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本书的各位读者朋友,你正处于S1到S4的哪一种领导模式中呢?

身为领导者,谁都想英姿飒爽地率领团队的成员发挥出最佳的工作效率。也许,也有人会憧憬电视、杂志或者网络上所介绍的那些世界级领导者。

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现实中的你可能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填补与团队成员之间的鸿沟。而且,越是努力,与团队成员之间的鸿沟反而会变得越深。

明明作为领导者已经很努力了,但就是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造成此种状况的根源,也许就是身为领导者的你自认为“正确的行动”。

在这里,介绍几个“领导者非常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案例。如果能在以下的案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就说明身为领导者的你“努力的方式”出问题了。

【案例A】附属化,只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说话不强硬

团队成员净是比身为领导者的你年长的员工,而且他们待人特别周到。尽管比他们年轻,他们还能够与你特别亲切地相处。因为是业务上的老手,所以他们一直能以熟练的状态完成工作。但是,当你交给他一件全新的工作时,往往会遭其拒绝——“这种工作我从来没做过,失败了的话会给大家添麻烦的”。因为其年长,所以你也不好再三劝说。因为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说服对方,你不得不承受精神上的痛苦。没办法,最后你只能自己承担那份工作。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不知不觉间就会演变成明明你是领导者,却要自己一个人留下来加班……上司看到你经常加班,又会表扬你“总是这么努力工作”。于是,你便会更加努力——这就是还没有达到S1的状态。

【案例B】我,我

上司让你和你的团队出一份新业务的企划案,于是,你和团队成员们开始一起思考具体的内容。团队里的成员非常积极地应对这次的企划工作。于是,你决定让大家各抒己见,一起出谋划策。本以为当大家都想着“一定不能输给其他人”时,就会干劲十足地准备材料。交流会上,作为领导者的你为了给大家做个示范,率先进行了发言。结果,即使你自己也认为其他成员的方案更优秀,团队的成员们最终还是一致推选了你的方案。之后,在具体推进该方案的过程中,你就会感受到一种奇怪的氛围——虽然成员们嘴上不说,但他们都觉得“这是领导的方案,所以就让他自己一个人去推进好了”——这便是S2的状态。

【案例C】本末倒置,毁掉了成长之苗

IT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让人很难跟得上变化。但是,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的年轻人,却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处理设备,不断完成各种工作。他们不用纸质的记事本,而是在智能手机上记笔记、管理日程。针对商品的展示页面,只要告知他们宣传语,设定好网页的设计草图,仅需一天的工夫,他们就能将页面制作完成。有些领导者认为像这样的工作,可以都交给年轻人去做。而且,为了让年轻人能够更加集中精力,一些被他们认为是“杂务”的工作,往往都由领导者去亲自完成。像这样,领导者的精力都放在了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上——这便是S1的状态。

【案例D】给出太多的详细指示,过于依赖奖励刺激机制

业务进展得很顺利,组建起了新的团队,你成为新团队的领导者。由于在公司内部没有召集到成员,所以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都是新招聘来的员工。你迫切想要做出比其他团队更好的成果。但由于对业务还不熟悉的成员占了大多数,你特意去手把手地教他们。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大家的干劲,每3个月会对大家进行一次业绩考核,届时会给获得第一名的人一笔奖金——这同样属于S1的状态。这种领导者很可能会被团队成员贴上“喜欢耍酷”的标签。

纵观上述案例,领导者的领导模式大都止步于S1的“指示型”或S2的“教练型”阶段。将来团队无法获得成长。

传统的领导关系和仆人式的领导关系

首先,他们需要转型成S3的“支持型”领导模式。支持型的领导模式,换言之就是“仆人式”的领导。仆人(servant)是“用人”“家臣”的意思。所以,“仆人式”的领导服务于整个团队,以让团队达到既定的目标。

而最终的目标,则是要实现S4的“授权型”领导模式,为此该怎样做呢?能给我们带来启示的,就是OKR(Objective and Key Result)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