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性格坚韧的人,不仅善于面对眼前的困难。他们还时常给自己出“难题”,从小到大,逐渐推进,以此来挑战自己的潜力,不断超越自我。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解决和处理难题的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而具有不同个性的人在面对难题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许多人在朝着目标或愿望行进的过程中,把遇到的难题当做成功的绊脚石。事实上,你在成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不仅不是绊脚石,而且是达到目标的阶梯。当难题出现时,我们必须正视它。难题发生的原因为何?找出它背后的原因并加以解决,若不去处理,只会产生更大的难题;若将难题当做一个怪兽去消灭,那么应在这个怪兽还未长大的时候消灭它。

进入公司后,很多年轻人就像“林黛玉进贾府”,诚惶诚恐,步步为营。生怕自己犯了错误而被同事耻笑,给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对经常出现的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从不敢主动发起“进攻”,而是一躲再躲。在他们看来,要想保住工作,就要做自己熟悉的工作。对那些有难度的工作,还是躲得远一点为好,否则弄不好就有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如果你认为这是职场生存的上上策,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只要正视并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便可以从中学到无数宝贵的经验,壮大你的能力,所以,应将问题当成是你迈入成功之路的阶梯,每解决了一个问题,你便向成功的顶峰又跨进了一步。所以你所遭遇及解决的问题愈多,你所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愈强,而你离达到目标的终点也就愈近,你所能达成的目标也就愈大。所以为什么有人说,你一生的成就决定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1877年,爱迪生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要搞分电流。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来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得住热度在2000摄氏度1000小时以上的燃烧。同时用法要简单,能经受日常使用的击碰,要使一个灯的明和灭不影响另外任何一个灯的明和灭,保持每个灯的相对独立性,价格还要低廉。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个很大胆的设想,需要花很大的工夫去探索,去试验。

在灯丝的选择上,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结果失败了。后来,他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1600种不同的试验,然而都失败了。但这时他和他的助手们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知道白热灯丝必须密封在一个高度真空玻璃球内,而不易熔断的道理。这样,他的试验又回到炭质灯丝上来了。他昼夜不息,每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试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通常是十八九个小时。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200多本,共计4万余页。

转眼间,4年过去了,到了1881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助手们也灰心了。而爱迪生依然没有放弃。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绑着的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一直到1908年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

接着,爱迪生开始研制碱性蓄电池,这种蓄电池是用来供给原动力的,面临的困难更大,而爱迪生的钻研精神,更是十分惊人。他和一个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10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艰辛与失败,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爱迪生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再重新开始。大约经过5万次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150多本,方达到目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的确让人佩服。

而爱迪生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精神。如果在困难面前退缩了,他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一个人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就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这样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得不到发挥,白白浪费掉。这时,不管你有多高的才华,工作上也很难有所突破,职场上遭遇挫折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得志之余,你万分羡慕那些有卓越表现的同事,羡慕他们深得老板器重,说他们运气好。殊不知,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这就好比禾苗的茁壮成长必须有种子的发芽一样,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之所以能得到老板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勇于挑战困难的工作。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正是秉持这一精神,他们磨砺生存的利器,不断力争上游,脱颖而出。对老板而言,这类员工是他们永远不变的最佳选择。正如一位老板所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有奋斗进取精神、勇于向困难挑战的人。”

香港富豪包玉刚生前雄踞“世界船王”宝座,他所创立的环球航运集团,在世界各地设有20多家分公司,曾拥有200多艘载重量超过2000万吨的商船队。他拥有的资产达50亿美元,曾位居香港十大财团的第三位。

包玉刚的平地崛起,令世界上许多大企业家为之震惊:一个华人结束了洋人垄断国际航运界的历史。包玉刚以一条破船起家,经过无数次惊涛骇浪,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建起了自己的王国。回顾一下他成功的道路,他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对每一个梦想成功的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包玉刚不是航运家,他的父辈也没有从事航运业的。中学毕业后,他当过学徒、伙计,后来又学做生意,30岁时升到了上海工商银行的副经理、副行长,并小有名气。3l岁时包玉刚随全家迁到香港,他靠父亲仅有的一点资金,从事进出口贸易,但生意毫无起色。包玉刚拒绝了父亲要他投身房地产的要求,表明了欲从事航运的打算,因为航运竞争激烈,风险极大,亲朋好友纷纷劝阻他,以为他发疯了。

但是包玉刚却信心十足,他看好航运业并非异想天开。他根据在从事进出口贸易时获得的信息,坚信海运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经过一番认真分析,他认为香港背靠大陆、通航世界,是商业贸易的集散地,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从事航运业。37岁时包玉刚正式决心搞海运,他确信自己能在大海上开创一番事业。而他也是香港五大船王中最后一个下水的,但却后来居上。

包玉刚早有独立创业的强烈意识,终于,他抛开了他所熟悉的银行业、进出口贸易,投身于他并不熟悉的航海业,人们对他的讥笑多于嘉许。的确,对于穷得连一条旧船也买不起的外行,谁也不肯轻易把钱借给他,人们根本不信他会成功。他四处告贷,但到处碰壁,尽管钱没借到,但他经营航运的决心却更加强了。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终于贷款买来一条有20年航龄的烧煤旧货船。从此包玉刚就靠这条整修一新的破船,扬帆起锚,跻身于航运业了。

包玉刚一条破船闯大海,当年曾引起不少人的嘲弄。但是,包玉刚并不在乎别人的怀疑和嘲笑,他相信自己会成功。他抓住有利时机,正确决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营船舶所有人。

人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只发挥了很少一部分,而在超越现实,挑战极限的过程中,几乎会全部发挥出来。就像是一个处于潜伏期的活火山,一旦足够的信念诱使其喷发,必将势不可当,创造出事业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