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经到了元龟二年(公元1571年),出云阿静产下同胞一男一女。源胜卿此前与她有过君子协议,男孩就跟父姓,女孩就跟母姓,继承歌舞技艺。由于源胜卿不喜欢倭人那样搞那么多名字,因此,男孩直接取名为源义胜,女孩取名为出云阿国。出云阿国成年后因为种种原因把自己的年纪改小了一岁,当然,这是后话。

同时,前田庆次与新垣雅美也有了两个儿子,暂时只有小名,按照倭人传统,大一点的时候才会起正式的名字。至于山中幸盛,一直忙着为源家工作,没有时间娶妻生子。总之,在这难得的一年无战事的时光里,各人基本都把自己的私事忙的差不多了。忙完了私事,战端又要重新开启了。

五月十一,武田信玄突然发难,大军出动,八王子城守军毫无准备,城池失陷,武田家正式向源家宣战。

在过去的一年里,武田家名义上加入了信长包围网,但一直都是小规模骚扰,根本没有发起重大战役,因为信玄的眼睛时刻窥伺着关东的肥沃土地。因此,信长包围网一开启,武田就与上杉冰释前嫌,日夜秣马厉兵,摩拳擦掌,准备侵攻关东诸国。他等待了一年,就是为了看清这个短短三年就在北条肚皮地下立足的源家究竟是什么实力,结果源家又发展了一年。而且,在这一年里,果心居士从蒙古回来,带来了一百多匹良驹,与倭国本地马杂交,蓄养了不少小马。

但源胜卿认为,果心带回来最有价值的东西还不是这些良马,而是一个人。

李赫伦,三十五六年纪,自称是大明五军营参将,因为受人诬陷犯罪潜逃海外。但种种迹象表明他应该只是个普通士兵。果心居士发现他的时候,他正在中朝边界的海滩上,几乎饿死。果心将他救起,带回了镰仓。

按理说,一个逃兵应该没什么大用处,可是李赫伦却有一项特长:制弓。

日本人所使用的长弓为和弓,一般七尺三寸长,又称“大弓”,近距离

时威力很大,但射程不远,并不能起到主导战场形势的作用。而明弓则不同,明弓有些像鞑靼弓,尺寸较小,但射程很远,百步之内都可以造成杀伤,适用于步战和骑射,可以形成大威力的压制性箭雨;而且弓箭不怕雨雪,弹道又属于抛射,可以越过前排,就目前而言,战场适用性要超过铁炮。而李赫伦正好会制作明弓。

俗话说“好弓一年成”,就是说制作弓的材料要经过特殊处理,放在暗室里一年。一年以后,经过筛选,合格的材料才能制作弓片。武田信玄进攻的时机选择得不偏不倚,正好是第一批明弓还没有造好的时候。此外,马匹从出生到可以骑乘作战需要三年的时间,这个时候,源家还没有成建制的可用骑兵。

“要出阵了吗?”出云阿静摇着摇篮的手停了下来,问源胜卿。

“嗯。”源胜卿已经一年没有作战了,头脑还有些朦朦胧胧。

“听说是和甲斐的武田,是吗?”

“嗯。”源胜卿单膝着地,看着摇篮里的源义胜,只顾应着声。

出云阿静不安的呼吸了几口,拉住源胜卿的手道:“据说武田家的家督信玄可是位善战的武将,你可千万不能轻视啊。”

源胜卿点点头。武田家的力量,从当年三百忍者破袭北条四万大军就可见一斑了。而且他常听人说武田信玄熟读《孙子兵法》,军法谋略在岛国都算得上是翘楚,整个信长包围网,织田最害怕的就是他和越后的上杉谦信。另外,这一战将是源胜卿指挥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平原主力对战。

源胜卿像往常一样,一身武士常服就准备上战场了。这一次,他也用不着穿盔甲。

六月初一,源家与武田家主力在西关东平原相遇,双方各两万,两军共计四万人。两方在相距五里的时候开始调整阵型。

武田军阵中扬起沙尘,显然是大队骑兵在移动,粗略估计不下五千人。

“赤备,是赤备!”山中幸盛惊

叫。

源胜卿用手搭起凉棚看去,只见数千穿着血红闪亮具足的骑兵正在军阵间隙中快速移动,这边是传说中的武田赤备。武田赤备是由甲斐的金山全力维持的,共计八千,这出战的五千人,就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

武田信玄熟读《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主要是从战略层面来理解军事,若当国者熟稔此书,统筹调略可令敌国胆寒。而源胜卿读的是《纪效新书》,这本书是一本时效性的书籍,时效性是指信息仅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决策具有价值的属性,这本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那个时代的东亚拿过来就能用。《纪效新书》侧重战术,实用性较强。

很快,武田军首先发起进攻,两边骑兵展开,准备绕到源家军的侧翼,中间大股枪足轻稳步行进。

“做好准备!”指挥两翼枪足轻的佐藤隆盛与前田庆次一同下令,两边的几队足轻立即拿出准备好的小铲子铲土,将手中的长枪斜插在地上,作为临时的拒马。刚勉强准备好,武田赤备便嘶吼着冲了过来,不少骑兵穿过长枪的间隙,砍杀没有武器的足轻。

拒马还是起到了一点作用,在赤备脱出身来,准备进行反复冲锋的时候,有不少骑兵被缠住,被枪足轻后面的枪武士捅下马来。但总的来说,源家军损失要大一些。

赤备们见占不到太大的便宜,于是跑开一点,等待破绽出现在进行下一轮冲锋。

这时候武田的枪足轻方阵已经逼到眼前,双方足轻同时摆出枪衾(即密集枪阵,可以起到稳住阵线的作用),开始互捅。枪阵对拼,减员速度很慢,拼的就是人数和耐力,因此这个时候,武田军中突然有一员武将大吼一声,带着几百名全副武装的武士斜冲向源胜卿的左翼,很快就杀伤了不少人,气势锐不可当。

仅仅在片刻之间,源胜卿就尝到了“疾如风”、“徐如林”和“侵略如火”的三种风味。

“原来就是这样吗?那该轮到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