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我认为也是最美的文学形式。我觉得,所有文学最后只归结于诗歌。现在很多人,提到诗歌或者诗人,总是带有一种贬义的偏见,其实,这不过是因为肤浅的人和哗众取宠的所谓诗人过多。特别是中国人,我们即使不能创作诗歌,也要会带着真挚的感情去品味它。另外,要说的是,诗歌是严肃的艺术,像赵丽华那样的玩票是在亵渎诗歌,当然我不也不否认赵丽华曾经写过好的诗歌。

在高中的时候,我才真正地接触到系统的唐诗宋词元曲,当然,那都是写诗的朋友引荐的。也就是那时候,真正开始意识到诗歌的奇妙和华美。后来,接触到现代诗,顾城、舒婷、北岛,还有《台港文学选刊》里的郑愁予等诗人,可谓是如痴如醉,当时尝试自己写诗,但是很幼稚,倒是好友建平写出了不少好的诗,有的我还一直保存着。至今还记得他的一首小诗,叫《喝咖啡》——“往你的杯子里加一匙月光/这样的奶末该别有风味吧/窗外是半弯地月/你闪着大眼睛告诉我/记得下回从左上角下勺/这样就不会碰伤那棵桂花树了……”

我一直有个令不少人羡慕的大本子,上面记录了我从高中时代到现在所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诗歌,一笔一划地用隶书誊录下来,存了几百首,每次心情不爽时,拿出来看看,真的能起到疗伤的作用。甚至,有同事写情书,也拿我的本子去参考,结果第二天,女朋友就和他手牵手了。

最近整理自己过去写的一些诗歌,发现了在年少时也写了些肤浅的东西,细细看来实在是幼稚的要死,但是诗歌言为心声,也算是对过去记忆的一种怀念。誊录三首,纯属娱乐,望读者不要见笑。

同桌

第一次见面你并不温柔

只是半块橡皮你就踢我一脚

我说你的脸太大会挡住阳光

单薄的肩膀被你铁文具盒一阵猛敲

我被站在教室外还被罚去锄草

只为是我在书本上画你的绰号

你有时呆呆地看三八线问我为什么这么坏

我撇撇嘴说我是克星你逃也逃不掉

你曾发誓再不见我还写了三封蓝色绝交信

可第二天为我带来邮票、玻璃球和黑铜板

我给你折飞机扎风筝还有一堆花绿的糖纸

你羞涩的笑像个大人说为什么我们不谈一谈

6年的云带走了那个小眼睛同桌的你

等我再想起你那些信已锁到伤感的抽屉里

(作于1994年,纪念我6年的同桌,我们同桌6年,打架6年,直到分开,才发现,其实,我跟女人本没有仇,到了初中,我再想跟女同学好好相处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全是五大三粗的丑陋男生。)

野火

小城的姑娘你说从没看过乡下的野花

青田埂上招摇的蒲公英愣愣的狗尾巴

烂泥池里的小螃蟹紧张的小眼睛似乎在洗澡

我拉着你的手逃离你家小巷狭仄的枯塔

来看这边芦苇**冬天里有灰白色的野鸡

去看那边牵牛花心蕴隐晨露秋虫们的早餐

我们从这水边向西追赶太阳神的残晖

你说走着走着突然好美想起外婆家的葡萄园

当这凝黄的运河横在面前你说你思念起大海

铁皮的老船上有狗还有歪歪曲曲的炊烟

迷离了你的眼你说星星光太冷不会照亮我们的归来

你说我们有了一点缘差了一点份自然要分开

于是松开双手放一把野火好找到东边的路

你长发飘飘走出好远好远我手里还拿着火柴

(附同名古体诗:夜来枯坐淡水边,冷月残思墨云闲。昨日堤上焚冬草,今晨借酒埋罗衫)

(作于1996年,纪念自己的初恋,像所有的少男一样,我曾经发过春,时间长达10年)

美女

你说 你很美 他们都看你

我不看你 喜欢 爱意放在心底

你踩着兰花裙子的碎碎的步履

从窗前走过

他们吹着口哨

呼喊你的小名字

我不看你 喜欢 心里有你背影

你走的时候 眼眸里有晚霞般的哀颜

你向他们微笑

向我摆摆小手

我不看你 仓惶地逃入风里

(作于1999年,大概是纪念比我们大一届的一个生物系美女,好像叫小霞,她曾是中文班大部分男生意**的对象,她走的那天,我们在楼上,她向我们招手,最后眼神看了我们每一个人,永生难忘)

谈到诗歌,就不得不提诗人。我觉得目前社会的风气很不好,诗歌完全成了一个贬义词。出来的诗人货色也是梨花体和“纵做鬼来也幸福”这样的诗人。这是可悲的,大唐盛世,连农夫都能作诗自乐,现在诗歌完全成为怪物,诗人成了神经病。我觉得这是需要反思的。

在此,我就结合我最近看的一部诗人的电影《顾城别恋》来谈点看法,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由冯德伦主演的电影。我看电影,不太喜欢看第二遍,我怕回味,或者重新经历预想的凄美。大概有七八年了吧,电影频道上放过这部片子。然而七八年后的现在,我再看原装版的《顾城别恋》,才发现,原来电影频道剪掉了很多露点镜头,真是作孽啊。新西兰的草,新西兰的树林,不能因为诗人和他的情人露点了,就全部被喀嚓掉。

这部片子重新观后,我渐渐发觉出自己的不满,因为他把诗人描绘成了一个精神病,很难想象一个精神病患者能写出顾城那么嚣张唯美的诗。只是,片子现实影像和浪漫风格的交错让你不得不佩服,左边是文革,中国愚昧的批判;右边是新西兰,美丽的草原山光,赤身相对的诗人情侣。而顾城的生活就夹杂在这样左右经历的冲击下。

结尾有点残忍,大多数人想必是知道的。这里面很自然地让人想起一个问题,如果诗人只会写诗,后果总是不堪,女儿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在物质无忧的年代,顾城永远是“可汗”,但后来,他只写诗,他不教书,也不为钱写作,于是老婆要跟他离婚了,情人也因为一张绿卡上了一个巫师的床,结果是如此不美好,于是他举起了斧头(也有一种说法只是当时恰好案发现场留了一把斧头,诗人并没有杀人)……

——顾城自然是时代的悲剧,加上先前卧轨的海子,随着时代滚滚潮流的推动,人们已经越来越没有诗性,为了拼命掩饰自己的无知,现代人开始嘲笑是个,讥讽诗人,其实恰恰说明自己的无知和退化。

这世界有太多的光怪陆离,我始终觉得海子、顾城是时代的牺牲品,牺牲的当然远远不是他一个,所以这部片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很深刻,诗人有诗人的痛苦和悲哀。诗人更是无奈的,像游鸿明《诗人的眼泪》中唱的那样“新秋年年有,惆怅还依旧,只是朱颜瘦,天空飘着雪,诗人的泪,两者都太悲都太美……”

不过,作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不管这世界变得怎么样,有些东西毕竟是永恒的,我们需要保持住内心的诗性。感到庆幸的是,无论我是生活在扬州,还是贵阳,这两座城市都有定期举行诗会的诗人们,每次坐在咖啡厅或者小型剧场里看他们朗诵诗歌,一脸的沉醉,我就觉得这本来就是一种充满诗性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