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女主持人挥了挥手。
舞台,瞬间变得黯淡下来!
还没等众人猜测这昏暗背后隐藏着什么,就在这时,舞台上出现了一片花花草草。
只不过,这些花花草草却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呈现!
海外友人们一时半会可能还有些稀里糊涂,但国内绝大多数网友,都会瞬间想起一个词
——皮影戏!
这时,半空中出现了一道身影。
是一个身穿旗袍的女人。
此刻,她正悬在半空,轻轻敲击面前的琴弦。
“扬琴!”
“怎么感觉手软绵绵的,你倒是敲大点声呀!”
“我认识它,是扬琴!”
…
弹幕横飞。
经过这么久的惊了又惊,众人瞬间就知道,这女人之所以能出现在半空,完全是因为全息技术。
而这时,皮影戏的场景内,似乎刮起了阵阵轻风。
原本纹丝未动的花花草草,也因为这轻风拂过而开始随风摇曳。
与此同时,一个男人的身影也出现在了半空,眼下的他,正举着竹笛。
伴随着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观众们瞬间感到身心仿佛得到洗涤一般轻松。
而这时,皮影戏上出现了一行文字注解
——鸟语花香。
“这笛子吹得太厉害了。”
“婉转动听,太棒了!”
“吹出来就是一幅山水美景。”
“浪漫空灵,很有感觉!”
“好厉害,这段的笛子断音好听极了!”
…
不仅是各路网友。
包括一众老牌艺术家们,此刻也大感惊讶。
不出意外的话,这还仅仅只是引子部分呀!
他们也算看出来了,结合皮影戏,他们猜到这很可能是想通过音乐跟皮影戏,来描述一个如女主持人所说的爱情故事。
但就这开头,那轻微且浓密的扬琴,还有悠扬婉转的竹笛,都仿佛是在跟他们娓娓道来,这将会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抛开皮影戏不说,光是音乐,就已经给他们营造出一片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风景!
但更让他们高兴的,是这首曲子,采用的竟然是国内的古乐器!
事实上,林睿起初也曾有过犹豫。
要知道《梁祝》公认的最佳版本可是小提琴,为此他一开始都打算亲自上场了。
不过他随后又研究了其他几个版本,之后就得出了更多的心得。
对。
小提琴版本确实悦耳,但后来他发现古筝版有着古典雅致的特点,然后他又尝试了钢琴版,发现音感上又变得宽阔清新。
大感兴趣的他兑换了好几种终极乐器技能,随后就尝试了笛子版,发现那种澄澈悠扬的风格,也同样出类拔萃!
只是试了半天,最后才发现二胡版其实更契合《梁祝》的主题。
毕竟那种哀而不伤的凄美隽永,就像是穿越过了漫长岁月的斑驳青苔,将这二胡拉动的旋律重新给赋予了生命。
说它是乐曲,何尝又不是故事?
在经过一番梳理后,林睿发现唯有神洲的古乐器,方能演绎出属于它真正的美丽。
所以,林睿最后选择将这首构思精妙,旋律动听的曲子编成一首交响乐!
一首完全属于神洲古乐器的合奏!
并且它的魅力不仅丝毫不减,反而体现出新的光彩!
感受着引子部分的颤音轻轻舒展开来,以及后面轻柔而连贯的旋律,林睿对此极为满意。
“好绵长!好好听!”
“这是月琴!”
“我认识那个,是柳琴!”
“这个笙真好听呀!”
“高音笙,我酥了!”
“感觉二胡的音色太悲凉了。”
…
有人在看着半空中不断出现的乐器跟乐师。
但大多数人,则是在关注皮影戏。
尽管没有语言,但随着一段段的文字注解,很多人也大致看懂了这个故事。
这一段,是草桥结拜。
讲述的是一位叫祝英台的女子女扮男装,前往某地求学。
途中,她邂逅了一个叫梁山伯的书生。
“卧槽!这二胡谁拉的啊,太有感情了!”
“我知道他,是陈继敏大师!”
“我不太明白,这梁山伯跟祝英台才认识,为什么要拉得这么悲怆?”
“如泣如诉,我想哭了,好像已经看到这二人的悲剧了。”
“感觉这刚开始的演奏太悲了,我觉得不管故事结局如何,这一段的情绪应该是缓和的。”
…
此刻,别说吃瓜群众,就是不少懂音乐的,也纷纷开始发表各自的想法。
坦白讲,这部分的主题确实该体现优美、活泼且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毕竟这一段表述的,就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后,于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也为二人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递进加深,直到相互倾慕做铺垫。
乍听之下,确实会显得唐突,且有那么点词不达意。
虽说感官上确实偏离了一开始既定的主题,但林睿却不这么想。
甚至在林睿认为,这个状态下的陈继敏老先生,才是二胡界当之无愧的天花板!
因为,陈继敏老先生在数次翻看梁祝的故事后,拉出了那个平行世界才能理解的咏叹调!
对此,林睿只能说,二胡这玩意的共情能力实在太强大了!
这既是陈继敏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也是平行时空世人对梁祝的咏叹!
接下来,是同窗三载。
随着悠扬的竹笛声响起,旋律也变得明快活泼起来。
通过皮影戏,以及上面的旁白文字,众人都知道,这是梁山伯跟祝英台无忧无虑的同窗三载,音乐气氛的愉悦背后,也将年轻人嬉笑玩闹表达得淋漓尽致。
“跟小提琴比起来,二胡的高音确实有点困难。”
“对,二胡把位越向下越窄,音准也越难,但也要看人吧?在陈老先生手里,这能算个事?!”
“小提琴的音色确实要比二胡纯净,但是陈老师拉出来的情感极其强烈,我是觉得他发扬了二胡在揉弦上的优势,完全克服了节奏上的困难。”
“反正我就觉得用小提琴演奏的话,这段会更富有感染力。”
“对,小提琴比二胡音域广多了!”
“你懂个锤子!乐器又不能只比音域,像一些古典名曲,你用小提琴拉出来可就不是那个味了。”
“同意楼上的说法,真要比音域广,钢琴不比小提琴更广?那是不是所有音乐都用钢琴就得了?”
…
也不知道国内这些网友是怎么想的。
一群海外友人还没发表想法,他们反倒自己人吵起来了。
争论的话题,也让人哭笑不得。
坦白讲,在林睿看来,无论是什么乐器,只要演奏的音乐能打动人就行。
他不仅升级了终极小提琴技能,也尝试过小提琴版的演奏。
但他必须承认,经他改编后的版本,因为有陈继敏老先生的加入,使得这个版本下的二胡,完全碾压小提琴版本!
无它。
感染力的升华!
所以直播间这些人,拿着二胡跟小提琴在那抬杠,完全就没必要!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被带节奏。
毕竟九成的吃瓜群众,是不懂什么二胡跟小提琴差异性的。
他们只喜欢看着皮影戏,以及感受着耳边不断传来的轻快旋律。
“这一段太甜了。”
“哈哈,他们不好好读书,成绩要下降了。”
“无论什么时候,学堂的时光永远是最欢乐最无忧无虑的。”
“刚刚还觉得二胡拉得太伤感,现在一听,哈哈,也是欢乐的一逼。”
“我竟然听出了过年的感觉,不对,现在就是过年呀!”
“吹笛子的小哥好欢快呀,来,继续给姐姐笑一个。”
…
正当吃瓜群众们一个个喜笑颜开之际。
皮影戏出现了祝英台归家而去的一幕。
本该快乐的时光,也跟着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文字标注也变成了
——十八相送。
在纠缠绵绵的旋律中,同时夹杂着断断续续的音调,透过皮影戏,观众们看到的是女扮男装的祝英台,面对梁山伯的欲言又止。
长亭下,因为陈继敏二胡拉动的纠结绵长,观众们能清晰的感受到,此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难舍难分。
那种矛盾害羞的心态,还有一步三回头的不断促足!
弹幕,出现了一个个催泪字眼。
“之前说二胡拉得太悲伤了,现在忽然觉得,这段更伤。”
“这段太有味道了,想哭。”
“虽然我不是什么音乐家,也不太懂音乐,但我就觉得好听,直击心灵。”
“这个团队的合作太棒了,尤其是陈继敏老师,仿佛给曲子注入了灵魂。”
“我很好奇是谁在指挥,这才是最牛逼的,可惜没有全息影像出现。”
“有没有一种可能,指挥是浮神?毕竟这首曲子,可是他弄的,试问还有谁比他更懂这曲子?”
“兄弟,你这个想法很大胆,我很喜欢!”
…
直播间的观众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夸赞。
不仅是国内,也包括海外直播间。
对。
海外友人们不一定看得懂神洲的文字,可皮影戏总归是能看懂的。
更何况,这些神洲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仿佛就是共通的语言,仅透过旋律,他们就看明白了皮影戏想要表达的故事剧情。
更是借着皮影戏,读懂了这个爱情故事!
天啊!
太唯美了!
也太煽情了!
当然,那些所谓懂音乐,也懂乐器的大神们,依旧还在乐此不疲的辩论。
其实很多知名音乐人也时不时看看弹幕,坦白讲,他们一时半会的,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乐器这玩意,甭管二胡还是小提琴,又或者其他什么的,总之演奏乐器,其实是在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可眼下这些人都在干嘛?
秀存在感?
民乐本就注重意境,而不是单纯的比拼音色!
忽然,旋律的风格开始急转直下!
与此同时,皮影戏上的文字标注,变成了英台抗婚!
抗婚?!
啥情况?!
观众们疑惑的同时,也在一波又一波的锣鼓声中,感受到了主旋律变得急切,变得阴森,透着恐怖!
“卧槽!这低音唢呐!竟然吹出了号的感觉!”
“三十六簧中音排笙!”
“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完全民族乐器的团队演奏,我太感动了!”
“这民族打击乐一上来,味道更浓了!”
“要看着皮影戏,才能真正感受到这段音乐带来的压迫感,面对一群长辈们狂风暴雨般的指责跟威逼,祝英台是一边哭着一边反抗!”
“确实,配合着皮影戏,不仅很有感染力,更是听得直冒冷汗。”
…
吃瓜群众们纷纷炸开锅了。
他们看到了祝英台回到家中,就被父母强行许配给了马文才!
老一辈人瞬间就沉下脸,这便是典型的封建势力,放在一百年前,人人喊打!
很多感性的女性吃瓜群众纷纷发弹幕,她们知道祝英台已经爱上了梁山伯。
所以,她们想通过弹幕,给正处于舆论旋涡中的祝英台打气!
既然不愿嫁给一个不爱的人,就要奋力抗争!
一定要大胆的说出来!
不可以!
我不愿意!
陈继敏拉动的旋律,能清晰无比的感受到此刻祝英台的悲痛与惶恐,还有那陷入舆论漩涡中的无助!
配合着皮影戏的亲人指责,很多感性的女生,眼眶纷纷红了。
这时,一阵毫无征兆的唢呐声响起。
这沉重的声音,就像是代表着以祝英台父母为首的封建势力。
而这唢呐声,透着极强的压迫感,仿佛要给皮影戏中的祝英台更多的压力!
“我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祝英台愤怒而又悲哀的情绪。”
“唢呐这几下吹得我心里慌慌的,有种说不出来的压抑跟恐怖。”
“感觉听到唢呐,就觉得这女的要凉。”
“从欲哭无泪,到奋力抗争,再到心力交瘁,我似乎走完了祝英台的人生。”
“唯有陈继敏老师能拉出祝英台的心路历程呀,太厉害了,同时也让我感动。”
…
这时,皮影戏场景变了。
换成了一个众人熟悉的身影。
梁山伯。
与此同时,文字标注也有了变化
——楼台相会
祝英台被关进秀楼。
梁山伯从书院赶来,拜会祝英台。
直到这一刻,梁山伯才知道,祝英台竟是女儿身!
他们只能趁着夜色,在楼台下轻声密会。
“这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将梁山伯与祝英台重逢后百感交集的情绪演绎到了极致!”
“二胡拉得太柔情似水了。”
“看着这互诉衷肠的一幕,我哭了。”
“又是欢喜又是伤悲,欢喜的是他们的重逢,悲的是他们的姻缘被祝英台父母活活拆散了。”
感受着旋律的哀婉,仿佛活生生的小女子跟情郎诉说着幽怨,观众们都大为触动。
这段旋律柔和且缓慢,可以说,在这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下,完全诠释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渺小无力!
他们,无法抗争这个封建时代!
正当海内外网友们还在感慨这可歌可泣的爱情时,音乐风格,又变得急转直下!
不,应该说恢宏大气!
“妈呀,吓我一跳。”
“绝对的震撼人心呀!”
“什么,梁山伯死了!?”
“我忽然明白这段吓人的音乐了,这消息对祝英台来说,岂不就是晴天霹雳?”
“对,就是这种感觉,卧槽,这曲子简直神了!完全不用看旁白,就能感受到皮影戏下的人物心情!”
陈继敏的二胡开始了独奏。
与此同时,皮影戏的文字标注,变成了哭灵控诉。
在这孤独寂寞的二胡声中,让观众们生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剥离感。
“祝英台要被强迫上花轿了,唉,果然抗争失败了。”
“梁山伯都死了,抗婚还有意义吗?唉…算了……心烦……”
“咦?这花轿怎么停下了?那是梁山伯的坟?”
“祝英台这是要去哭坟了?”
“原来这就是哭灵控诉呀。”
…
在一阵又一阵碎奏、断奏的旋律声下。
有人感受到了音乐背后的哭声,又或者祝英台跪行到梁山伯坟前。
这缓慢且悠扬的旋律,像是在叙说着自己的不甘,以及对情郎的缅怀。
旋律越来越轻,就仿佛祝英台的泪水哭干了,喉咙也哭哑了。
正当观众们以为是不是要结束之际,忽然,二胡声的拉动速度骤然加快!
皮影戏下,祝英台站起来了!
这一刻,很多人透过这速度骤增的旋律,仿佛感受到了祝英台的决绝心意!
“这是要闹哪样?!”
“祝英台想干嘛?”
“不会是准备殉情吧?!”
一时间,弹幕乱七八糟的。
此刻,大量网友们忧心忡忡,他们担心祝英台想不开!
这时,一道长音响起。
紧接着!
仿佛充满着悲愤的低音锣声传出!
与此同时,皮影戏下,梁山伯的坟墓忽然炸开!
带着近乎决绝的心态,祝英台纵身一跃,跳入爆开的坟墓!
“这震撼的音乐!透过皮影戏,我能感受到迎亲队伍的惊慌,还有他们的尖叫跟哭喊!”
“这是一个伟大的女子,她执着的追随着自己的爱人。”
“恢宏大气的音乐,像是在歌颂梁山伯与祝英台至死不渝的爱情。”
“这些该死的封建势力!”
…
弹幕快骂翻天了!
他们既感慨于祝英台永不屈服的倔强,同时也怨恨封建思想!
感受着耳边不断传来的升华旋律,如此可歌可泣,纯粹无暇的爱情,岂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唢呐声响起!
充斥着让人潸然泪下的悲壮!
梁山伯跟祝英台有错吗?!
他们因为志趣相投而相识,因为情投意合而相恋,他们只希望得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守!
他们没错!
错的,是他们生长的时代。
以及这个时代下,肮脏可恨的封建社会!
可惜。
他们终究还是敌不过来自这个时代的压迫。
可悲!
可叹!
结束了吗?
是的,该结束了。
可是,为什么皮影戏却依旧在放着?
并且,扬琴的泛音,还在细微的响着。
看似旋律渐渐重归平静,这旋律纯粹到似乎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未曾发生过一般。
但很多人,却变得更专注了。
因为皮影戏下,又出现了一座坟包。
只是这个坟,却更大了些,没有名字。
这时,皮影戏的标注,出现了化蝶的字样。
“什么情况?尽管这会我不想说些破坏气氛的话,但这要是继续往下放,确定不会从苦情剧,变成恐怖剧?”
“神他妈恐怖剧,你是指着这对苦命鸳鸯化作厉鬼报复社会吗?还别说,这个剧情可以有!”
“姐姐刚哭红了眼,就因为你们两个家伙,又笑抽了肚子。”
这时,近乎唯美的竹笛吹奏,这空灵感瞬息间,就让那些原本还沉浸在祝英台殉情中的观众抬起头来。
只见皮影戏下的那座坟包。
四周出现了星星点点的萤光。
萤光最终汇聚成一块,变成了两只煽动翅膀的蝴蝶。
两只蝴蝶从坟头飞起,在花间欢娱,自在翩舞。
随着一阵细腻温婉的古筝声,它们时而升空,时而下坠,经过溪流,穿过花丛。
即便不看皮影戏,闭着眼也能感受到古筝旋律下的画面。
这是古筝大师吗?
可惜,因为镜头隔得太远,看不清这人是谁。
“生前不能成双对,死后化蝶长相守。”
“二胡的缠绵悱恻,但我更喜欢古筝的仙气飘渺。”
“群花丛中,蝴蝶纷飞,他们终于在一起了。”
“哀感顽艳,感人肺腑,音乐的魅力可见一斑。”
“我承认,我一直是浮生的黑粉,尤其是他每次弹钢琴时,我不是想着打假,就是想笑。可从现在起,我黑转粉了,因为他比我更懂咱们国家的民族乐器。当然,我现在也哭得稀里哗啦的。”
“感觉旋律又回到了一开始,只是同样的旋律下,却是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或许,这便是轮回吧。”
“我忽然想起浮生的那句诗,感觉跟这段很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同感。”
“花前舞翩翩,月下对缠绵。从此而今后,何必恋人间。”
“化蝶确实给了故事一个美好的慰藉,但这种伪喜剧根本掩盖不了封建社会对人的摧残,所以,它依旧是悲剧。”
…
略带感慨跟哀叹的美丽曲调,仿佛在讲述着故事的结局,又或者想告诉世人一个道理。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当最后一段高音渐渐消失,以及皮影戏下两只蝴蝶的渐渐远去。
这一刻,所有人都知道。
故事,结束了。
有人还沉浸在最后化蝶部分中,二胡柔美的音色,还有皮影戏下那悲伤、凄美的场景。
有人因为这绝美的旋律而感动。
也有人交流着对这首曲子的理解,但显然,他们早已因为这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更有一批拥有绝对音感的艺术家,此刻开始闭上眼,一边回忆刚刚的音乐,一边在脑海补充着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此时此刻,他们都生出一种感觉。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不仅是国内观众,就连国外观众,也被这首《梁祝》所打动。
以至于无暇后面的节目,因为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些许魂不守舍的状况。
时间悄然逝去,随着十二点的钟声响起。
春晚,也渐渐迎来尾声。
这时,有的观众已然睡下,但更多的,却依旧待在荧幕前,守候着接下来的节目。
依旧是龙凤呈祥。
“接下来,歌曲:《难忘今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