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最真实的崇祯(下)
杨廷鉴也是仔细研究过明末历史的,大明至少有十次搞死后金的大好机会,结果被大臣和皇帝的瞎指挥,把这大好的机会给葬送掉了。
最著名的就是松山之战,明军十三万对清军十万,主将洪承畴定下步步为赢的战略方针,以相持战的战法,依靠优势的火器防御层层阻击清军,几乎把清军拖垮。可惜糊涂的崇祯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挥,接连四道诏书逼洪承畴出战,洪承畴痛哭一场,明知必败依然出击。结果兵败被俘。
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自此,明朝尽失关外堡垒,山海关成为前线。清朝掌握了全线进攻明朝的战略主动权。
点评: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几乎是关系着满清的生死,明朝胜则满清衰,满清胜则明朝再无法在关外立足。十万八旗兵几乎是满清的倾国之力,明朝也精锐尽出。
应该说此战从开始阶段还是向对明朝有利的方向发展。洪承畴虽说没有气节,但军事才能还是很强的,甚至不亚于袁崇焕。更何况,他的身边是袁将军留下的宁锦防线,配备大量精良火器。
若打攻坚战,满清势必吃亏。祖大寿的临阵倒戈又为明朝增添了生力军,并撼动满清全线。从兵力上看,明朝十三万满清十万,但明军野战能力弱于满清八旗。更何况如此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表面看打的是军力,实际上打的是钱粮,后勤乃至综合国力。
满清国力弱小,速战速决是唯一的选择,而洪承畴制定的相持战战略则是明军扬长避短的最佳战法。只要再给洪将军个把月的时间。满清就将被彻底拖垮。而他的这一方略也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惜崇祯皇帝连这个把月都等不了。
平心而论,与宁远之战明朝政府的不作为相比,崇祯对此战还是很重视的,可事情坏就坏在他的重视上。汉武帝亲自制订攻击匈奴的方略,是因为他本人自小熟悉军事,且对匈奴的情况有完整的了解。崇祯没有汉武帝的本事。却偏偏要凑这个热闹。崇祯逼洪承畴出战的四道诏书,比秦烩催岳飞回师的十二道金牌还要可恨,毕竟岳飞还是把军队完整的带了回来,可崇祯的诏书却直接断送了十三万大军的性命,和前线原本大好的局面。
后人都骂洪承畴卖国求荣,不可否认洪承畴后来的表现实在是一个汉奸,可谁想过此战中他是在力战到最后一刻在被俘的,又有谁想过象崇祯这样昏庸无能的皇帝,又怎么值得为他殉节效忠呢!这一点。连明朝遗老黄总羲也看不过去了,他在《崇祯年评传》里也毫不客气的批评了这一切。
回想这场战争,我们得到的,除了遗憾与叹息外,更多的则是深深的悲凉。因为一个王朝甚至一个民族的命运,就被一个白痴皇帝的四道诏书所改写了,勤政有毛用,误国误民尔。
(说实话。落叶非常同情崇祯,可这小子光勤政节约有毛用啊!这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之战。居然去瞎指挥,结果就是大明完全丧失最精锐的有生力量,亡国已经成为必然。)
现在还没有走到哪一步,杨廷鉴希望可以改变崇祯操切的毛病,同时告诫崇祯,不懂军事就不要去瞎指挥。以免误国误民。
稍许杨廷鉴开始动笔写这道题的策论,大意是:
“陛下欲灭后金,万不可操切,因为大明内部天灾不断,造反的烽火燃遍山陕。大明当前就是一个重病之人,首要的任务是固本培元,先把自己的病治好了,才有力气去干架,方法就是先把造反给剿灭了,简单地说就先安内在攘外,大明没有力量同时去对付两个敌人,而是英国集中力量先搞一个,才是上上之策。”
杨廷鉴这是直接否定了崇祯的策论方法,崇祯的意思就是攘外和安内一起搞,这策略绝对是错误的,历史已经证实了,那该如何对付咄咄逼人的后金。
杨廷鉴又继续写道,大意是:
“陛下想要灭后后金,在此时是不现实的,大明的军队在野战之中,根本就打不过建奴,并且大明的岁入也无法支撑这旷日之久的灭国之战,当然也绝对不能放任不管。
微臣有如下几条方略,第一是恢复对皮岛的绝对控制,一定要消除毛文龙被冤杀的影响,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毛文龙的几个干儿子全部宰了,免得他们因为心生怨恨而反叛大明。
第二,出兵朝鲜,利用水军阻断鸭绿江,然后派兵驻守铁山一带,兵力可从皮岛抽调,这样一来就阻止了后金从朝鲜获得粮食和铁器,此计一旦成功,必然让后金的国力大幅下降。
第三,联合林丹汗,共同抗击后金,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大明与蒙古的世仇可以暂时放下,因为咱们有共同的敌人——建奴。(历史上的林丹汗数次在被满清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也数次向大明求援,可大明没有给予林丹汗一丝一毫的支援,这才让建奴从容打败了林丹汗。)
第四,坚壁清野,不能让大明的所有商人给后金走私物资,因为努尔哈赤大肆屠杀汉人,辽东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人烟了,不然皇太极也不会入寇来劫掠人口了,辽东残存的汉人农民,绝对无法满足后金十二万大军所需。
当然还要防备后金继续入寇劫掠,练兵就必然的事情。”
本来杨廷鉴想写上“官绅一体纳粮”的,但是想想还是算了,万历就是派了一点太监去收矿税,结果被大明文官指着鼻子骂昏君,大明这些士大夫,只要你触及到他们的利益,那绝对是不怕死的斗士,可是他们在面对建奴的刀枪时,却又乖乖地交税,原来他们不怕死都是装的,而是为了邀名。
崇祯看完杨廷鉴的这道题震惊了,这杨廷鉴真是大胆,连朕都敢指责,说朕的方略错误,但是崇祯又觉得杨廷鉴说得十分又道理,但他又想不明其中的关节,崇祯打算等杨廷鉴交卷后仔细研读杨廷鉴的策论文章。
……
ps:??兄弟们啊!这两章比打打杀杀更重要,更有深意,一个国家的方略错了那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要振兴华夏,首先要找病因在那里,才能对症下药。
落叶写书都是查证了无数历史书的,重大的事件和重要的人物落叶不会去胡编乱造,看落叶的书,绝对可以在愉快中学到不少的知识,这个绝对,其实看书就是在愉快中学习知识嘛。
至于订阅,真的差得落叶都不敢去看,所以请兄弟们每个月花几块钱自动订阅下吧!落叶也是厚着脸皮在求啊!是真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