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热情的乡邻
红烧肉、糖醋莲藕、爆炒地瓜、干煸小鱼仔、冬瓜汤,外加一个南瓜饼和韭菜盒子,每一道菜都份量十足,引得人食欲大动。
临到午时之时,任凭狄家人怎么挽留,前来凑热闹的乡亲们还是走了大半。
剩下的都分坐在几张桌子上,一边吃着地道的农家菜,一边议论着各种话题。
酒过三巡,众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今年的早稻虽然由于干旱糟了灾,不过今年的晚稻收成还不错,比起往年来还要好上几分,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可不是吗?我家地里原本早稻遭灾后,我家都准备好今年要闹荒年。可是听他们说,是狄大人让我们将早稻田地里种植上番薯。我昨儿还去地里看了看,那番薯如今也有拳头略小一个大了,虽然不说能吃多好,至少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我家也种了不少的那玩意儿。原本家里都养不起那头猪,正准备贱价卖掉的,可是那薯苗一长出来,两头猪还吃不完呢,这下不用愁猪的吃食了。”
“嘿!我家里孩子多,平日里大家可没有少嫌弃他们能吃。可是城里开始收蚱蜢之后,家里的孩子见天上山抓蚱蜢,一天能收入好几十文铜钱呢,这可比我们去做散工挣的钱还多……”
众人越说越高兴,越说越响亮,显然都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真不错。
这样的夸奖让狄老汉的嘴险些咧到了脑后,从头到尾都停不下来。
狄烨磊急忙摇摇手“我只是纸上谈兵,真正实施动手的却是你们,所以过好日子也应该把功劳记在你们的头上才对,烨磊愧不敢当诸位叔伯的赞扬……”
旁边的狄老汉急了,哪里有把好事往外推的?他急忙朝着狄烨磊使眼色。
狄烨磊依然笑得一脸的憨厚,十足十老好人一个。
旁边一位年长的老者却感慨的连连摇头“不骄不躁,不忘本不浮夸,狄老弟,老哥我羡慕你养了这么出色的孩子呀。”
狄老汉顿时眉飞色舞的“好说,好说,哈哈哈……”
另一边女客这边却和男客那边有所不同。
众人都窃窃私语着,交头接耳的说着近来听到的一些小道消息。
“丝丝呀,听说新县令就要来了,这是不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
柳丝丝笑得一脸的温柔。
“唉!真是可惜了,要是能一直是你家烨磊担任县令大人该多好。”
“就是,今年我们村里不少人光靠抓蚱蜢就挣了不少的银钱。”
“那可不,东子家以前一年也挣不了一两银子,现在才不到一个月就挣了小二两,能不让人羡慕嘛……”
众人议论纷纷,柳丝丝一直保持着浅笑相陪。
随后不久,众人又提及了另一个话题“夫人那,听说学院要建成了,还听说外面学院已经在开始招收学子,是由柳家的几位夫子在负责。并且这学院里的学子要自己养活自己,这事儿是真的吗?”
这话一出,顿时无数双眼睛唰唰的转了过来,纷纷盯着柳丝丝。
柳丝丝倒是浅浅一笑“此事确实是真的。不过柳家的几位夫子虽然负责招收学子,但是真正招收进去之后,却是会进行分班。根据学子的不同分由不同的夫子教习。而贫困的学子也可以采取以劳动换取读书的办法,这些会在以后陆续公布的。”
“丝丝呀,我们家的石头今年已经八岁了,您看他可以报名嘛?”
“对对,我家的五娃子今年也十一了,是不是也可以用劳力换取读书啊?”
“还有我、我家的……”
旁边的几个妇人都急忙说道。
“慢着,你们别急呀。”
柳丝丝连忙止住了众人的话题“招生的条件上面不是写着了吗?凡是年满十五以上,又家境贫寒者,须有家中长辈出面作保方能半工半读。大家家中有适龄孩子的,可以仔细看看上面的要求,确定达到了要求再去报名不迟。”
笑话!这八岁,十一岁的孩子能上坡除草啊,还是能上山打猎啊!能不要人照顾他们就很不错了。
众人忍不住一阵失望。
“这么说来,你们举办这学院要比乡学的要求还要高哦?”
“也不尽然如此。”
柳丝丝摇了摇头“刚才说过,学院分为好几个班级,针对学子的学识情况,从启蒙开始逐级往上。像八岁、十一岁以前又没有启蒙过的孩童,就可以进入初级班。按照学院规定,可以带一名书童进入学院……”
柳丝丝也不予余力的细细讲解起来。
等到她把要求和规定一一道明之后,众人的心思明显淡了许多。
想想也是,众人都以为没有要求就可以直接进学了的,不曾想居然还有这许多的要求。
柳丝丝笑了笑“除了之前我谈及的这些之外,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班,称之为走读班,这个班就是方便周围的学子的……”
其实这些分班啊,或者说走读啊,都是按照后世的习惯来的,柳丝丝也照搬了过来。
众人听得倒是津津有味的,纷纷表示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报名。
至于最后究竟有几个人去报名读书,柳丝丝就不得而知了。
一顿饭吃完,她便迫不及待躲进了房间里,再笑下去,她脸上的肌肉都得僵硬了。
不久,桂花和辛氏也进来了,一会儿里正夫人也来了。
里正夫人一来,倒是直切主题“丝丝,你家若凝已经回家了,你听说了这事吗?”
“嗯,我听说了。”
不但听说了,我还知道事情的始末。
里正夫人叹息了一声“那就好。昨儿他们还回了狄家老屋那边,好像就站了一会儿又急匆匆的走了,我也是听你里正叔说起才知道的。”
狄若凝回老屋那边做什么?柳丝丝诧异的看了眼辛氏,一脸的不解。
“这事儿我也听说了,那臭不要脸的,来找狄高远借银子使呢,哪里知道狄高远直接大门紧闭,连屋也没有让他们进。他们这才急匆匆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