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探索思考
萧红是孤独的,但这种孤独不是独处时的发呆,也不是特立独行的自傲,而是沉浸在内心探索之后的孤独,是在喧嚣中依然清晰的孤独,是暗夜凝视窗外星光众人皆睡我独醒的孤独。
阅读批注
蓝色的电灯,好像通夜也没有关,所以我醒来一次看看墙壁是发蓝的,再醒来一次,也是发蓝的。天明之前,我听到蚊虫在帐子外面嗡嗡嗡嗡的叫着,我想,我该起来了,蚊虫都吵得这样热闹了。1
1 渲染
通夜亮着的蓝色电灯、寂静中异常清晰的蚊虫叫声,只有一个人生活才会有这样的经历。作者对环境的刻画渲染出独自生活的孤寂,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收拾了房间之后,想要做点什么事情这点,日本与我们中国不同,街上虽然已经响着木屐的声音,但家屋仍和睡着一般的安静。我拿起笔来,想要写点什么,在未写之前必得要先想,可是这一想,就把所想的忘了!
为什么这样静呢?我反倒对着这安静不安起来。
于是出去,在街上走走,这街也不和我们中国的一样,也是太静了,也好像正在睡觉似的。
于是又回到了房间,我仍要想我所想的。在席子上面走着,吃一根香烟,喝一杯冷水,觉得已经差不多了,坐下来吧!写吧!2
2 环境描写
作者来到街上,街道像睡着了一样;作者回到房间,依然是形单影只。无论是街道的“睡着”,还是房间内自说自话般的活动,都突显出一个“静”字。
刚刚坐下来,太阳又照满了我的桌子。又把桌子换了位置,放在墙角去,墙角又没有风,所以满头流汗了。
再站起来走走,觉得所要写的,越想越不应该写,好,再另计划别的。
好像疲乏了似的,就在席子上面躺下来,偏偏帘子上有一个蜂子飞来,怕它刺着我,起来把它打跑了。刚一躺下,树上又有一个蝉开头叫起。蝉叫倒也不算奇怪,但只一个,听来那声音就特别大,我把头从窗子伸出去,想看看,到底是在那一棵树上?可是邻人拍手的声音,比蝉声更大,他们在笑了。3我是在看蝉,他们一定以为我是在看他们。
3 反衬
此刻,蝉鸣分外清晰,甚至有些吵,蝉鸣声的“大”反衬出环境的“静”。
于是穿起衣裳来,去吃中饭。经过华的门前,她们不在家,两双拖鞋摆在木箱上面。她们的女房东,向我说了一些什么,我一个字也不懂,大概也就是说她们不在家的意思。日本食堂之类,自己不敢去,怕人看成个阿墨林。所以去的是中国饭馆,一进门那个戴白帽子的就说:
“伊拉瞎伊麻丝……”
这我倒懂得,就是“来啦”的意思。既然坐下之后,他仍说的是日本话,于是我跑到厨房去,对厨子说了:要吃什么,要吃什么。
回来又到华的门前看看,还没有回来,两双拖鞋仍摆在木箱上。她们的房东又不知向我说了些什么!
晚饭时候,我没有去寻她们,出去买了东西回到家里来吃,照例买的面包和火腿。
吃了这些东西之后,着实是寂寞了。外面打着雷,天阴得混混沉沉的了。想要出去走走,又怕下雨,不然,又是比日里还要长的夜,又把我留在房间里了。终于拿了雨衣,走出去了,想要逛逛夜市,也怕下雨,还是去看华吧!一边带着失望一边向前走着,结果,她们仍是没有回来,仍是看到了两双拖鞋,仍是听到了那房东说了些我所不懂的话语。4
4 排比
三个“仍是”形成了排比句式,作者反复去找友人,可每次都是相同的结果。寻不到的友人,房东说着听不懂的话语,更增添了人物的落寞感受。
假若,再有别的朋友或熟人,就是冒着雨,我也要去找他们,但实际是没有的。只好照着原路又走回来了。
现在是下着雨,桌子上面的书,除掉《水浒》之外,还有一本胡风译的《山灵》,《水浒》我连翻也不想翻,至于《山灵》,就是抱着我这一种心情来读,有意义的书也读坏了。
雨一停下来,穿着街灯的树叶好像萤火似的发光,过了一些时候,我再看树叶时那就完全漆黑了。
雨又开始了,但我的周围仍是静的,关起了窗子,只听到屋瓦滴滴的响着。5
5 多感官描写
雨停时,作者孤单地看着叶子从亮变暗,雨来时,作者孤单地听着雨滴声,从视觉到听觉,“孤单”无处不在。
我放下了帐子,打开蓝色的电灯,并不是准备睡觉,是准备看书了。
读完了《山灵》上《声》的那篇,雨不知道已经停了多久了。那已经哑了的权龙八,他对他自己的不幸,并不正面去惋惜,他正为着铲除这种不幸才来干这样的事情的。
已经哑了的丈夫,他的妻来接见他的时候,他只把手放在嘴唇前面摆来摆去,接着他的脸就红了,当他红脸的时候,我不晓得那是什么心情激动了他。还有,他在监房里读着速成国语读本的时候,他的伙伴都想要说:“你话都不会说,还学日文干什么!”
在他读的时候,他只是听到像是蒸气从喉咙漏出来的一样。恐怖立刻浸着了他,他慌忙的按了监房里的报知机,等他把人喊了来,他又不说什么,只是在嘴的前面摇着手。所以看守骂他:“为什么什么也不说呢?混蛋!”
医生说他是“声带破裂”,他才晓得自己一生也不会说话了。
我感到了蓝色灯光的不足,于是开了那只白灯泡,准备再把《山灵》读下去。我的四面虽然更静了,等到我把自己也忘掉了时,好像我的周围也动**了起来。6
6 对比
环境的“静”并没有改变,作者的内心却因《山灵》暂时摆脱了孤单,变得“动**”起来,静与动相互对比映衬,让这份读书带来的短暂愉悦变得愈发珍贵。
天还未明,我又读了三篇。
阅读赏析
萧红是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散文中常常有情节、有人物,这种小说与散文互见的形式是她作品的一大特色。《孤独的生活》是萧红旅居日本期间写下的一篇散文,文中,朋友始终不曾回来,蚊虫的声音异常清晰,不习惯的食物和语言,所有的细节都将“我”推向孤独。作者的文笔细腻而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的孤独情绪使读者与之共情,一点点忧伤起来。
《孤独的生活》中描写了许多小场景,从“我”看着蓝色灯光醒来,到点着灯通宵读《山灵》,平凡甚至无趣的一天在独处中结束,看似松散,但形散而神聚,点点滴滴的小场景通过情绪串联在一起,视觉与听觉的立体呈现,营造出极富画面感的氛围,让读者读懂了、感受到了这份孤独。
阅读延伸
1.作者三次来到好友门前,看到了相同的场景。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
2.下雨时,作者都描写了哪些和雨有关的场景?
3.你认为文章结尾还有未尽之言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