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 两个小家伙满了周岁,大魏与匈奴的作战也来到了尾声。

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大魏与匈奴大大小小作战十余场,战战停停, 赢过, 也输过, 不过总得来说,还是赢的次数居多。

这两年, 几乎整个大魏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北疆的战事上。

而在这场大魏与匈奴的作战中,除了骁勇善战、运筹帷幄的镇北侯外,军中更是冒出了不少的将才。

而在这其中, 最惹人瞩目的, 无疑便是在这最后一战中率领千余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 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最后还俘获了匈奴单于二儿子於单的小将陆子安了。

听闻那陆子安是镇北侯的子侄, 京城人士,不过及冠的年纪,尚未定亲娶妻,便立下如此战功,一时之间, 京城有女待字闺中的人家皆是蠢蠢欲动。

不过到底这些也只是听闻,具体如何,还需待大军班师回朝后,看一下圣上他老人家的意思,再做定夺。

只是想来如此大胜, 圣上他老人家也定不会吝啬于封赏就是了。

在今年九月份的这一战中, 大魏大破匈奴, 逼得匈奴远退漠北,大获全胜。

可谓是扬眉吐气,一扫立国之初不得不与匈奴妥协求和的窝囊气。

圣上他老人家更是喜笑颜开,在他在位之时,能见到大魏击退匈奴的这一幕,可以说是无愧于先祖了。

便是百年之后,到了地下,见到先祖他老人家,那也能挺直腰杆子说话了。

因着这个,圣上他老人家最近这段时日,心情很是不错,朝堂上的氛围也很是和洽。

没人想在这种大喜的时候,触圣上他老人家的霉头。

一时之间,京城人人和乐,热闹的不行。

便是连老百姓们都在七谈八扯,日日盼着大军班师回朝呢。

听说镇北侯这次会率师回京,那时定会热闹极了。

此番对战匈奴,大魏大胜,圣上他老人家定会犒劳封赏全军,虽然这事儿说起来跟他们关系不大,但热闹嘛,谁不喜欢凑。

京城的老百姓们闲来无事凑在一块儿胡侃,凑个趣儿。

朝堂上的官员们却想的更多,更深。

此次镇北侯大胜班师回朝,是整个朝堂接下来两个月之中的重中之重。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没一个能躲闲。

首先,吏部便首当其冲。

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此次大军班师回朝,关于军中诸将领的功绩任免,少不了需要吏部这边先出个备案,再报圣上他老人家定夺。

其次,礼部的活也不轻松。

此次大军对战匈奴大胜归来,各种庆典总归是少不了的。

而且不光是少不了,还需得办的漂亮,让圣上他老人家满意,让军中大胜归来的诸将领感到朝廷对他们的重视才是。

可这庆典要想办的漂亮,那就得需要银子。

那便少不了跟户部那边进行扯皮。

而朝中谁人不知,要想从户部手中拿银子,那可不是一件轻松活儿。

虽说在大军得胜归来,圣上他老人家喜笑颜开,想要热闹热闹庆祝庆祝的时候,户部也不敢卡的太过。

但天性使然,总归礼部的人要想在户部那群人精手里拿到足够充裕的银子,那也不太容易便是了。

至于户部,虽说掌管着国家的钱袋子,可这两年的仗打下来,国库里的钱不说到底,也差不多了。

再加上上下大大小小官员的俸饷什么的,总之,万事也须得精打细算。

在这般情形下,自然也不舍得多往外拿银子了。

而兵部,那便更不须多说了。

此次大军班师回朝,本就是自家的事儿,不过自家事儿反而是更复杂些。

有人在战场上厮杀得了军功,有人在营帐里运筹帷幄、出谋划策,眼看着博得了圣上他老人家的青睐,升官发财。

那在京的这一拨人,其手中的权利和朝堂上发挥的空间势必会被侵占。

总之,复杂的紧。

便是剩下的工部和刑部,也都少不了各自忙活。

从匈奴俘获的奴隶需刑部安置,而工部,则需要配合礼部,布置庆典的场地。

再就是若是大军班师回朝,圣上若是赏了宅院,那宅院的修葺也是工部的活儿。

便是陆臻所在的翰林院,因为这事儿,也比平时忙碌上了些许。

翰林院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考官员等等,虽说此次大军班师回朝这事儿跟翰林院的关系不大,但因礼部事务繁忙,官员紧缺,为了这事儿,还特地奏请圣上,调了一部分翰林院的官员前去协助。

当然,只是暂时协助,待此事过后,还是得各回各家。

这样一来,翰林院的人手便少上了些许,陆臻手头上的任务也多了些。

不过这也算是个机会。

先前因陆臻初入翰林院,平日里更多的是在旁边打个下手。

这次却能趁着这个机会负责更多,虽说是累了些,但在翰林院想要升迁,这其一便是资历了。

若是资历足够,再加上能力,这一路才能走的顺畅。

陆臻虽是以探花的身份进入翰林院的,起点够高,但翰林院是什么地方?

会试每三年一考,这也就意味着每三年便会有新一届的状元、榜眼、探花。

这么三年又三年的下来,虽说每三年也会有一部分人没通过翰林院的留馆考核,又或者是有别的打算,自寻调离前往其它部门。

但能留下来的,便都是足够优秀的。

所以说,这不大的翰林院,可谓是人才济济。

若是不奋力争取,那便只能是泯于众人。

待三年期满,或外放到地方,或留京任职于其它部门。

虽说有着入职翰林院的这个光鲜履历在,升迁速度上,总会比其他普通官员来得要快上些。

但若要说最稳,前途最光明的,那无疑还是在每三年期满的翰林院考核中,留馆成功,通过翰林院内部的升迁通道来晋升了。

便像是谢颐,作为上一届的新科探花,在陆臻那一届会试前,通过了翰林院的考核,留馆成功,留任翰林院,便直接从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升任了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读,这速度可比其同届的其他官员们快的多了。

所以说,陆臻不怕手上被分到的任务多,只要他能漂亮的完成,那这便是他的履历,是他日后升迁的基石。

反而是手上被派的任务不多,那才要担心呢。

毕竟虽说翰林院内部升迁快,台阶少,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进了翰林院便可高枕无忧了。

若是只会死读书,或是情商不高,那在这基本上全是人精的官场上可混不下去。

而明年,便又是新一届的会试之年,在这之前,便会进行留馆考核。

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其余人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等职,或被外放为官。

陆臻想给虞念和两个孩子一个好的、安稳的生活,自然是留京且留任翰林院最好。

这也是陆臻当时初入翰林院时定下的目标,而这次对于他来说,便是一个机会。

……

待进入十一月份的尾声后,整个京城的氛围顿时热闹了起来。

这份热闹,一个是因为明年二月份的会试,诸府学子大抵都陆陆续续赶来了京城。

第二个便是,镇北侯率领的大军在九月份与匈奴的最后一战稍稍休整后,行军两个月,近几日便要抵达京城了。

听闻这个消息,虞念很是激动。

顾先生早给她来信,道是此番大军得胜,她和玉姐儿也会随镇北侯一道来京。

想想,她与顾先生和玉姐儿也有四年多未见了。

虽然这四年中书信没断过,但到底不如亲自见面的好。

再有,因着明年二月份的会试,她四姐和四姐夫在刚刚进入十一月份的时候,也来京了。

这次来京,她四姐和四姐夫还带上了明哥儿。

明哥儿也已经有五周岁了。

上次来京,明哥儿还小,她四姐怕路上颠簸,所以将明哥儿留在了家中。

这次明哥儿大了,她和她四姐夫来京,又要花上半年左右的时间,她四姐便不舍得再舍下明哥儿了,所以便带着明哥儿一块儿来的京城。

她四姐这次来京,顺道还给虞念带来了她阿娘给两个小外孙做的冬日里的小衣服,让虞念不由得更想她家阿娘了。

其实早在七月底,两个小家伙的周岁前,家里给两个小家伙准备的周岁礼便到了。

那时,她阿娘便给两个小外孙寄来了一箱子的小衣服。

只是那会儿天热,她阿娘给两个小外孙备下的是夏天的小衣服,既绵软又透气。

那时虞念担心她阿娘累着,还曾写信劝她阿娘少做些,别累着眼睛,两个小家伙的衣服足够着呢。

只是看着她家四姐这次来京,又带来的这一箱子满满的厚实的小冬衣,虞念是既感动又心疼。

她知晓她阿娘的心意,只是担心她阿娘累着。

只能是好好收好,待到天冷后给两个小家伙穿上,毕竟这可是他们外婆亲手给他们做的。

如今两个小家伙刚刚满了一周岁多些,像是爹爹、娘亲、舅舅、姨姨、吃吃、喝喝等简单的词已经会说了,而且说的还很清晰,不过再长的句子还是说不太好。

至于走路,若是有人扶着,已经能走的很稳了。

只是若是要自个儿走的话,还是有些不稳当。

不过两个小家伙虽然还不大,但各自的长相和性子也都已经显现了出来。

老大陆昶,长得像陆臻这个爹更多些,只是性子却活泼的很,还爱笑。

老二陆舒,长得则像虞念这个娘更多些,性子却安静,只有在自家人身边,才会露出笑模样来。

没错,两个小家伙虽然是双胞胎,但长得却并不相同。

一个随了爹,一个随了娘,不过小模样都很好看就是了。

两个小家伙的名字还是先前陆臻取好的那俩。

是的,虽然没能盼到香香软软的小闺女,但陆臻还是依然坚持了先前取好的那两个名字。

两个小家伙老大叫陆昶,老二叫陆舒。

按陆臻的说法,便是虞念生这一次便够了,他不想她再经历一次生产这一道鬼门关了。

虞念见陆臻这么说,自然也是笑应着了。

虽然她不太确定以这古代的避孕技术,是否能避免再次怀孕,但这好歹也是陆臻的心意,陆臻能想到这,她便很开心了。

毕竟生孩子还是很疼很疼的,虽说已经经历过一遭儿,没那么怕了,但不得不说,生孩子确实很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