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就像老李,当初总是口口声声说,要用达芬奇的手去握住相机,用达芬奇的脑袋构思,用达芬奇的眼睛去观察事物。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达芬奇崇拜者。你看到没有,他的摄影作品里就有着浓烈的达芬奇的画作的风格。”

钱小多疑惑的说,“陈叔叔,这绘画主义谁能个究竟是怎么样的摄影呢。”

陈京说,“绘画主义摄影是励行于二十世界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菜是英国画家希路,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进。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OG雷兰德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拍摄时,预告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储蓄、沉表、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育实艺术的修养。

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使了摄影艺术的发展。由于绘画主义的创作大都脱离现实生活,加上摄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们〔早美趣味的不断发展,为“自然主义”所冲击。

尽管这样,在今天的摄影艺术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这一流派的主要摄影家和作品有:普莱期的男爵之宴、鲁宾逊漂流记、宝塔情景;罗宾林的当一天工作完了的时候、秋天、两个小姑娘、弥留、拿着毒药瓶的朱丽叶、黎明和落日;雷兰德洗礼者圣约朝霞之首、伊菲吉尼亚、优迪特与荷罗佛尼斯;金马伦夫人的汤姆士卡莱尔和尼达的弥留之际的嚣俄等等。”

陈京说完的时候钱小多忽然发现刚才墙上挂着的几幅作品居然就是他所提到的那些名家的作品,比如普莱奇的男爵之宴。鲁屛逊漂流记。以及雷兰德洗礼者圣约朝霞之首等等。

赖晶晶这时忍不住问道,“陈伯伯,那你说别的流派呢。”

陈京点点头笑道,“别慌,我会给你们讲解呢。”说着他引着他们走到了几张同样是黑白照片前,说,“你们看,这就是我要给你们说的第二种流派的作品,印象派摄影。”

“印象派摄影?”三个人同时叫了一声。

钱小多惊讶的说,“陈叔叔,你说的是不是像莫奈创作出的那种印象派画作呢。”

陈京笑了笑说,“你真是个学画画的出身啊。这个印象派只是名字相似而已。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而已。

一八八九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该流派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开始,他们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追求一种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

随着”溴化银洗相法“和在颜料中混入重铬酸胶洗相纸法的出现,印象派作品从对镜头成象的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

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家还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如拉克罗亚在一九零零年创作的《扫公园的人》,就象是一幅画在画布上的炭笔画。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之为“仿画派”。

可以说它是绘画主义摄影的一个分支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是调子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其著名摄影家有杜马希、普约、邱恩、瓦采克、霍夫梅斯特兄弟、杜尔柯夫、埃夫尔特、米尊内、辛吞、奇里等。”

钱小多这时发现墙上的几张照片看去的确很粗狂,看去让人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陈京继续往前走了一些,看了一眼墙上的照片,说,“第三种是写实摄影。其实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在他们看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他种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A.斯蒂格利茨曾说:“只有探讨忠实,才是我们的使命。”另一方面,他们又反对象镜子那样冷漠地、纯客观地反映对象,主张创作应该有所选择,对所反映的事物应该有艺术家自己的审美判断。著名写实摄影大师刘易斯.海因就说过这样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应加纠正的东西;同时,要反映那些应予表扬的东西。”可见他们崇尚艺术应该“反映人生”的观点。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取于社会生活。

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的见证性和提示力量。最早的写实摄影作品当推英国摄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摄的那些火棉胶纪录片。

稍后,则是罗斯.芬顿的战地摄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杰克逊的黄石奇观。1870年以后,写实摄影渐趋成熟,开始把镜头转向社会,转向生活。如当时的摄影家巴纳多博士就拍摄了流浪儿童的悲惨境遇,而震动了人们。

由于写实摄影作品所具有的巨大的认识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逐渐在新闻领域中占据了自己的地位。

九十年代美国摄影家雅谷布.里斯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的那些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奠基作品。随后,写实摄影家人才辈出,作品都以其强烈的现实性和深刻性而著称于摄影史。

例如英国勃兰德的《拾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故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法国韦丝的《女孩》等等,不胜枚举。”

陈京说完,并没有继续往前走,接着说,“第四种 是自 然 主 义 摄 影。

一八八九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于绘画主义创作的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

他说,没有一种艺术比摄影更精确、细致、忠实地反映自然,”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作品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景象。“该派另一位大师A.L.帕邱说得更明确:“美术应该交给美术家去做,就我们摄影来说,并没有什么可借重美术的,应该从事独立性的创作。

由此可见,这种艺术主张,是对绘画主义的反动,它促使人们把摄影从学院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充分发挥摄影自身特点有着促进作用。

这一流派的创作题材,大都是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由于自然主义摄影满足于描写现实的表面现实和细节的”绝对“真实,而忽视对现实本质的挖掘和对表面对象的提炼,一句话,不注意艺术创作的典型化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实质上是对现实主义的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