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曾形象地说:压力就像一根小提琴弦,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音乐。但是,如果琴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管理好压力并不是要消除压力,因为适度的压力对人是有益的,完全没有压力的工作会变得单调乏味。另外,压力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掉。因此,压力管理就是要将压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使压力的程度能够与工作生活协调。

图10-3 压力管理的模型

根据压力管理的模型(图10-3):要求是指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导致压力的各种事件(压力源);承受力是指你在运用各种资源应对这些压力源时的身心反应。压力管理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对压力源的管理;二是对压力反应的管理,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纾解。下面先谈谈职业女性如何针对压力源实施有效管理。

一、树立正确的压力观

要管理好压力,需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任何事物,只有理解了它,才能驾驭它。

(一)适当的压力会带来高绩效

压力能够对你个人的效率起到帮助或阻碍的作用,两者的关系通常如图10-4所示。当你的压力程度上升时,你的个人效率随之增加,但当压力程度超过了你的最佳压力点时,你的个人效率随之减低,并且长时间还会导致身心问题。这就意味着,当压力使你更警觉或更精力充沛时,它对你有益,并能使你全神贯注和高水平地运作。适度的工作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工作业绩。著名心理学家罗伯尔说得好:“压力如同一把刀,它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把我们割伤。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还是刀柄。”

图10-4 压力与绩效的关系

(二)压力带来乐趣和成长

为维持正常的状态,人们需要一个最低水平的刺激输入。贝克斯顿(Boxton)在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的感觉剥夺研究,募集了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参加实验的人。志愿者每天躺在**睡觉,并有每天20美元的酬劳。他们可以自己决定何时退出实验。结果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后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研究人员认为:维持大脑觉醒状态的中枢结构——网状结构,需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维持一个激活的状态。实验证明,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一定水平的外界刺激。有时人还会主动寻求刺激,如观看恐怖片、参加户外探险活动、公园里体验惊险娱乐活动等。

行为医学研究发现,追求“成就感”或“事业的成功”是人类行为极其重要的动机之一。而工作正好是人们满足成就欲望的无可替代的途径。工作之中还可以帮助人们排解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和忧愁。

人的成长和发展就是不断适应环境压力的过程。个体的一生发展,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应付新的要求。没有压力,就没有成长。压力是无处不在、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人的生长与发展中,就得不断保持一定程度的焦虑、恐惧与不安全,才会维持个体的警觉性,不断提升自己、创造新的业绩,谋求更大发展,得到内心的宽慰。因此,要把压力视为一种动力,了解它、接受它、享受它所带来的张力。

二、有效管理时间并提升行动力

(一)有效管理时间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有效的管理者不是从他们的任务开始,而是从他们的时间开始。不是从做计划开始,而是从发觉他们的时间实际花在什么地方开始。

工作压力重大症状之一是感到时间不够,无法应付所有必须完成的工作。那么,妥善安排时间,分解任务,逐一完成,可以缓解这种不良感觉。

1.分清主次安排工作

把工作分成四大类:A(紧迫、重要)、B(紧迫、不重要)、C(重要、不紧迫)、D(既不重要也不紧迫)四类。如图10-5所示。重点做好重要又紧迫的,重要而不紧迫的往往是人容易忽视,而对长期发展非常重要的,应引起警惕。

图10-5 时间管理ABCD分类法

2.分配时间

要想最有成效地使用时间,最大限度地减轻压力,你必须仔细周详地安排好每一天。综观所有计划完成的工作,给每项工作分配一个适当的时间量。可能的话,尽量把一个或多个重要的A类工作安排在上午完成,以免整天对其念念不忘而产生压力。利用适当方法制订工作安排,如利用日志、电脑、时间计划表。

每天进行工作列表:列出所有必须完成的工作,按工作主次排列顺序,即根据工作的紧急性和重要性来安排次序。

(二)提升行动力

有时为眼前困难的任务而处于焦虑、痛苦之中,迟迟不去行动。其实,许多压力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难应对,如果一个人处在对压力的恐惧中,会越想越难,越难越怕,越怕压力就越大。

要认识到绝大多数忧虑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找出事情的真相,忧虑自然消失;了解事情最坏的状况并立即开始设法改变;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程序上;去做害怕的事情。对任何事情,一旦你行动起来去做就会发现,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难,有时反而会很容易。与其采取拖延的方式,整天生活在焦虑之中,不如马上行动,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

当然,面对困难、挫折,也并不是要盲目的行动,而是要善于行动,才能解决压力。还要善于发现困难、挫折面前的机会。一位富有的企业家跟他的小学同学碰面了,小学同学就问他,为什么你赚取了这么多财富,而我现在收入这么低。因为那个董事长每月赚的财富,相当于他的同学工作85年赚取的财富。董事长说我们两个脑部结构不一样。他的同学听完之后,非常生气,说我记得上学的时候,你抄我的作文,你现在给我讲,我们两个的脑部结构不一样,到底哪里脑部结构不一样。董事长说,因为我永远注意问题背后的机会。而你永远注意机会背后的问题,所以你会裹足不前。

三、有效处理工作—家庭冲突

Hall(1972)率先研究了个体层面的工作—家庭冲突管理,并开发了一个冲突管理的分类法[5]。它包括三种管理类型。

(一)进行结构角色再定义

结构角色再定义(Structural Role Redefinition)是指改变其他人对自己外在的、结构上的期望,使其与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更一致,从而对角色任务进行重新分析、调整或分配。结构角色再定义可以分为工作角色再定义和家庭角色再定义。工作角色再定义是指与雇主、同事或下属进行沟通,使他们了解到自己所承受的角色冲突的压力,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具体做法可以是获得上司的同意调休或提前下班、请求同事帮忙或代劳、向下属授权等。但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人们或出于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或出于功利主义的动机,往往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业绩、获得同事和上司的认可和赞赏,因而对于工作角色再定义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相对而言,家庭角色再定义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频率显著高于工作角色再定义,其对于缓解工作—家庭冲突和生活压力之间的关系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家庭角色再定义是指与家庭成员(父母、配偶和子女)沟通,改变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做法,如夫妻双方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对家务进行重新分工,或聘请保姆帮助照看老人、孩子,料理家务。个体的工作成就不仅能够使其本人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能够给家庭成员带来自豪感。从功利主义的观点出发,个体的工作成就通常也能够给他本人及其家人带来更大的报酬。因此,个体能够较容易地实现家庭角色再定义,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双职工家庭,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能够有效地减轻双方由于角色冲突而导致的工作家庭冲突,促进双方在工作上取得更好的业绩,在家庭生活中更加和睦。

(二)进行个人角色再定义

个人角色再定义(Personal Role Redefinition)是指改变自己对所承担的角色需求的知觉,与结构上的角色再定义不同,其所改变的是对期望的知觉,而不是期望本身。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家庭冲突的个体大多是完美主义者,她们在努力使自己成功地完成每一个角色赋予的责任,试图把每一种角色都做到极致。但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种完美主义倾向给个体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改变对自己角色的期望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不愧我心”的想法更有利于减轻这种冲突压力下的不良影响。个人角色再定义的实施方法很多,比如,对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按照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优先满足重要的角色需求;对于角色进行明确的分离,尽量避免工作和家庭生活的互相影响与干扰;快速进行角色转换,在需要扮演另一种角色时,迅速抛开对于前一种角色的认知,专心履行新角色的职责和义务。以上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角色冲突带来的压力,从而达到工作家庭平衡的目的。

(三)实施反应性角色行为

反应性角色行为(Reactive Role Behavior)指试图通过角色行为来试图提高角色绩效,从而更好地满足所有的角色需求。这种反应性的角色行为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它不是试图去解决冲突,而是提高自己满足所有角色需求的能力。反应性角色行为对于处于特定时期的个体而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工作—家庭冲突的方法。比如,对于孩子尚小的女性而言,选择较轻松的职业或者实行弹性工作制的工作,即可实现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兼顾,在保证工作绩效的同时,使家庭得到照顾;当孩子逐渐长大、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时,再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每天都在跟领导、同事打交道,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难以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从而引发诸多情绪困扰。

因此,职业女性要协调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除了掌握人际关系技巧外,还应该从深层次认知上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待人处事的方式,你不能强求他人按照你的理解方式来对待你,他人做出不符合你的期望的行为可能有其他多种多样的原因,并不是对你不满。否则,如果你非要他人按你期望的方式对待你,那么你在人际交往中必然遭受挫折,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同时在与领导、同事和客户交往时,要有宽容之心,遇事以大局为重。在工作中人与人之间产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对此应表现出宽大包容的胸怀,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同时要注意团结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甚至相反的同事,这样才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具体来说,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上司,先尊重后磨合,如要让上司接纳你及你的观点,就应在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磨合;对同事,多理解慎支持,在与同事发生误解和争执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处境;对下属,多帮助细聆听,帮助下属,其实是帮助自己,因为员工们的积极性发挥得愈好,工作就会完成得愈出色,也让你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尊重,而聆听为准确反馈信息又提供了翔实的依据;另外,接待一些有特殊关系和特殊背景的人员时也要把握一定的距离,既要笑脸相迎,也要敬而远之,不可过分,以免引起误解,使人际关系复杂化。

五、调整自己的需要

很多人压力大是因为追求的太多,他们把大部分的生命用在追求我们文化以及周围的人所鼓励你去追求的物质和荣誉报酬,全然不顾自己的真正需要,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正像余秋雨先生在心理学书籍《相约星期二》序言中揭示的:每个人真实的需要被掩盖了,“需要”变成了“想要”,而“想要”的内容则来自于左顾右盼后与别人的盲目比赛。明明保证营养就够,但所谓饮食文化把这种实际需要推到了山珍海味、极端豪华的地步;明明只求舒适安居,但装演文化把这种需要异化为宫殿般的奢侈追求……大家都像马拉松比赛一样累得气喘吁吁,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现代人渐渐被“看重的外在条件”所驱使,被某种标榜、某种身份的外在符号所驱动(如名牌车、名牌服装等),而不是自己真实的需要。佛经说人有五个毒:贪、嗔、痴、慢、疑。佛家的五毒里,“贪”列为第一。

另外,人对某一事物过于“需要”即执着,也会受其困扰,产生压力,就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就不能自由发挥自身的潜能,处处受其限制。生活中执着的情况主要有:过分依赖某人、太看重某种东西或人或事、太需要某种东西、太想得到某种东西。人不能过于执着,否则会受其困扰,但也不能什么事都不做、什么都不追求,这样生活的也会没有意义。人需要有追求、有事做,但这里的追求是自己喜欢的或能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但这里的追求不同于执着,这里的追求不会给自己带来负担,不会带来困扰,反而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追求不但不会限制自己能力的发挥,反而更能激发自身的热情。而执着会限制人的能力发挥。

因此,一个人要从源头上减轻压力,需要重新思考哪些到底是自己真正的需要,哪些只是想要。抓住对自己的人生真正有意义的需要,放弃不符合自己人生追求而被外界**所产生的“想要”,聚焦精力,瞄准重要的价值目标,保持适当动机,轻装上阵。

六、恰当应对性骚扰

(一)工作场所与同事相处

很多女性为了美,容易穿着暴露,这样容易诱发性骚扰。因此,上班正常着装,不穿过于暴露衣服,夏天避免无袖衫和短裙。应避免单独一人在办公桌上睡着。避免夜间单独加班过晚,若实在需要加班,可找朋友陪同。不对男同事尤其是男上司有暧昧接触,否则容易引起他人注意甚至误认为你对他有意思。遇到单位同事故意对自己讲黄色笑话,应不予理睬,最好嗤之以鼻,不屑对待,对方应会自知无趣。

(二)工作场所与领导相处

工作期间,不要随意进领导办公室,如果的确有事向领导汇报或请示,踏入领导办公室时,别随手关门,让办公室大门敞开,别留有性骚扰的机会。

下班后不要随意与领导出去吃饭、喝茶、聊天,当两个男女出现在单独的空间里,如果再加上昏暗的灯光、柔和的音乐,在这种暧昧的环境里,极容易发生性骚扰。

当领导向你“揩油”或有语言上的挑逗时,请你表明自己的立场,以正式的口吻明确拒绝他,让他停止这些言行,千万别随声附和。有时领导故意说一些黄段子,或开一些低俗的笑话,在试探你的心理,如果你对他的黄段子与低俗的笑话感兴趣,他就会想实施下一步的性骚扰。所以,别去接他的茬,领导只会自讨没趣地停止他那低俗的言行。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化。

在领导面前,不要谈及自己的感情与婚姻,尤其不能向领导倾诉老公的种种不是,否则领导以为你在向他暗示,向他暗送秋波。这样,领导接到错误的信号,极容易发生性骚扰。平时应在向你有骚扰举动的领导面前多夸夸自己的老公与孩子,向他表明你的婚姻很幸福,家庭很完美,没有出现裂痕,你别想插足。

同时,在职场上,见领导就称呼他某某领导,带上他的职务,时刻向他提醒您是领导,暗示其注意领导的形象。在单位遇到很好色的领导,应该敬而远之。

(三)社交场合的自我防范意识

女**中避免单独和多个或者单个男性出入暧昧场所,如酒吧包厢、KTV包厢、电影院等地。更要避免自己一个女性和一大帮男性相处太久;晚上回家不要单独经过小巷或者无人街道、地下通道,最好不要单独让男性送回家,就算被送回家,也请在楼下就道别,不要引狼入室。如果对方言语或行动不尊重,则可以假装打电话,发短信,以破坏对方兴致。警惕陌生人或者是不熟悉人的食物、饮料、香烟等,以防掺有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