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济南血战(三)

黄得功心情沉重的走在城墙上,即痛心于部下的伤亡,又为以后的防守担心,虽然城外有十数万清军,可是因为运河的关系,清军并不能完全断绝城内与外面的联系,向朝廷求救的信使早已派出,只是对于救兵,黄得功心态也是矛盾得很,既希望救兵马上到,又希望朝廷最好不要派出援军。

在黄得功看来,眼下朝廷能战的军队除了他的部下外,只要高杰的部下堪战,至于京营、楚营、还有皇帝新招的羽林卫,人数虽然多,加起来有十六七万人,黄得功对他们的战力却完全不能放心

如果朝廷要派援军,也只有高杰原先的三万多人可派,与城外的清军力量相比依然悬殊,理智告诉他,或许现在突围才是最好的选择,眼下清军十数万人齐聚城下只是一个意外,清军不可能不分散开,只要清军分散,以他现在还剩下的二万多人,对上分散的清军大有胜算,只是城中数十万百姓,黄得功又如何肯舍弃。

“大帅,国公爷。”

叫大帅的多是士兵,叫国公爷的却是城中的民夫,看到黄得功过来,正在修补城墙的明军和民夫纷纷停了下来,向黄得功行礼,黄得功每天都要巡视数遍城墙,即使是民夫也熟悉了他。

“不必多礼。”黄得功作了一个虚扶的动作。“大帅,我们能守住吗?”一名五十岁左右,头发已有一点花白的老人问道,这位老人一问,其他人顿时都用希冀的眼睛看着黄得功,希望能从黄得功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

今天清军向城中招降的事已经传开了,大帅将鞑子的劝降信撕碎并且射杀了一名清军信使,大多数人也知道,根据鞑子以往的行事规律,若是济南城破。恐怕免不了屠杀的命运。

山东不但遭受到鞑子的数次**,而且还遭受了孔有德,耿忠明等人的兵劫,当时孔,耿几人地造反几乎荼毒了大半个山东,如今距此不过十余年的时间。许多人仍然没有忘记当初孔、耿数人荼毒山东的凶狠,如今这数人就在城外,当然没有人会想到要降他们,只是想到万一城破,鞑子就会屠城,就象一座大山一样沉甸甸的压在所有人心中。

“大胆,你敢扰乱军心。”黄得功的一名亲兵听到老者的问话却是勃然大怒,手按在剑柄上,双眼怒视着老者。

这名老者明显手无缚鸡之力。面对亲兵地恐吓,脸上却没有什么惧意:“老夫死不足惜,只是可怜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孙子。若是落到鞑子手里,也不知会如何?”

老者的话更是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黄得功的部下转战天下,他们的家属已经放在南京,那些民夫却全是本地人,他们哪个人没有亲人在城中,即为自己担心,也为亲人担心。

“你……”那名亲兵气得说不出话来。只是见到主帅没什么表示。却不敢当真对老者动手。

看着众人希冀地目光。虽然黄得功明知若无意外。济南城恐怕难予坚守。只是不忍让众人失望:“各位放心。只要本帅在。济南城就绝不会破!”

“好。多谢国公爷。有国公爷此话。我们就放心了。”老者感叹地道。

“对。多谢国公爷。我们给国公爷磕头了。”

黄得功地话不是没有漏洞。如果黄得功不在。济南岂不是要城破。大家却不会这么想。在他们看来。等于是黄得功承诺了济南城不会破。黄得功位高权重。他地话自然可以相信。一时城头上跪下了一大片。

“大家请起吧。请起吧。”黄得功不住地劝说。但他走到哪。哪里就跪下了一大片。黄得功只好结束巡视。从城头下来。

由于人数众多,城墙的修补非常快捷,当天完全黑下来时,白天地各处缺口已修补完毕,城头每隔数米就点燃起了一支火把,将城头照得亮如白昼,民夫们都已回家,其余将士也都下去吃饭休息,城头只留下了一些若隐若现的哨兵。子时,整个济南城安静下来,一个人影鬼鬼祟祟的从墙根溜上了城墙,他探头探脑的了一会儿,从怀中掏出一件物件,正要用弓箭射出去,突然传来一声大喝:“什么人。”

那人大吃一惊,手中的物件咣的一声掉到了地上,他顾不得东西,撒腿就向城下跑。

只是既然被哨兵发现了,那人又如何跑得过,不一会儿就被两名哨兵扭住了双手。

“各位兵爷爷,饶命啊,只要各位放过我,我愿意出一千两银子。”被抓的那人苦苦哀求道。

一千两银子,好大的手笔,几名哨兵却没有理他,依然扭得死死的,一名哨兵捡起了掉在城墙上地东西,借着火把的光亮一看,原来是一个竹筒,哨兵往竹筒里一掏,一幅薄绢扯了出来,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体。

尽管哨兵不认识字,但有人深夜向城外投书,这可是一件大事:“快,将此人押下去,马上报给大帅。”

听到要报给黄得功,那人顿时腿一软,瘫倒在地。

一阵马蹄声在靖国公府外响起,一人从马上跳了下来,重重的拍向大门,砰砰的声音马上将整个国公府惊动,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名亲兵打着哈欠没好气的问道:“什么事?”

“快,禀报大帅,抓住了奸细。”听到来人的话,亲兵不敢怠慢:“你们稍等,我马上禀报大帅。”

黄得功睡得甚浅,有人拍门时他已经醒来,他一直和衣而卧,倒不用再穿衣,亲兵刚要去禀报,黄得功已经走了出来,问道:“什么事?”

“大帅,我们在城墙上抓到此人鬼鬼祟祟的想向城外投书,人赃俱获。”押解奸细过来的军官回到。

“哦。”黄得功打量着这个五花大绑地奸细,这是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脸色白净,身上的衣服虽然已经脏了,可是看得出,是上好的料子,此刻脸色惨白,双腿正在打抖。

“本帅见过你。对了,本帅想起来了,你是诸府的子弟。”

“诸府?”

旁边的人都听得大吃一惊,在济南,没有人不知道诸府的名声,诸家是山东数百年地世家,现代诸家家主诸光铉,有兄弟四人,除诸光铉外。三人分别为诸光铨、诸光镆、诸光崇。

这四人的父亲褚德培二十岁为博士子弟,进士及第,崇祯时曾任都察院监察御史。以敢言箸称,深得皇帝信任,以崇祯地克薄,尚且多次对诸德倍下旨表彰。

崇祯六年时,诸德培又做了一件大事,几乎收了一大半山东人之心,他向皇帝上书,表示山东由于遭受孔、耿等人地兵灾,已无力交纳赋税。要求皇帝对山东减免钱粮一年,皇帝竟然答应了,消息传来,整个山东都欢呼一片,事实上,山东钱粮减免,诸家也受惠不少,到底是为私还是为公,只有诸德培自己知道。

无论是从财富。还是名望,诸家虽然不能称山东第一家,但济南第一家却是名副其实,黄得功进入济南后,诸府还拿出不少钱粮来支应大军,与诸家家主多次相见,所以黄得功才对这名诸家子弟有映像。

黄得功没有再去管这名已经吓得发抖的诸氏子弟,将哨兵缴获地那张绢纸接了过来,展开看了起来。不一会儿。黄得功已经看起,脸色铁青一片:“好。好个诸家,来人,马上将诸家包围,将诸家全部拿了,不准漏网一人。”

“遵令!”

诸家深受国恩,现任诸家家主和三个兄弟都有功名在身,子侄出任地方官员地更是不少,没想到毫无忠义之心,这封绢纸上,诸家家主可谓对鞑子奴颜婢膝到极点,为保诸家大小安全,不但愿意举家向鞑子投降,甚至还想凭借财力买通明军守城军官,将鞑子放入城中,黄得功看后,如何不勃然大怒。

诸家不光是有财有势,而且光家丁就有七八百名,就算拉拢不了守城将领,若是武装起来在城中突然发难,后果也不堪设想。

黄得功的命令一下,整个国公府立即行动起来,数百名明军打着火把,宛如一条火龙,从国公府向东城诸家大院的方向急驰而去,清脆的马蹄声将府中的寂静打破,许多人从梦中惊醒过来,心中都惊疑不定,这多么马蹄声,出了什么事,难道是鞑子打了进来?

这个想法吓了所有人一大跳,许多人悄悄起身,趴在门缝向外瞧去,发现街上奔驰的好象是自己的人马才放下心来,不过,沿途也免不了鸡飞狗叫。

诸家大院占地广阔,足足有数百亩地,此刻整个大院都象一只隐伏于黑暗中的巨兽,只有正厅却隐约露出一丝亮光,诸家家主和几个兄弟都穿戴整齐的坐在一起,厅中弥漫着一片紧张地气氛。

“大哥,此番投书是不是太过危险了?”诸光崇忍不住发问道。

“四弟,大哥这也是为咱家好,不投书更危险,你没听今天给官军送给养的大侄子报告吗,城中的炮弹已经不多了,大帅又拒绝了人家地劝降,若是等人家杀进城来,再说什么也晚了。”老三诸光镆抢先回道。

月票有点少,还差一张才能进入新书榜前十,下周又要裸奔,只有月票进入新书榜前十才能停留在首页上,希望大家能将老茅顶上去,老茅拜谢!今天第一更,还有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