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光绪出宫
一步错,步步错,一袭青衣平天下不知道“小顺子”是玩家,所以他的思路从一开始就错了。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李莲英再次派人找到了“小顺子”,给了小顺子一面令牌。有了这面令牌,“小顺子”夜里就可以离开皇宫了。
李莲英的人给陈浩传话,让他出宫后赶紧回广东去,不要呆在京城了。陈浩本来就有这种心思,不过他不会去广东,而是把光绪帝送到贵州境内。再过十多天宣统正式即位的时候,他考虑要不要把光绪推到前台,顺理成章提前把贵州掌握在手里。
陈浩原来安心等到辛亥年再动手,主要是因为清廷还有几年才会灭亡,玩家提前掌握一个省那是在作死,没有朝廷任命占据一省那是反贼。不过有了光绪帝掌握在手中,他怎么说都算不上反贼,忠心耿耿保护陛下逃离虎口的人怎么算是反贼呢?
贵州的npc军队实力不强,有了光绪作为招牌后,陈浩可以轻松战胜npc军队。如果贵州巡抚不支持光绪,他除了要与贵州的npc巡抚作战,还要与巡抚招募的玩家作战。高级npc掌握的任务权限极大,这也是辛亥年以前没有玩家做得太出格的原因,不然npc发布任务招募玩家对付某人,那个人会相当头疼。
光绪帝不仅仅是作为摆设,他还是有作用的,因为他是大清国的皇帝。慈禧太后死了后光绪是华夏区任务权限最大的npc,陈浩实际掌控贵州后,当贵州巡抚发布任务让玩家讨伐他时,光绪也可以发布高级任务让玩家保卫他。
光绪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号召力,如今清廷地方督抚权限极大,不少人心怀鬼胎。若是宣统在京城即位。光绪又出现在西南,并且宣称曾被人毒杀。那时候许多地方督抚肯定待价而沽,有支持光绪为正统的,也有支持宣统为正统的,总之不会齐心协力讨伐贵州。
陈浩还想到了一个问题,历史上宣统即位没遇到什么问题。所以武昌起义在1911年爆发。如今他改变了一个关键剧情,让光绪皇帝继续存在,极大地削弱了朝廷的实力,革命党会不会提前取得胜利呢?
光绪皇帝到了贵州后,他为了团结力量掌握权柄,应该能接受君主立宪。革命党要的是民主共和,但他们起义一直都失败,若是实行君主立宪他们是否能接受呢?历史上孙逸仙与保皇党人有过接触,并且商量过合作事宜。撮合光绪与孙逸仙合作可不可能呢?
陈浩有了这个念头后一发而不可收拾,革命党在南方能量颇大,光绪帝也会有不少支持者。若是让孙逸仙和光绪见过面,然后实行君主立宪,率先在陈浩掌握的地盘成立议会。到时候让孙逸仙成为议长,他自己混个元帅实际掌握军权,那样华夏区历史不就彻底改变了?
光绪帝逃离京城出现在南面,肯定能极大地鼓舞保皇党的士气。保皇党和革命党联合起来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辛亥革命之所以被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其实与许多宣布革命的掌权者心怀鬼胎有很大关系。
光绪帝实行君主立宪。孙逸仙担任议长,许多思想稍微进步一些的督抚也就能接受了。那时袁世凯手里就算有北洋六镇,在南方齐心协力的情况下,他想要攫取胜利果实也很不容易。而
光绪帝如今能依靠的只有陈浩,手下的部队也是以陈浩的三个npc师为基础,军权牢牢掌握在陈浩手里。光绪和孙逸仙联合影响越大。陈浩得到的好处也就越多,说不定真有与袁世凯叫板的可能。
华夏的海军主力也全部掌握在陈浩手里,到时候陆军海军都由他指挥,他可以担任新政权陆海军总司令的职务。若是他的构想实现,他将远远把所有其他玩家甩在后面。轩辕剑等人对他只能仰望。
离开了皇宫后陈浩没有做任何停留,乘坐马车一直到了保定,然后上了开往西南方向的火车。光绪帝有些兴奋地看着窗外,被关在笼子里许久,出来后他什么都觉得新奇,脸色看起来也好了许多。
陈浩下了火车已经是四天以后了,游戏里各大报纸都在讨论光绪和慈禧病逝的消息,国外不少媒体质疑光绪的死因。论坛上也是这样,一袭青衣平天下的帖子被不少玩家热捧,他们纷纷留言询问真相。
一袭青衣平天下自己总结了一套说法,他把暗中观察的所有细节发在论坛上,表示之前慈禧派人保护光绪是他搞错了。慈禧派的几名npc,欺骗他说是保护光绪,实际上却是奉命毒杀光绪皇帝。
一袭青衣平天下看到“小顺子”几人从光绪的寝宫出来,第二天光绪皇帝就病逝,所以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说法也算是符合传言,这次跟帖的玩家都表示这应该就是真相了,想象力再丰富的人也想不到光绪被李代桃僵换走。
陈浩抵达了贵州,再有五天就是宣统皇帝登基了,他还未想好要不要在宣统登基当天把光绪推到前台。他准备与孙逸仙联系一下,询问孙逸仙是否能接受保皇党,并且与保皇党联合实行君主立宪。
抵达贵州没多久陈浩就收到了一份电报,电报是水师提督衙门的李准发过来的,向他汇报了一个坏消息。他上奏朝廷要求把蔡锷调到他破虏军,朝廷也向蔡锷下达了命令,但蔡锷却以染病为理由推托了朝廷的调派。
蔡锷放弃了陆军小学总办的官职,称要回家乡养病。陈浩收到电报郁闷了许久,顶级npc果然不好弄到手啊!他以为朝廷下令蔡锷到广东任职,蔡锷肯定不会违背命令,却不想出现了变故。
陈浩心情颇为不佳,蒋百里和蔡锷都是他非常欣赏的名将,很想把两人招到麾下。游戏里这类顶级名将能收服一个就不错了,他之前也没抱多大希望,朝廷奖励他调派军官后他充满了幻想,结果人家蔡锷宁愿弃官也不愿到他麾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