的高爆弹么,用上,这次就用上,不要吝惜,这东西虽然贵可是我们还用的起,舍不到孩子套不着狼,不下点本钱敌人如何肯就范!至于往后怎么打,你们可不要再指望我了,我只能出出馊主意!”顾炎武笑着将最艰巨的任务推了出去,要知道战场的原则,兵力的配备,相互的协调可都是门大学问,指挥这样两个师的战士作战,既然有两个师长在这里,他还操什么心呢,为了避免命令与他们的作战有冲突,他便在一旁看热闹罢了,于是在战斗方面的事情干脆推了个一干二净。

“副司令啊,副司令,你总是在关键时刻撂挑子,把担子给我!打俄罗斯是,这次又是。”张和摇着头道,别看他摇头,其实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毕竟这是对俩位师长的信任。

“两位师长尽管放手大干,不要怕花钱,钱我们有的是,假如能用钱将伊斯坦布尔砸开,我倒宁可用钱,而不是让战士们流血牺牲。”有了顾炎武这句话,张和大放宽心。这次作战可是没少准备。

说道钱倒不是吹牛,中华帝国现在所拥有的财富绝对可以藐视天下,这都得益于海洋贸易,也让中华帝国高层深深的感触到了海权的重要性。根据历史经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最根本的动力是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结构中,海外贸易成分不占相当大的比重,也就不存在发展强大而持久的海上力量的基础。

这点上中华帝国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是他和历史上的满清最大区别,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陆权主义传统,很难适应以海洋贸易经济为基础的西方海权主义。而中华帝国现在已经基本过渡到了海权主义时代,随着东亚、南亚、东南亚、广大北亚、中亚地区和北美北方的阿拉斯加与育空地区被收入中华帝国囊中,源源不断的金钱涌入了中华帝国,白银的储备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当西方文明即将主导世界历史的潮流时,作为地中海文明的传统,海权对陆权的优势已经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在此背景下,中华帝国也完成了从传统的陆权主义向海权主义的转型、中华帝国未来的海权战略如何适应自身的发展、并应对未来可能的挑战,就成了中华帝国高层,或者说是张华汉经常思考的问题。

当国家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国际贸易的外向型经济后,国家安全的空间便向海洋拓展,人们对国家海上力量才会开始关注。外向型经济,只有发展外向型经济才能促使国民将眼睛放在海外,才能让他们离开故土去移民,殖民,去占领一处又一处岛屿和大陆。中华帝国从古至今最难解决的就是土地和人的问题,将眼光紧紧局限在中原那问题自然很难解决,可是整个世界美洲刚刚开发,澳洲还都是袋鼠,正是这个世界的转折点。只有走在别人的前面,才不会落后,才能成为世界上的主流文明,才不用让中华帝国的子孙不再去学该死的英语,不用为过四级和六级费尽心机,试想将这份脑筋节省下来用于科研或者是经商将会多么的前景无限啊,所以要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在张华汉的内心中为的就是让子孙后代不用再去学英语,让汉语成为世界语言,让炎黄子孙成为优等人种。张华汉不会介意中华帝国的人当奴隶主,不奴隶别人很有可能被别人奴役,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

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是个典型的失败例子。1652年到1654年的第一次英荷战争中,荷兰因无力夺得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不能对自己的商船进行有效护航,在战争进行到18个月时,荷兰的海运事业完全瘫痪,国家主要收入来源的渔业、商业几乎全部枯竭。作坊关闭、工厂停业,国内到处是乞丐,街道杂草丛生,首都阿姆斯特丹有1500幢房子没人租用。最后,荷兰只能以接受蒙受耻辱的和约为条件才使国家免遭毁灭,而现在第二次英荷战争还在进行中。

这场战争给正在崛起的英国以及后来的强国一个重要的警示:一个“外向型经济”的国家,“若要保持国内的繁荣,首先必须在海外保持其力量”。海洋国家的盛衰同海上力量的强弱相对应的现象,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经露出端倪,这是地中海文明贯穿于历史中的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因此快速侵占大量土地,将眼光放到海外才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不论是中华帝国政府还是军队都不怕花钱,也舍得花钱,鼓励军队去进攻,鼓励士兵去建立功勋,鼓励研究院的工匠去发明武器,鼓励商人去赚钱!

进攻,进攻,从此以后中华帝国的军队不需要再龟缩在城墙后打防御战,所有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军队所需要的就是进攻,所以在张华汉的思想主导下,顾炎武积极的鼓励张和与二师师长李华去进攻。

中华悠悠历史中,要学习就学习汉武帝,因为他的伟大在于颠覆了这一历史铁律,将防御大师改造成进攻大师,创造了农耕民族战胜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历史奇迹,汉武帝创造性地采取进攻性战略,将汉民族军事上的天然的防御性格改变为进攻性格。

在轰隆隆的高爆弹的狂轰乱炸下,伊斯坦布尔的城墙摇摇欲坠,而天空中也出现了十几个飞艇,开始空中轰炸,由于战线的拉长,对天气和距离又有着严重的缺陷,而且飞低的话还很容易被击毁,飞艇已经不是中华帝国军主要的作战工具了,但是现在还是有少量飞艇在天空中飞行,毕竟还是有些用途的。

在轰鸣中,伊斯坦布尔的城墙终于开了个裂口,“杀呀!”在冲锋号的吹响下,四万多战士冲进了伊斯坦布尔,大量的奥斯曼帝国军队投降,而主帅则用自己的短枪对着自己的脑袋就是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他就是回去,穆罕默德四世也绝饶不了他。

当穆罕默德四世在耶路撒冷得知快马来报的伊斯坦布尔的陷落,愤怒的穆罕默德四世立刻将自己国家积攒多年的积蓄给了阿拉伯诸国的首领们,除了被中华帝国第六舰队和四舰队的海军陆战队打下了大半的人口已经很稀少地阿曼外,包括也门的所有阿拉伯诸国都出动了援军,除了为了钱财外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也懂,为了制止奥斯曼帝国被灭后阿拉伯诸国成为中华帝国军队的目标,阿拉伯诸国也出动了十万骆驼兵和骑兵,还出动了二十多万步兵。

穆罕默德四世知道用阿拉伯诸国的兵力如同驱虎吞狼,但是他宁愿将土地给了阿拉伯诸国也不愿意中华帝国得去,而且阿拉伯诸国如果胜利了,他还能得到一定的土地,奥斯曼国家还存在,如果中华帝国胜利的,奥斯曼帝国将成为历史。

而三十万阿拉伯诸国的联军第一个进攻目标就是巴格达,巴格达城下,十万多阿拉伯联盟军骆驼兵和骑兵以及二十万步兵此时已在城下,步兵们将云梯、铁头车、冲车、可以向着城上平射的大型推车准备妥帖,就在冲杀在前的骑兵们的掩护下,开始缓慢的往城门方向前进。

与此同时,阿拉伯军队后阵中随行的一百二十多门老式或比较新式的大炮亦已开始发炮,不一时就将城上中华帝国胁从军守军的炮火压制,一颗颗炮弹砸在城头上下,使得这些掺杂了大量中东人和俄罗斯人以及朝鲜人的胁从军原本就已有些不稳的军心更加惊慌。

“砰!”一颗炮弹正巧砸在南门正中的城楼之上,正巧将城楼砖墙砸断,几米高的城楼发出吱呀吱呀的巨响之后,颓然倾倒。一时间烟尘漫天飞扬,整个城门附近都被城楼踏倒后的烟尘和碎瓦笼罩。

山本师团长距离城楼不过十余米距离,亏得有亲兵将他按倒护住,这才并没有受伤。待烟尘稍稍散去,他狼狈起身,头盔已是不见踪影,身上的亮银甲胄亦是布满灰尘,心慌意乱之后,已是发现强大的敌军赫然攻到城下。他又急又气,知道凭着这里的一万多本部兵马很难挡住凶狠的突然袭击的波斯帝国军队的攻击,忙向身边的亲兵道:“快去北门出去报信,抽调人马过来援助!”

然后他又向属下各将令道:“擂鼓,敌人就要登城,尔等各自带领下属,务必死战,不可以让敌人入城!”

各将心中皆是忐忑不安,虽然军纪经过整顿,本部又在这里与奥斯曼帝国武装部队打过仗,而且经过训练,并不如刚开始那么畏敌如虎,但是他们毕竟是各族人组建的,心本来就不齐,只怕也很难挡住数量众多的敌军。

随着大量阿拉伯攻城军队越发逼近,已经有如同小型城堡一样的大型推车推到射程之内,每一个推车上都有几十名阿拉伯强弓射手和火枪手,或是利用地势高过城头,居高往上往城上射箭和射击,或是利用木车的高度,与城头平射。在这此射手和骑兵、骆驼兵们仰射的掩护下,第一波登城的阿拉伯士兵开始架起云梯,准备登城。十几辆车腹藏人的铁头车和边翼有防护的冲车已冲到城下,开始往凹入城腹的城门洞推入。

“传令,用滚油浇推车的阿拉伯士兵!”山本叫道,在这里的到多地方他们发现了黑色的石油,在知道其中的用途后,立刻就准备了不少。

山本虽然心慌,到底是久经战阵了,几乎所有的倭人胁从军都已经久经战阵了,所以他看起来到还是神色如常。只铁青着脸看得敌人越发深入,已经靠近城下,便向下属各将喝道:“擂木,条石,滚油,铁钉,都给我往下扔!杀个几几!”

城间的胁从军士兵们倒是早有准备,听得命令,就将堆积如山的各种器械不住往下扔去,将城头下的准备攀城的阿拉伯士兵砸的死伤一片。一时间,整个战场都可听到石块和硬木砸在人身的噗噗声,伤兵的惨叫声,云梯被砸断后的噼啪断裂声不绝于耳,双方的火炮已是停住,所有的胁从军健壮士卒都已登城,准备与登上城头的阿拉伯敌兵肉搏。一桶桶烧的滚热的石头油被泼将下去,车下的士卒虽然箭矢并不能伤,却不能抵抗住这无孔不住的热油,不住有士兵被烫的惨叫起来,由车上窜出,狂奔呼喊,痛苦不已。他们身边的士兵眼看这些人太过痛苦,无奈之下只得张弓搭箭,将他们射死,以减少痛苦,当然,火枪兵没有那么好心,子弹多贵。不一时,所有近城的冲车之下已是再无一人,瘫痪城下不再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