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问题的态度应该像对待疾病的态度一样,及早发现,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学会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将一切不利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将自己的危险降到最低,无疑是明智之举。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是人生智慧。竞争之中,常常强调“冬天”的人,日子未必艰难;一直浸润在“春天”里的人,“冬天”或许会提前到来。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常说:“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居安思危是审时度势的理性思考,是在超前意识前提下的反思,是不敢懈怠、兢兢业业、勇于进取的积极心态。

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巨子、英特尔公司的前总裁安迪·葛罗夫,在功成身退之后回顾自己创业的历史,曾深有感触地说:“只有那些恐惧感、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够生存下去。”

英特尔成立时葛罗夫在研发部门工作。1979年,葛罗夫出任公司总裁。刚一上任,他立即发动攻势,声称在一年内从摩托罗拉公司手中抢夺2000个客户。结果,英特尔最后共赢得了2500个客户,超额完成任务。此项攻势源于其强烈的危机意识,他总担心英特尔的市场会被其他企业占领。1982年,由于美国经济形势恶化,公司发展趋缓,他推出了“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企业。在销售会议上,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安迪·葛罗夫用拖长的声调说:"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的最后希望所在。”

危机意识渗透到安迪·葛罗夫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1985年的一天,安迪·葛罗夫与公司董事长兼CEO摩尔讨论公司目前的困境。他问:"假如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安迪·葛罗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1986年,安迪·葛罗夫为公司提出了一个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帮助英特尔顺利地走出了这一困境。其实,这皆源自他的危机意识。

1992年,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此时的英特尔已不仅仅是微处理器厂商,而是整个计算机产业的领导者。1994年,一个小小的芯片缺陷,将安迪·葛罗夫再次置于生死关头。12月12日,IBM宣布停止发售所有奔腾芯片的计算机。预期的成功变成泡影,一切变得不可捉摸,雇员心神不宁。12月19日,安迪·葛罗夫决定改变方针,更换所有的芯片,并改进芯片设计。最终,公司耗费相当于奔腾五年广告费用的巨资完成了这一工作。英特尔活了下来,而且活得更加生气勃勃,是安迪·葛罗夫的性格和他的危机意识再次挽救了公司。

在安迪·葛罗夫的带领下,英特尔把利润中非常大的部分花在了研发上。安迪·葛罗夫的那句“只有那些恐惧感、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够生存下去”的名言已成为英特尔企业文化的象征。

居安思危方可安身,贪图逸豫则会亡身。只有如安迪·葛罗夫那样充满危机意识,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境地。每一个人都要把安迪·葛罗夫的例子装在心中,将“永远让自己处于危机与恐惧中”的话记在心中。只有时时提醒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开创出属于自己的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