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刘伯温(1)

刘基,字伯温,明初军事家,知天文晓地理,所著预言书——《烧饼歌》,在民间广为流传。

话说公元1328年的年末,年仅17岁的刘基,已学富五车,但他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于是,他告别老恩师郑复,决定出外游历一年,增长见识。

路途的坎坷,遍野的饿殍,让刘基深知国之危难。这天他来到濠州,天色已晚,冷风直吹,顷刻就大雨倾盆,刚好前方有一个村子,就小跑过去,见到有一间茅草屋半闭着门,于是就推门走了进去。

“有人吗,我来借宿一宿,不知能不能行个方便?”刘基环望四周,希望有人答复。

这时,从里屋走出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婴儿,看样子是刚哄睡,抬眼看了看刘基,说:“我们穷人家地方小,不建议的话去柴棚睡吧。”

妇人把刘基迎到柴棚,自顾回了里屋。刘基哭笑不得,这哪是柴棚,说是草棚还不多,里面长满了野草,幸好上头有个竹架子,虽然透着光,但也算过得去,起码有个地方呆着。

半夜里,刘基听见有婴儿的哭声,声音洪亮,吵得他无法入眠,只好起来去看个究竟。来到茅草屋,看见一大家子都睡在简易的木板之上,虽有毛毯盖身,但一股子动物腥臭味迎面而来,而那个啼哭的婴儿正在妇人的怀中。

“你是……我内人说的那位借宿的客人吧,大半夜吵醒你不好意思了。”一个矮小的汉子走到刘基面前。

“没事,我也是来看看,有什么可以需要帮忙的吗?”刘基礼貌性地询问。

汉子看了看婴儿,说:“是这样的,自从上个月小儿出生以后,每晚如此,夜夜啼哭,天一亮就好了,不知道为什么?”

“抱与我试试。”

妇人把婴儿给了刘基,一到他的手上,哭声立刻就停止了,竟然微微笑了起来。

汉子看这个小伙子年纪轻轻,竟有这种本事,好不感叹。

刘基询问:“取名了没有?”

“取了,朱重八。”

“哦……”刘基越看这个婴儿越喜欢,摸到婴儿身上裹着的布湿了,于是就从包裹里拿了一块干净的布给他裹上。没想到,发现婴儿的右脚底隐隐约约出现七颗红点,虽然此时的刘基并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但也听老恩师说过,脚有七痣,非是凡人,就对汉子和妇人说:“我就不打扰了,此子今后必成大器,好好照顾。”说完,留下一些钱,又在婴儿的右脚踝系上一根红绳,就离开了。

来到家中,刘基第一件事就是翻看典籍,查询有关脚有七痣的记载,终于在一本残缺的古书中记载着这么一段话:脚踏五星,凡人莫近,脚踏六星,百岁不尽,脚踏七星,帝王之命。

刘基犹如醍醐灌顶,当下决定几日后再去趟濠州看个仔细,没想到当地发生战乱,整个村子废墟一片,寻遍周边村落,那一家人已是生死未卜。刘基很是懊恼,一时失误,竟错过知晓天命之机。

公元1344年春,因看不惯朝中贪官污吏横行霸道,刘基毅然决然辞官故里,回乡途中,路过皇觉寺,见寺中和尚破衣烂衫,每个人手托木钵,心事重重地走出寺门,很是好奇,于是,走进寺院,看见一个年轻和尚正在收拾行装,就上前询问。

“请问大师,你们为何离开这里,这是要到哪去?”

刚一回身,就把刘基吓了一跳,只见这和尚高额宽脸,麻坑如星,弯腰驼背,其丑无比。

“主持说了,寺里粮食不够吃,让我们云游化缘。”

刘基稍定了定神,说道:“朝廷补助,田地收租,怎么会没有粮食?”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朝廷早就不管我了,开春又发生蝗灾,庄稼都被吃干净了,不走等着饿死。”和尚好不气地说。

“那我能不能到处看看?”

“看吧,看吧,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说着,也离开了。

刘基感叹世道凄凉,好端端的修行之处竟也落得这步田地。走进寺院正殿,位于中央的观音像已破损不堪,斑驳的墙壁上横七竖八写着:你待我薄,我赐你死,发配三千里,终身不归巢……

看这字,写的人应该对这个寺院有很大的怨恨,不然也不会冒失地如此幼稚。刘基看到结尾处还留有落款——朱重八。

“朱重八……重八……”刘基恍然大悟,原来他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