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回到府中之后,心力交瘁,没有多长的时间便一病不起,在此期间,寿王也曾经来过好几趟,想来探望宁王,可是都被宁王挡了回去,不是宁王不想见寿王,而是他觉得自己愧对寿王,无颜见自己的爱子十八郎的面。终于在开元二十九年的冬天,宁王与世长辞了。
寿王知道了这个消息,他特地去向李隆基请求,希望自己的父皇能同意自己以儿子的身份送别扶养过自己的宁王,李隆基同意了。于是出现了寿王与以儿子的身分与宁王的亲生子女一起守灵的情景,在整个祭奠活动中,哭得最伤心的莫过于寿王了,但是人们弄不清楚,他那满脸的泪水,有多少是为宁王而流,又有多少是为了自己而流的?但人们都看到的是,整个仪式结束的时候,寿王伤心的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听到自己的兄长去世了,李隆基心中着实难过了一阵,吩咐高力士准备,自己要亲自去宁王府去祭奠自己的兄长。到了宁王府祭奠一番之后,李隆基赐予自己的兄长“让皇帝”的称号,以报兄长让位之德,等回到皇宫之后,李隆基的心里却觉得一阵轻松,因为阻挡自己纳杨玉环最后的一块拦路石不存在了。
寿王对发生的这一切都毫无思想准备,他既愤怒又痛苦,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的生母武惠妃已经去世了,连从小养育自己的宁王也走了,自
己的靠山已经倒了,从此而后再没有人支持他了,因为他的母亲武惠存妃在世的时候为了让自己当上太子,无所不用其极,弄得自己和诸皇子的关系是异常紧张,所以自己发生了这种事,非但没有一个人来安慰自己,相反的倒不知有多少人在暗中看笑话,看自己最后会落得什么地步。
寿王也明白玄宗不仅仅是自己的父亲,更重要的是大唐明皇,当朝的天子,掌握着一切的生杀予夺的大权,天子要做的事都是对的,不允许也没有人敢阻拦。他看史书,史书上经常写父亲为了权力而杀自己的儿子,可是为了女人难道就不会这么做了吗?寿王知道,如果和父皇抗争,那将是很危险的,非但救不了自己的妻子,反而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保不住。所以寿王也只好强忍泪水听之任之,可是最令人痛心的是,他在表面上还得做出一副合力拥护父皇决定的样子,脸上还得挂着笑脸,这样的资味儿谁能体会?后来有一位诗人曾经写过这样的诗: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这个醒字用得多么传神,但寿王又醒得多么痛苦,又有谁能知道?
寿王妃度为女道士,玄宗的目的达到了。而且现在满朝之中再也没有人敢随便议论他追求杨玉环的事儿了。为了能够随时看到杨玉环,就令人在大明宫内修了道观,以名“太真观”。这样,
就可以让玉环公开的住在宫里了。
玄宗以各种方式培养与玉环的感情,尽量转化公公与儿媳之间的关系。在太真观里,玄宗与玉环谈天说地,说古论今,谈得最多的当然还是音乐舞蹈,有时还有诗歌。谈得投机高兴的时候,玄宗还会亲自奏上一曲,或陪杨玉环一起跳舞或为杨玉环击鼓伴奏。玄宗会弹奏多种乐器,如弹琵琶、吹笛子。尤其是他击鼓最为出色。玉环很钦佩玄宗的多才多艺,她没想到大唐明皇除了治国,还懂艺术,不仅会演奏而且还会奏曲,并且样样精通,水平高超。
玄宗对玉环非常有耐心,对她几乎是百依百顺,对玉环的宠爱已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嫔妃。玉环度道不到一年,玄宗待她的礼数就已经如同当年的武惠妃了。而玄宗以前的嫔妃,则往往要等待好几年才能得到专宠。玄宗亲切的称玉环为太真妃,宫里的人们则称玉环为娘子。
玄宗怕玉环寂寞,就常带她出入许多公共场所,如宫内宴会,接见文学侍从等。
有一回,玄宗约见文学侍从,并为他们略备酒宴,同他们尽情的谈论文学、诗歌、艺术。当谈到李白的时候,玉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悄声问玄宗道:“但不知哪一位是李学士呢?”玄宗放目四望,却没有在人群之中发现李白的影子,不免有些奇怪,问道:“今天李学士为何未到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