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储蓄,是银行储蓄的简称,包括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两种。

狭义概念上的储蓄是针对个人而言的,简单地说,就是居民个人存在银行等储蓄机构里的存款。广义概念是从全社会角度而言的,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减去被消费了的部分。

“储蓄”的概念往往和“存款”连在一起,称为“银行储蓄”、“银行存款”或“储蓄存款”。一般认为,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储蓄是针对个人或家庭而言的,主要是为以后的养老、子女教育、买车买房以及其他不时之需建立资金储备;存款既可以针对个人也可以针对单位(企业或政府部门),但主要是指单位的公款存款。在公款存款中,企业存款的目的既可以是理财也可以是获利,但政府部门的存款则不一定有这样的动因,也就是说,政府部门的存款必须存入银行。由于本书讨论的主要是个人或家庭理财,所以,统一采用储蓄的称谓。

在我国,储蓄的概念通常是狭义概念,即指居民个人(不包括企业和组织)存入银行的款项,并且仅仅是指货币资金,不包括个人交给银行保管的其他证券或金银首饰,当然也就更不包括个人保管或存放在家里的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了。

我国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储蓄原则。储户的户名、账号、金额、期限、地址等信息,全都属于个人隐私,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合法手续,都不能查询储户存款,储蓄机构有义务为储户保密。

从居民个人角度看,把钱存入银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资产保值增值、取得收益、合理安排生活。当然,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是另一回事。而从资金运用角度看,无论狭义概念还是广义概念上的储蓄,最终都会转变为投资。归根到底,这部分钱既然作为“余钱”积淀了下来,那么,无论放在哪里,就都会变成全社会的再投入。

虽然从表面上看,储蓄是个人把钱交给银行保管的,但这种保管毕竟是有条件的,即存钱者要从银行得到利息收入;而这种利息在银行来看就是一种资金成本。银行只有把这些钱重新投出去,才能获得收益、弥补支出,绝不会傻乎乎地一直放在保险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