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众文化活动的概念和地位

群众文化活动是指人们在职业外为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文化行为,是群众文化功能、价值的承载体。

我国的群众文化是由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群体、群众文化理论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构成群众文化体系的诸要素中,群众文化活动是核心要素,处于核心地位。

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包括文化艺术的鉴赏、文化活动的参与、文化艺术的学习,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等,这些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来满足的。发挥群众文化宣传教化、普及知识、团结凝聚等功能,培育“四有”新人,也是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来实现的。

群众文化活动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其他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的要素的存在和发展。在群众文化“四基建设”——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中,“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建设是核心,“基本阵地建设”旨在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文化馆、站),解决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问题,是人民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物质保障;“基本队伍建设”旨在培养和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者和骨干的能力,是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人才保障。基本阵地和基本队伍建设的成果,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体现。

群众文化的本质,就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群众活动的内容中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在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也应当利用传统和外国的活动形式,吸收传统和外国的内容,但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保证群众文化的社会主义本质。

群众文化工作的重心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整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与群众文化体系的形成

从宏观上分析,我国群众文化发展的历史,我国群众文化体系的发育、形成、成熟的过程,都是以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为内在动因的。群众文化需求催生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文化群体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根据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要求,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设置群众文化设施和机构、建设群众文化队伍,制定群众文化的方针政策,从而形成了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群众文化理论的指导,也孕育和形成了群众文化的科学理论。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推动着群众文化诸要素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群众文化体系。

从微观上分析,一种群众文化现象的产生也是以群众文化需求为依据,从群众文化活动开始的。活动的发展形成了群众文化群体,群体的发展产生群众文化的团队和阵地,文化馆(站)通过对其的扶持使其成为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作用。天津越友会的诞生和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质和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在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用新的群众文化活动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群众自身也在创造和发展新的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推动群众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创新的发展时期。

案例:天津越友会

在天津市有一批越剧的爱好者(越剧票友),最开始时就是几位票友聚在一起经常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越剧票友加入其中,队伍不断壮大,从而形成越剧票友群体,产生了建立越剧票友社团的要求。1995年经市文广局批准、市社团管理局登记注册,成立了天津市第一家越剧社团组织——天津市越友会。15年来,他们架起了普及、传播越剧的桥梁,培养了新生代青年越剧迷,发展了百余名能登台演出的会员,排练了多部大戏和一批折子戏,经常深入社区和一些剧院公演,多次举办赈灾募捐义演,带动了多家越剧票房相继成立,推动了群众性演唱越剧的文化活动,填补了天津市没有专业越剧团的空白,为天津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