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戒毒矫治的流程图。在这个图中,把吸毒人员的基本情况信息,戒毒人员应遵守的规章,从开始到最后应做到的,应该做的,各个阶段应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评估的时间、要求、结论等反映出来,让戒毒人员一目了然,让管理人员操作方便。

有一些有效的戒毒矫治方法。要有新的戒毒矫治方法和手段,让戒毒人员容易接受,用效果来说话,鼓励创新。

有一批戒毒矫治研究的成果。研究应注意应用性研究,并拿出一些成果。因为,基层戒毒机构要的就是实用,那些戒毒的高端理论应由专门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去进行。

第二,要救人,不要惩罚。这是戒毒矫治的核心问题。要改变过去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更不能使用过去的一些手段和方法。把他们作为病人来关心,作为受害者来矫治。因为“病人”和“监管人员”是有本质区别的。戒毒机构就是给他们戒毒,是救他们,强制隔离是一种手段,戒毒必须的手段,而不是惩罚。

第三,要简洁,不要繁琐。这是针对戒毒矫治的方法来说的,我们面对的是脑疾病的患者,是一大批表面风光、内心沧桑的吸毒人员,而非正常的公民,我们不能用培养接班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对他们的标准只有一个,戒掉毒瘾,重新做人。

(第三节)戒毒矫治的基本走向

一、观念要转变

在戒毒矫治的工作中曾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吸毒人员都是因为不道德才吸毒,为什么不道德,他们不尊重父母给予他们的生命”。而这句话出自于戒毒机构的一名领导干部。在这里我必须再次提出转变观念的问题。因为,他很自然地把吸毒与道德画了等号,在他看来吸毒就是不道德。领导尚且这样的认识,使我们感到转变观念是多么的重要。

要有包容之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观念的不断转变,对戒毒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吸毒人员多了一些包容,过去对吸毒人员只进行劳动教养,现在不行了。

吸毒与道德完全是两回事,不排除吸毒人员有不道德的,甚至可能因吸毒而违法犯罪,但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应该转变这些观念,对吸毒人员多给一些人文关怀,多给一些包容大度,多给一些温暖阳光,使他们快乐戒毒、阳光矫治。

要有和蔼之心。著名作家吴甘霖说过:“人有两次出生,一次是来到世界的出生,一次是在回应生活挑战的再生。”我们可以把吸毒人员戒毒的过程看作是“回应生活挑战的再生”和对灵魂的再塑造,同志说过:“人是可以改造的,只要政策和方法对头。”改变传统的落后做法。不能像管“坏人”一样管他们,不能像躲“瘟疫”一样躲他们,更不能把他们作为创造财富的机器。要像老师一样给他们信心,教他们怎样做人;像医生一样给他们治病,使他们健康生活;像父母一样给他们关怀,使他们在再生的过程中得到再生,在塑造的过程中得到塑造。

要有善良之心。对吸毒人员,人人都给他们一点爱,在他们的内心将撑起一片美好的天空。因为,毒品的毒害,内心的折磨,使他们痛不欲生。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亲人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起戒掉毒瘾的信心,走出毒海深渊。

二、方法要创新

要有大视野的思维。要将对戒毒矫治研究和探索的视野,尽可能地扩大,大到遍及世界五洲四海,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联系各个部门单位。这是因为吸毒的原因多种,吸毒的成瘾极强,戒毒的难度也最大。大视野的思维,能给我们启迪和灵感,在这灵感的启迪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也许我们就能找到戒毒矫治的好方法和“灵丹妙药”。

形成大角度的转变。要敢于和善于抛弃那些经过实践证明没有效果和无用的方法和手段。昨天,我们曾转变过戒毒的理念,昨天的戒毒理念是否需要转变?昨天,我们努力探索过戒毒模式,昨天的戒毒模式是否还实用?昨天,我们面对的是戒毒劳教人员,昨天的戒毒劳教人员成了今天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这些都告诉我们,随着《禁毒法》的实施,对戒毒工作和吸毒人员的重新认识,都需要大角度的转变。只有这样,戒毒矫治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有大手笔的突破。我们应把对戒毒矫治的关注,对戒毒矫治的研究,对戒毒矫治的方法,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永远记住的是:突破自我的程度,与提升戒毒矫治的层次是成正比的。要提升戒毒矫治的层次,就需要大手笔的突破。如果我们继续走着昨天劳教戒毒的老路,陶醉昨天劳教戒毒的辉煌,没有大手笔的突破,戒毒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信念要坚定

戒毒的路是一条只有前头、没有尽头的路,艰难而崎岖。这需要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长期不懈的奋进。

戒毒工作很苦,也很寂寞和单调,它既没有老师看到学生取得成功的喜悦,也没有医生治好病人的成就感,更没有父母养育子女长大成才的自豪感。面对的是吸毒人员一次次戒毒的失败,面对的是高比例的复吸率,这是我们内心的痛苦。戒毒工作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戒毒工作是最有理想和抱负的职业,达到这种心灵的升华,就是我们的快乐。

笔者曾提出过:吸毒等于自杀,吸毒等于死亡,可以将它理解为,昨天吸毒的我自杀了,昨天吸毒的我死亡了,面对生活的挑战,通过痛苦地挣扎,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就会有一个崭新的我,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我。

常青的生命之藤

2010年5月13日,由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副所长刘志民等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四川省绵阳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进行了考察评估。通过现场调查、组织座谈、查阅资料、询问干警及戒毒人员后认为:四川省绵阳强制隔离戒毒所创建的“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在吸取众多戒毒矫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戒毒工作的实际,提出了新的戒毒理念和戒毒矫治方法,并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戒毒工作中生命复原理论贯穿于整个戒毒矫治过程中,戒毒矫治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用性。

2010年8月16日,四川省劳教局在四川省绵阳强制隔离戒毒所召开研讨会,就全面推广“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进行研究部署,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李宝惠会长、国家禁毒办“两禁处”王刚处长、四川省禁毒办王林副主任、四川省司法厅扎柯副厅长等领导及专家对推广“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给予了极大关注和认可,认为:全面实施“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有利于尽快适应戒毒工作出现的新情况,规范全省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戒毒工作,整合戒毒资源,打造四川戒毒工作品牌。

“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寓意是:常青藤作为一种常绿植物,它会向四面八方延伸,不断拓展生存空间,象征着“生命、健康、希望、活力”。它既依靠凭借物,又相互攀附,形成支持网络,寓意“生命的顽强、上进”,也象征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和干警勇敢面对戒毒工作的挑战,象征戒毒人员面对戒毒的艰难,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坚持以积极的态度戒毒。另外,基于“常青藤联盟”已成为顶尖的代名词,常青藤还寄寓了“追求卓越”的深刻内涵,并倡导“常青藤戒毒联盟”,共同为破解戒毒这道世界难题而努力。因此,“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寓意戒毒矫治秉承的是“生命、健康、希望、人本、支持”。

一、“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以科学的理论做基础

“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的推出,受到有关领导、专家及同行的肯定,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收到一定效果,这首先来源于“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把“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生命复原力理论”两个基础理论运用到“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中,提出了“多元整合理念”、“积极戒毒理念”、“生命复原理念”。

(一)多元整合理念。“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认为:戒毒人员是药物滥用者中的药物成瘾者,毒品造成药物成瘾者生理、心理损伤及社会功能脱轨,药物成瘾者及“毒品性格”由他们为获得毒品所采取的生活方式和储存在体内的毒品残余物所造成,受外在环境深刻影响,因此在基本的戒毒模式取向上,应采取以整合取向为主轴的复合防治策略,形成整合生理——心理——社会的多元整合戒毒模式,即模式核心理念之一“多元整合理念”。

(二)积极戒毒理念。“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认同积极心理学的观念,将其融入戒毒工作中,形成了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二“积极戒毒理念”。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因此有几个典型的转变:从了解缺陷成因及如何修补缺陷到关注健康适应的成因与如何对抗逆境;从“思考”什么是错的到“探讨”什么是对的;从问“为什么不好的事发生在好人身上”到问“好人如何克服不好的事情”;从强调什么损害一个人到探究什么让一个人变得坚强。“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观念,将重点用在“做对”这一积极因素上。因此,“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让戒毒人员换一个方向,抛弃了以“矫治问题”为主的思路,转向着重积极面对,以培育“做对”为主。这种思路的根本转变,标志着“积极戒毒”这一核心理念的树立,是“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在戒毒理念上的突破。

(三)生命复原理念。生命复原理念是“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引入“复原力理论”形成“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核心理念之三,即认为“戒毒人员作为一个生命,也是需要尊重的。”戒毒工作应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以拯救吸毒人员生命为己任,将法治精神与人道主义、医学矫治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不伤害吸毒人员人格自尊;“作为一个生命又是有能力的,面对戒毒困难是可以成功适应的。”戒毒工作要突出重视挖掘戒毒人员生命潜能,培育戒毒人员复原力,并积极营造支持性、抚育性的环境,从而帮助其形成保护因子,形成能适应恶劣环境的素质能力,使其能成功面对种种变化和危险因素,实现成功戒毒。

二、“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以有效的原则为方向

“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始终把戒毒矫治的方法和手段放在有效和实用上。“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根据戒毒矫治的特点,确定了“法治精神与人道主义相结合、医学矫治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强制隔离性和医学矫治的针对性。

(一)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认为:戒毒人员是戒毒工作的主体,戒毒矫治的基本做法必须对戒毒人员的戒毒矫治有用,使他们容易接受。同时,“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还注重开发戒毒人员的智力,激发戒毒人员的活力,促进戒毒人员的创造力,努力探索戒毒人员主动戒毒的途径。“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还突破戒毒矫治中的惯性思维,把重心放在发掘戒毒人员的潜力,而不是在改变中纠偏,帮助其适应艰难的戒毒环境,促进其积极发展,最终实现重塑自我,戒掉毒瘾。因此,“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设计有“动机晤谈”、“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意志锤炼日记”、“意志锤炼主题班会”等活动,以不断提高戒毒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戒毒矫治的活动。

(二)突出了强制隔离性。《禁毒法》规定了强制隔离戒毒这一戒毒形式,就是在相对与外界隔离的场所,对他们实施戒毒矫治。这是戒毒的特点所决定的。强制是一种手段,隔离是必须采取的措施,绝不是惩罚。它的最终目的是为戒毒人员进行戒毒矫治创造条件,达到戒除毒瘾的目的。“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针对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不同情况,采取了定置式、半军事化的管理,以体现执法行为的强制性和管理上的封闭性,也对戒毒人员的行为矫正,改变戒毒人员的不良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突出了医学矫治的针对性。“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对新入所的戒毒人员进行全面的体检及个案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医务人员将根据戒毒人员的脱瘾情况采取“药物替代疗法”及“鸡尾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戒毒人员度过生理脱毒期,同时为他们适时处理稽延性症状,并提供支持性护理。

三、“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以创新的方法做手段

走进四川省绵阳强制隔离戒毒所,可以看到在“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的实践操作表上,列出了从“脱毒期”到“康复期”、再到“巩固期”开展各种戒毒矫治活动的流程。从这个表上可以看出:“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在整个戒毒矫治过程中,体现了戒毒矫治形式多样、内容实在、方法创新。

形式多样。有培育戒毒动机的现身说法;有促进积极行动的个别教育和团体活动;有锤炼戒毒意志的长期背读,有捡石头的挑战枯燥训练;有健康的心理教育;有提高人文素质的课堂化教学、文体活动;有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职业技术培训等。

内容实在。在“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中,各种戒毒矫治内容都有极强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干警有待提升的戒毒素养和能力的情况,编写了《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民警手册》;二是帮助戒毒人员发挥戒毒主体地位,掌握自我戒毒技能的《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学员自助手册》;三是指导戒毒人员亲属帮助自己亲人戒毒的《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家庭指导手册》等。

方法创新。“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把创新作为探索戒毒矫治手段和方法,并能取得戒毒矫治效果为出发点。因为只有创新才能推动戒毒矫治的有效开展,只有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戒毒矫治的有效路子。因此,在“常青藤戒毒康复模式”的设计中,融入了创新的内容。比如:“回归社会适应考验活动”让参加活动的戒毒人员及他们的亲属参加“回归社会适应考验活动”的仪式。同时,对戒毒人员回归前后进行心理测试,问卷调查,回归过程中的跟踪指导以及回归人员专题座谈会,以了解戒毒人员的新情况和情况反馈。接受社会适应考验的戒毒人员达87人次,其中在考验期间复吸的仅3人次,情况表明,“回归社会适应考验活动”有利于提高戒毒人员的抗复吸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戒毒人员适应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