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有些上司讲话是很“艺术”的,很多话往往具有弦外之音。对这些“暗语”,你听懂了,就更容易被上司认可和欣赏。否则,领会不了上司的真正用心和意图,就会好心办成坏事,还闹出许多笑话。

我有个同学L曾当过某公司行政部职员。初来乍到,一身稚气,不知公司两位高层徐副总和王副总是面和心不和,徐副总同意的事,王副总有意见,反之亦然。公司不大,所以行政部有时候也兼做些类似秘书的工作。

一次给老板写年终报表分析,王副总让L先按他设计的表格做报告,过两天徐副总问L有没有什么格式,L就把给王副总的那份报告给了他参考,此举让王副总非常不快,嘴上没说什么,却冷冷地把L叫进来让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设计表格、重新做报表,还开玩笑般不冷不热地加了一句“这可是有知识产权的,要保密哟”,闹得L一头雾水。

后经资深高人点化,才知原来二总相争已非一日,大到争权争利争人缘,小到争外出公车的品牌,都要显出个人的身价。所以身为他们的下属,一定要口风严,都不能得罪,徐副总的话没错,王副总的意见也没错,这时候你不光要用耳朵,还要用脑子。

L这才知道自己碰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暗叹公司的运作与生存艺术实在不同凡响,身为下属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就看脑子做出的判断对不对了。

Z是王副总的小表妹,那次在给客户做培训时不小心砸坏一个价值8000元的机头,当着徐副总的面,王副总皱着眉头严厉地对L说:要查,要按公司规定罚款,决不能敷衍了事。L这次可学乖了,先是查找能够遵循的公司制度,然后给行政部出了个方案:扣发一个月奖金。奖金嘛,一个月不到1000块,当然比不上800

0元的机头钱。L执行的方案是:非故意损坏的要酌情惩罚,情节严重的要照价赔偿。人家Z把机头弄坏的时候,可是哭得梨花带雨,这谁都看见了,这怎么也不能说是情节严重吧,所以L就建议酌情惩罚了。

事后王副总也追问L的解决方案,还打着官腔问惩罚力度是不是不够,L巧妙地述说了上述理由,王副总没再说话,挥挥手让L走了,不过接下来的日子,和L说话的时候总是那么和颜悦色,让她感到特别的舒服。

纪伯伦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不是去听他说出的话,而要去听他没有说出的话。”一般说来,一个人不会轻易把自己真实的意见、想法直接地表达出来,但他的感情或意见,总会在他的语言表达里体现得清清楚楚。特别是一些有心计、城府深的上司,怀揣一些私心杂念不便明讲,“隐含”在话中让你去猜、去琢磨、去体会。此时,你就要学会用脑子听话,用眼神去沟通,用智慧去做事。既不能把自己的上司不当回事,也不能把他们的话真正当回事,执行起来得有弹性,必要时还需“揣着明白装糊涂”,把上司的“未言之意”落实到位,搞到对方的心坎上去。

那么,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听懂弦外之音呢?下面四种方法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睁大眼睛,“明察秋毫”。培养一双慧眼,学会观察上司讲话时的表情、方式、情绪等,从这些外部信息“窥出”对方真实所想。我感觉,人的第六感观一般还是比较准确的,比如,从上司谈话的语气、态度等就可以大致看出他的心情怎么样、对你讨厌与否、对问题重视否等。再比如,上司交谈时,先是与你谈一些家常话,这表示他想试探你的态度,了解你的实力,探明你的本意,好转入正题。

话题牵引,试探诱导。有

时候,初听到上司“吩咐”或指示后,自己一头雾水或把握不清时,可从正、反两个方面抛出一些延伸话题,吸引上司的谈兴,诱导他在不知觉中把本不想讲的“后半截话”说出来,往往那才是关键,从而来进一步探究对方的深层心理和真实用意。比如,你可以说:“您讲得很在理,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是的是的,对这个问题我也是这么看的,而且,我觉得……”。

联贯思考,综合研判。每个人对语言用意的敏感度不一样,这其实就牵扯出个人的情商问题,非一朝一夕能磨练出的。凡事都事出有因,“话外音”也不例外。在判断职场“话外音”的时候,需要紧密结合职场与个人对语言的领悟,需要对你那上司性格、兴趣、习惯、风格等情况了然于胸,需要对交流话题的相关背景和来龙去脉十分清楚,多考虑事物的另一面,多进行换位思考,联系起来分析,透过表象看本质,事情可能就会变得明朗一些,如此才能抓住问题的根子,才能客观准确地体会出对方讲话的真实“初衷和深意”。

总结教训,吃堑长智。“听懂”职场“话外音”,是自己游刃在职场人际交往的垫脚石。谁都不是天才,听话办事总有“吃瘪”走麦城的时候。表面上的能否听懂、看懂、读懂绝非关键,重要的是自己在每一次的经历、试错,尝试判断之后,能细腻地进行分析与总结,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多留个“心眼”。当渐渐形成这种缜密思维的模式和职业习惯之后,“听”懂“话外音”将成为一种本能的反映,自己离成熟老练更近一步,职场情商也将进一步提升。而且,我发现,许多的“一把手”大多数情况下,都喜欢正话反说,或者只说一半,此时,你就要试着从反面去理解,领会他后半部的“真实意思”,“敲鼓敲到点子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