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老话估计都快被人讲烂了,被奉为“处世经典”。身边的亲人在我过去年轻气盛的时候,经常教导我:你要学会多走出去交交朋友。刚参加工作时,对之我不以为然。如今,似乎有了些认识,开始重视起来。

于是,有机会参加酒宴,我也学着人家,跟一群陌生的人嘘寒问暖,笑脸相迎,满嘴的客套话之后,也不忘敬酒,扫个微信,互留个电话号码,但是几天之后就记不清对方是谁了,手机电话薄里存了一大堆可能一年也难得联系一次的号码,在那里空占着内存。

于是,我也学着人家,逢年过节,给一大堆熟悉或不熟悉的同学、朋友、亲戚、领导等,送上自己从网上百度,还稍微用心改了下的问候短信。结果,跟你好的,你还没发,人家有的早就发过来了;对你“没感觉”,认为你不重要的,屁都懒得放一个,你的热情被“泥牛入海”,有去无回。是不是很失落啊!?这就是冷酷的现实。

有时候,为了拓展所谓的人脉关系,我们在混得好的人面前忍气吞声、“奴颜婢膝”,一味地讨好和顺应别人,结果人家却并不领情。你做的是并不对等的“无效社交”。这样子下来,你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别人,却把最坏的情绪给了家人和父母。

记得前两年,为了还一个人情,我自掏腰包请人吃饭。为了壮壮场子,请了个经常接触的某某主任也来参宴。几个来回,酒酣耳热之后,坐在我旁边的该主任转过头,端个酒杯过来,对我说:“兄弟啊,本来今晚我还有个活动的,接到你电话后,我就把它推掉了。”据我了解,他晚上好像没什么应酬,接到我电话,一口就答应了。讲这个鸟话,搞得我请他吃饭,倒好像是欠了他多大个人情似的。妈的,什么玩意呀!尽管当时一肚子的“恶心”,我还是又倒了一杯酒

,回敬他:“感谢感谢呀!领导随意,我干掉!”

圈子不同,难以强融啊。现在的社交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叫做“蒸发式冷却现象”,意指新成员不断涌入一个开放社交圈时,圈中最有价值的成员会发现社团成员平均水平的降低让自己继续呆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他们就会选择离开。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来越多高价值的成员选择离开,直到有一天这个圈子彻底的沦陷成了一个平庸的组织。

这正应了一句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跟什么样的圈子打交道,未来你希望在什么样的圈子里混,你就要先把自己升级成那个圈子里的人。否则,你自己层次不高,总想着挤进高层次的圈子,几率是非常低的。

所以,与什么人交往,怎样去结交人脉,要先把自己的定位想清楚,带着“以小博大”的心态去结交人脉时,通常是不会成功的。

只有资源平等、等价交换,才能正常交往,得到合理的帮助!也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得到有用的社交!很多时候,没多少人愿意帮我,那是因为我还不够优秀。你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有用。这虽然听起来很冷,但却是事实。

人脉的基础是你的“被利用价值”。现在的人都很现实,说难听点,就是很势利,都只想认识一个对自己有用的人,你的利用价值越大,他就会越帮你。想想你在成功人士面前自我介绍时那种没底气的样子,别人是不会把你放心上的。而这种社交只能让你越来越没底气,越来越不自信,变得越来越浮躁和焦虑。

因此,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你所处的层次。与其把时间花在多认识人上面,不如花时间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真正内涵。

有点闲暇的时间,不如

琢磨着如何找点门道,赚点银子;不如琢磨着如何尽快地提升素质,找关系和干工作双管齐下,争取职位上再进一步;不如琢磨着如何照顾家庭,快乐生活。

我有深刻体会:多年不见忽然联系,肯定是用到你了才想起你,不是自感混得比你好的,找你聊几句炫耀炫耀,就是要到你这玩几天,再或者就是有事相求。事先没有预约,忽然请你吃饭,说明你只是某一个饭局的凑数的人,这样的情况我一般找理由推掉,一个,身体不能胜任,另一个,除了喝一肚子酒水回来,不熟悉你的还是不熟悉你,鬼用没有。在微信朋友圈里总是很活跃的,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就是在那里晒“酷”炫富的,对此,咱一般不发言,“潜个水”,冷眼观众生。

这个社会太世态炎凉了,谈感情尽扯蛋,不如直接讲利益。既然每个人都是奔着目的而来,为何不能打开天窗说亮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合则来,不合则去。真正成功、聪明的人,都会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多数可能会是个有内涵不浮躁的人。

所以,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与其“拿自己的热脸到头贴人家的冷屁股”,做些社交的无用功,还不如在提升壮大自己的同时,去用心投资和经营与我们层次相仿的人,大家彼此都差不多,才更有共同语言,才能平等地对话与互助。另外,也不忘举手之劳,尽绵薄之力,提点那些各方面不如自己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就好比低价买入潜力股,这类股票才是真正能让人赚大钱的。

你若芬芳,蝴蝶自来。真正管用的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藏在自己身上。唯有把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你喜欢的人或事上,将你该做的、擅长做的做到极致,使自己变得足够强大,你才能获得有用的人脉!你的世界也才会精彩纷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