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北美教育机构的慕课趋势分析认为,到2016年,北美地区43%的高校将提供慕课课程,74%的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在线教育的成效能够媲美甚至超过面授教育。目前,全球有十几个国家在积极推进慕课,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等。比较成规模的慕课三大平台是Coursera、Udacity、edX,语言以英语为主,正在增加其他语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通过edX平台提供了本校教师讲授的开放课程,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加盟Coursera平台,北京大学还通过Coursera平台提供在线课程,清华大学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开通了“学堂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或被动,或主动,中国已经被裹挟进这场全球“风暴”中来。
无法否认的是,慕课这场巨大的在线教育风暴给世界各国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甚至不可幸免地裹进国际文化主权的竞争中,政府调控与市场运营之间的平衡也需要重新定义。
(一)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新的知识传播形式,收音机发明之后产生了广播函授方式,电视发明之后有了广播电视大学,互联网初期产生了网络学院、网络公开课等。慕课是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研究出来的一种知识传播模式。在2012年之前,人们一直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方式,但仅停留在网络公开课上,收效甚微。电子邮件与数字学习在互联网初期同时出现,但电子邮件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邮件系统,而数字学习一直仅仅是教育中的一个小小补充。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传统的店铺直销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也创造了传统商铺很难取得的巨大效益,同时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巨大冲击。但是,在教育领域,几十年来,教室内变化的往往是桌椅的颜色,“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模式依然不变。这次慕课的出现很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
慕课与以往的网络学院有着本质的区别,与网络公开课的区别也很大。上网络学院是有条件的、封闭的,慕课则无门槛要求,是开放的。网络公开课的本质是教育资源库,是课程资源提供者,并不组织教学,不会给学习者以证书评价,而慕课不仅提供免费资源,而且实现了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全程参与。学习者在这个平台上学习、分享观点、做作业、评估学习进度、参加考试、得到分数、拿到证书,是一个学习的全过程。在过去的公开课学习中,除了学习者自己,没有人能知道他学了什么,但是慕课不仅让别人看到学习者学了什么,还能记录其学习过程,评价其学习情况,检验其准确掌握知识的程度。慕课更符合学习的一般规律——学习者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中有辅导和交流,学习之后的效果由第三方检验,进而让社会认可学习者的知识水平。
慕课将改变知识传播的原有方式,引发教育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教学工具的革新,更是教育全流程的再造,甚至是对国家教育主权的挑战。
(二)文化侵蚀之忧
2013年9月21日,在《世界大学新闻》(University World News)总第288期,凯伦·麦格雷戈(Karen MacGregor)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文化帝国主义?慕课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中推波助澜》(Cultural Imperialism?MOOCs Make Waves in Higher Education Worldwide)。凯伦·麦格雷戈在肯定慕课在教育公平上的贡献的同时,也提出由于目前的慕课更多的是西方文化主导的英语世界中的课程,这显然无形中会将非英语的、发展中国家排斥在外。
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国内外就有学者提出,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互联网信息将裹挟着西方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席卷全球,形成“文化殖民主义”。美国凭借其创新优势、信息产业的主导地位,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最大的“信息宗主国”“新文化殖民主义”的受益者。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在全球迅速普及,将直接或间接地改变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学术理念,而这可否看作一种教育新殖民主义,值得各国人民深思。
在慕课大潮下,如果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还没有认清慕课的本质和实际效用下便全盘接受,将其当作万能良药采用,便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丢掉本民族、本文化中的思维习惯以及教学方式方法。这并不是说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慕课这样的教育形式不好,而是说它们能否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需要辩证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数据主权之患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作为资产的价值不仅日益突出,其作为政治和战略资源的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美国已经把大数据应用于国家创新战略、安全战略、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信息网络安全战略的交叉领域,对大数据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尤其是斯诺登事件后,中国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呼吁从国家战略安全、数据主权的角度来看待互联网和大数据。
进入社交网络和自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自我进化、自我组织、自我推广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新的网络应用能够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得到全球用户的青睐,慕课也不例外。有朝一日,慕课平台在全球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时,必将会有百万、千万量级的网民参与,随之产生大量的用户属性数据和在线学习数据,而这些数据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是涉及数据主权的。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在线教育数据的潜在价值,努力建设并推广应用我国自己的慕课平台,避免过度依赖国外产品。其实,在搜索、电子商务、社交、门户网站等诸多领域,我国都拥有自己的互联网品牌,这一点对慕课应用来说是很好的借鉴。
(四)输出国家软实力
慕课意味着校园围墙正在被打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职能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教育会超出现有的教育范畴,会成为国家文化和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
因此,慕课在带来挑战的同时必然也意味着机遇。全球化与互联网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教育带来很多冲击,但也打开了国门,让我们可以更深更远地走出去。基于网络平台的慕课,是一条帮助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捷径”,这种在线教育方式在短时期内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大学部分学科和教师在国际上的知名度。2014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英国期间,签署了一系列中英合作备忘录,其中一项就是由英国Futurelearn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展慕课教学。在国际主流慕课平台上,最受欢迎的中国课程大多是人文学科,在其背后的中国运作者们看来,这可以看成另一种“文化主权”的争夺。
慕课的发展不仅是一场教育的大变革,更是文化领域的汹涌竞争,要想把握住互联网时代的特殊机遇,我们必须做好“战斗”的准备,坚守自己文化与教育的阵地,大力输出传统文化与思想价值,提升国际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