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名婴,字平仲,生于约是公元前575年,死于约是公元前500年,其父晏桓子,曾佐齐灵公姜环为卿。公元前556年其父死,晏子继承父亲的爵位,历仕三朝正卿,灵公、庄公在位的时间都比较短,晏子的政绩主要是在齐景公的时代。齐国原来是春秋大国,曾经出现过你齐桓公这样的霸主,但经过了几百年的风云变幻,齐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国君大多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大臣擅权,枭雄之辈如田成子在窥视国柄。因此,从齐桓公以后,齐国的国势因为内乱不息而一天天的走下坡路,晏子就是在这种北景下出任相国的。晏子个头很矮,但其智慧过人,在各种非常事变当中,他都能保身安国,屹立不倒。在公元前548年,权臣崔杼和庆封联合同党发动了政变,将齐庄公姜光杀害,并召集群卿歃血为盟,要求支持他的篡权,效忠于他的统治。在宣誓的时候,晏子也在场。崔杼等人大呼:“如果有不忠于崔氏和庆氏都绝对没有好下场。”晏子听了之后,知道如果直接反对庆氏和崔氏二人,肯定马上就招来杀身之祸,但他又必须忠心于王室,于是他想了想便大呼道:“晏婴如果不忠于社稷和国君的话,上天可鉴,绝对没有好下场。”晏子说的这句话并没有错,可是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晏子是在反对崔氏和庆氏,但又让人挑不出毛病来,所以晏子讲完以后,虽然有人劝崔杼杀了晏子,可是崔杼却说道:“不行啊,此人素有民望,他说的话又顺情顺理,杀之不详,但如果留下的话,就可以得民心了。”因为宴子他们也只好立齐庄公的异母弟弟妆杵为君,也就是齐景公。
齐景公是一个才智中下又刚愎自用的昏庸之主,在杀了崔杼,赶走了庆封之后,他用晏子为相。和这样的国君相处的很不容易,既要以救国
难,同时又不能愚忠,导致杀身之祸,这样于国于己都不利。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晏子表现了他特殊的智慧和才能,既要指出国君的过失,又要使其不失国王的尊严。有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亡,景公知道了以后大怒非常,随即迁怒于养马人,要将其肢解治罪,并且把他绑在柱子上准备马上行刑。晏子知道了这件事之后,马上来见齐景公,问道:“大王,在上古时,唐尧虞舜在肢解人的时候不知道先从哪一个部分下手呢?”齐景公听了宴子的话之后心里一动,顿时明白了晏子的话外之意,这两位君主都是古代的明君,哪里会有肢解人的事情发生呢?只有暴君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于是就免了养马人的死罪,但死罪虽免,但还是把这养马人关进了牢房。可是关进牢房要有罪名,于是晏子要景公宣布马夫的罪状来以安民心,但景公并不愿意,见此,晏子只好代替景公故作气愤的对马夫大声说道:“你知道不知道你有三大罪状,第一,大王要你好好的养马,但你却把大王的马给喂死了;第二,别人的马死了可以,但大王的马却不能死;第三,你连累大王要杀人,使得百姓怨恨大王重马不重人,失去民心。这就是你的罪状。”晏子一边说着,一边偷眼看景公,景公听了晏子的话之后,脸上是变颜变色的,也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马上就说道:“先生不要再说下去了,寡人知道错了,马上就放人。”于是马上就将马夫释放了。
还有一次,齐景公喝醉酒了,驾车偕美人出宫游逛,可是宫门守卫按照朝规不放景公外出,并当面批评景公这样做有失国体。齐景公当时很是生气,堂堂的国君被一个小小的守卫批评,这要是传了出去,那可是好说不好听啊。景公被气得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上朝,而且还想去处罚那个守卫。
晏子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马上进宫向景公表示祝贺。景公很是疑惑的头号道:“先生,不知你要祝贺寡人什么呢?”晏子笑道:“大王,有所不知,您宽宏大量,没有以权惩办守卫,守卫做得对,大王应该奖励才对。”这么一说,齐景公一连积了多日的气才消了,而且还按照晏子所说的奖励了那个守卫。在齐景公当政的时候,对百姓滥施酷刑,被砍掉双腿的犯人很多,晏子深以为忧,想制止景公滥用酷刑,宽和百姓,但一直都没有机会。正巧,有一次,齐景公见晏子勤政体国,就想赏晏子漂亮安静的住宅,要他搬出闹市区。景公说道:“先生的住房离闹市很近,很是吵闹,寡人为你换一个清静的地方怎么样?”晏子说道:“臣的先祖都住在那里,臣现在居住都还觉得心里有愧,搬它做什么?而且臣离闹市区近,才知道市场上的行情,这样有利于国。”景公听了之后蛮有兴趣的问道:“既然先生离得闹市这么近,那你一定知道当今何贵何贱了?”晏子说道:“臣当然知道,现在市上是鞋子贱,而假腿贵,而且还供不应求。”齐景公听了之后明白了话里的含义,不禁黯然失色,于是马上下令省刑,顿时国中大悦,都称赞晏子之德。
作为一国之相,晏子对国王不是亦步亦趋,而是个性鲜明,既有反对意见,又有赞同的观点,这样国家的政治生活才能正常,社会才会健康发展。这就是晏子著名的求和不求同的治国为政观点。在公元前530年,齐景公从外面打猎国宫,晏子在旁侍侯。这时听说国王回害了,其子犹据连忙骑马赶来。齐景公见到之后高兴地说道:“看来只有犹据才与寡人相和呀!”晏子在一旁听到了之后说道:“据亦同也,哪里称得和?”景公听了之后很是奇怪,问道:“难道和与同不一样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