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规律,效果切实。脱敏技术是利用条件反射和消退作用原理来逐步弱化物体对人感官的刺激,以降低人们对某种物质特别偏爱的程度,完全符合人的生理规律,易于被治疗者接受。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生命体征T、P、R、BP的测定和焦虑程度表HAMA的评定,发现生命体征的曲线随着刺激的增强而逐渐升高,随着兴奋的降低而逐渐恢复正常,HAMA的分值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第十三次治疗后30名被治疗者的分值全部降为零。他们反映由最初的害怕、紧张、兴奋、激动,到后来的镇静自若、心如止水,做到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思考问题。戒毒劳教人员廖今说:“面对白色毒魔,自己能如此平静,使我无法相信。只要我这样继续坚持下去,肯定会出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我就能摆脱毒品对我的控制。”
(二)体制上改革创新。要取得戒毒工作实质性的进展,如果不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是难以取得成效的。因为劳教单位作为一个执法机关,在体制上、机构上、人员上都是按照执法单位性质来设置的,一般就是劳教所下设大队、中队。但作为既担负执法任务又兼有戒毒工作性质的戒毒劳教所,显然不能适应。实施“三期九段戒治法”从三个方面对现行建制进行了改革创新。
一是实行“院队合一”。就是将担负戒毒任务的三大队与医院合二为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对外为医院,对内为大队。三大队大队长兼医院院长,医院教导员又为三大队教导员。设置一个党支部,由大队长兼院长任支部书记,干警、医护人员统一调配。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大队管理教育的优势,又挖掘利用了医院医疗戒治的潜能,整合了大队和医院的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到了极限。实践证明,这种体制上的改革创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戒毒工作中,三大队基本上没有发生打架斗殴等违规行为,改造秩序井然,这是管教干警专心致志管理教育的结果。医护人员在医护戒治中也充分发挥了特长,努力工作,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结果。如副主任医师顾宁、主治医师刘卫、高级护师李汉泉积极参与戒治工作的务实操作和专业研究,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分别在《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等专业杂志上发表数篇研究文章。同时,在实践中还得出一个结论:作为专业的戒毒所,必须由医疗设施比较齐全,医护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的医院做支撑,没有医院,戒毒的大部分工作实验谁去做?戒毒劳教人员的并发症出现谁去管?戒毒所如果没有医院,就好比一个人没有躯体,戒毒所就是戒毒,它不是教育所。戒毒就得要医生,没有医生,戒毒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医院在戒毒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机构,而绝非是可有可无。四川省成都戒毒劳教所医院从四川省芝芝集团芝芝药业分公司捐助的5万元开始,购置了病床、床头柜等基本的医疗设施,发展成为现有医护人员9人,有X光机、B超、生化设施的专业戒毒医院,取得了《医疗执业许可证》、《戒毒执业许可证》,并成为劳教戒毒后续照管模式——回归家园的载体,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是实行大队为社区、中队为治疗组,对内统一称为社区。在社区内根据戒治工作的需要分为若干个治疗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戒毒劳教人员在劳教所内模拟社区的场景,适应社区的环境,为将来回归社会做一些准备,真正实现让他们在社会常态下戒毒,实现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三是对戒治干警着装要求。在实施戒治时,医护人员着工作服,在实施心理教育时,不论是干警或医护人员均着便装。在实施集体治疗时,干警也必须着便装,但着装要求整洁、干净、得体,不得着奇装异服,女干警不得烫发和化浓妆。
(三)手段上的探索创新。首先,让他们直接看毒品。大凡从事戒毒工作的人都知道,吸毒人员最怕什么。他们最怕的就是说到毒品,看到毒品。他们为了搞到毒品,可以不择手段,只要有毒品什么都可以不要。到了戒毒劳教所,这里没有毒品,也难以搞到毒品,让他们在戒毒劳教所内看毒品,目的是以毒攻毒,反其道而行之。看多了,拿不着,使他们产生一种自然生成的抵御毒品的能力。在遇有毒品时,自然会想到:在戒毒所那么多毒品我都没有去吸(吸不着),这点儿算什么?从而给予拒绝。其次,让他们观看吸毒后造成的惨状。他们看后说到:太惨了,如果再吸下去,我们的后果就是这样。再次,让他们熟背戒毒信条,牢记戒毒警句,每天背三遍,以增强他们戒毒的毅力。第四,让他们直接接触“毒友”,学会拒绝的方法。将可能遇见的情景,编成小品,让他们知道如何有效地“拒绝毒品”。第五,试行“准解教”制度。“准解教”实际就是还没有解教,准备解教。让在劳教中表现较好,戒治效果好的戒毒劳教人员在满教前的3个月,提前放出试一试。看能否做到3个月的操守。经检验,做到了就按期解教,没有做到收回劳教所,补上3个月的教期,并按照规定延长劳教期限。这种探索创新的手段很好,3年中,成都戒毒劳教所对75名戒毒劳教人员采取了“准解教”和“请假考验”制度,结果只有2人有重新吸毒行为,可见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手段上探索创新的同时,还注意在形式上的探索创新。“三期九段戒治法”既有课堂教育的形式,又有社会帮教形式,还有家庭参与的形式,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戒毒劳教人员的戒毒工作,如举办了家属的戒毒培训班,对戒毒劳教人员的家属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协助戒毒人员“如何拒绝毒品”的方法等。
三、教会戒毒人员如何拒绝毒品
“三期九段戒治法”是综合考虑了当时戒毒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吸毒劳教人员很难“远离毒品”。因此,必须改变方法将戒毒工作的中心从过去倡导的“远离毒品”转变为教会戒毒劳教人员“拒绝毒品”,从堵到疏。在“教”与“学”,“远离”到“拒绝”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突破”,即认识上突破、方法上突破、时间上突破,才能有效地“教好”、“学会”,才能实现从“远离”到“拒绝”的转变。
(一)认识上突破。要认识到戒毒成功与否,后续照管至关重要,突破劳教戒毒只管所内,不管所外的传统认识;要认识到戒毒劳教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病人,是药物滥用者,突破戒毒劳教人员就是违法者的片面认识;还要突破劳教所的管理就是严格,就是军事化,而没有逐步由“严格管理”→“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模式转变的肤浅认识。
(二)方法上突破。复吸是当今禁毒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戒治工作的思考和开展都是紧紧围绕着如何降低复吸率进行的。劳教戒毒方法上的突破,首先要从分析复吸的原因着手。从一般分析的角度而言,复吸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毒品的损害或吸毒的后果;二是戒毒的态度、动机和效果;三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根据医学、犯罪学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导致复吸的主要原因有六点:一是吸毒者对毒品的心理依赖和渴求;二是吸毒者在阿片依赖戒断后普遍存在的稽延性戒断症状,又称稽延症状;三是吸毒者是否具有纯正的戒毒动机和戒毒决心;四是吸毒者的心理变异和人格改变;五是监督、服务、保障体系不发达等诸多社会因素的负面影响;六是对吸毒者是否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治疗。
通过掌握和分析复吸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如何教会戒毒劳教人员拒绝毒品的方法上必须要有一个突破,具体讲就是将过去单一的“干戒”、“所内戒治”、“管理戒治”等,而转向多种戒治方法,即1.分步法(第一步:收容入所,摸清情况;第二步:针对情况,制订方案;第三步:脱瘾观察,戒治定位;第四步:实施戒治,做好矫治)。2.免疫法,让他们谈毒品、观图像,刺激戒毒劳教人员的心理,并充分运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利用厌恶性、惩罚性的刺激来消除其不良行为。模拟社会遇见毒友邀请的场景,编制拒绝毒品常用语,训练他们拒绝毒友**的方法。加大戒毒劳教人员自我管理的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作用。3.跟进法,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防止复吸的跟踪调查工作。
(三)时间上突破。由过去只管所内的戒治,延伸至满教1—2年。目的是做好追踪调查,帮助他们度过“危险期”,提高劳教戒毒的操守时间。
“三期九段戒治法”重点是在“教会”上下功夫,目的是“拒绝”。通过一年的“教”与“学”,在戒毒劳教人员中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笔者查阅到2002年12月参加“全国劳教戒毒工作”座谈会的交流材料《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劳教戒毒崭新模式》是这样说的:从年初起,我们在戒毒劳教人员中实施了“三期九段戒治法”,按照《三期九段戒治法实施办法》分别分期分段实施,仅一年,我们看到了希望。
事例一:全所无一例所内吸毒事件发生。如果没有实施“三期九段戒治法”,则难以控制。因为作为新建所,管理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没有监控,围墙也不完整,还有亲情餐、请假、接见等,加之地处毒品较为严重的地段,毒品很可能被带入所内。对此,戒毒劳教人员学会了一定的自控能力。
事例二:戒毒劳教人员侯某等10名戒毒劳教人员主动向干警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参与康复互戒组组长的竞争,学会了关心集体,积极向上,表现出戒毒劳教人员积极参与戒治的良好氛围。
事例三:戒毒劳教人员张某吸毒史已有6年,已强戒3次,每次强戒后出所未用药时间不超过5天。他于9月13日解教后,没有找到工作,毒友又来接触,但他学会了拒绝。在我们回访时,已操守3个月,他说:“请干警放心,我不会再吸毒了。无聊的时候,把自己喝醉,醉死也不再吸毒了。”其坚毅的语气让我们动容。
事例四:戒毒劳教人员陈某已五进强戒所,用药量较大,劳教戒毒后,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成天面无表情,漠然视之,很少与人沟通。现在,愿意和干警进行交流了,接见时也露出了笑容,并恢复了吸毒前良好的运动习惯。他说:“来到劳教所,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干警,而对亲情,让我懂得了亲情的可贵,吸毒的危害。”
这些事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干警的“教”在戒毒劳教人员中潜意识发挥的作用,值得欣慰。从实施“三期九段戒治法”反馈的信息看,实施进展顺利,我们对“三期九段戒治法”戒毒模式充满信心。
四、“回归家园”——一个特殊的家园
当我们看着被毒魔侵蚀的灵魂和骨瘦如柴的戒毒劳教人员在逐年增加时,我们的心在颤抖着,我们的心在哭泣着,救救他们,是社会的呼唤,是戒毒工作者崇高的责任。是责任让我们创建了劳教戒毒模式——“三期九段戒治法”,是责任让我们为吸毒人员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家,这就是劳教戒毒后续照管模式,戒毒康复中心的雏形——“回归家园”。
“回归家园”从开园到闭园,因种种原因不到三年时间,但在这段时间里,走过了一段不平坦的路,没有先例,出了问题谁负责,在威胁着;没有资金、设施,看你怎么搞,在阻碍着;管好劳教所的事就行了,还管解教戒毒劳教人员,真是多事,在考验着。质疑声、嘲笑声并没有使我们却步,而是更坚定了信心。
(一)“回归家园”的创建。戒毒劳教人员能否在解教后保持良好的操守,后续照管至关重要,“回归家园”,就是这样一种新的保持戒毒劳教人员在所期间戒毒效果的方法。
“三期九段戒治法”第三期第九段是社会考察阶段,需要有一个载体来实现,这就是“回归家园”。
“回归家园”秉承“三期九段戒治法”的戒毒理念,旨在帮助出现复吸危机的戒毒人员度过“困惑期”,巩固戒毒效果,并适度向社会吸毒人员辐射,帮助他们戒断毒瘾,实现戒毒劳教所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回归家园”是以具有医疗戒毒双重执业资格的四川省成都戒毒劳教所医院为依托,以戒毒为目的的具有劳教戒毒特色的后续照管机构。“回归家园”有医护人员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1人,药师1人,医师3人,护师3人。5名医护人员在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疾控中心接受过专业的戒毒、艾滋病防控、心理咨询师培训,具有较强的戒毒、艾滋病防治、心理咨询的工作能力和临床经验。
“回归家园”的诞生,标志着劳教戒毒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标志着劳教戒毒模式“三期九段戒治法”进入了一个完整戒毒体系模式的发展时期,标志着又一基本戒毒形式的开始。
(二)“回归家园”的温馨。戒毒病人在戒除毒瘾的艰难历程中,渴望亲人的关心,渴望人们的理解,渴望医务人员的同情和帮助,他们需要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照料。因此,“回归家园”遵循“以家园式关爱去帮助戒毒病人树立自信、自爱、自强,以家园式的氛围培养戒毒病人互爱、互助的人间真情,以家园式救助和照管帮助戒毒病人走向新生”的宗旨,努力营造家园般的氛围,温暖戒毒病人昏暗、迷茫、麻木的心,用亲人般的照料去医治戒毒病人生理、心理疾病,使他们重新成为健康的人,用家园般的文化去熏陶、锤炼戒毒病人的意志,重新建立起好好活下去的信心。“回归家园”体现的是温馨的环境、温馨的医护人员、温馨的戒治、温馨的回报。
1.温馨的环境。“回归家园”不大,一幢两层的小楼,但却收拾得干净、整洁。大门花园中的石桌石凳,那是戒毒病人休闲的地方;整洁干净的病房,舒适的病床和装储物品的床头柜,那是戒毒病人休息静养的地方;多功能休息室里有彩电、DVD、麻将桌,台球室的台球桌,那是戒毒病人娱乐的地方;窗明几净的餐厅,那是戒毒病人就餐的地方;健身房、心理咨询室、门诊咨询室、戒毒爱心咨询热线、“回归家园网站”,那是戒毒病人戒毒的地方。
2.温馨的医护人员。这里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有医生与病人;这里没有歧视,因为他们相互尊重;这里更没有冷漠、粗暴,只有亲人般的关爱,朋友间的诚信。“回归家园”让吸毒病人体会到了一种家的感觉,家的氛围,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有这样一位吸毒病人,入园时由家属架扶着来到“回归家园”。入园时血压偏低,呼吸快,神志恍惚,不能站立。据家属介绍,该病员两天前才从一家强制戒毒所出来,因注射过量海洛因昏迷过去,由朋友送华西医院抢救。今日病情稍好,经人介绍来到“回归家园”继续戒毒治疗。医务人员将其安置到病房、医护人员每隔15分钟查视病人一次,每四小时测量生命体征一次,直到病情稳定为止。值班医生、护师给他喂水、喂药、倒屎、倒尿,两天后病情渐渐好转,能下床走动。回想起刚来时的情景,他说道:“我到过很多地方戒毒,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医生、护士,不歧视地照顾我这样的吸毒病人,真让我不知怎样感谢你们,我一定好好戒毒来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