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军备竞赛

西方人构成统治世界的根本就是工业技术,从而使军事上处于先进地位,而此时他们的工业技术被中华民国所超越,结果就是军事力量被超越。首先是技术上被超越,再则是兵力上被超越。

此时让英法美还有点底气的自然就是海军了,但是在陆军方面,他们就没有任何的底气了。

最主要的是中国故意泄露出去的计划把他们给吓到了,按照欧美财团看来,此时中国正处于建设阶段,就业率很良好,也没什么内部矛盾,按理说是不可能在这一时期发动战争的。

但是,中国作为被他们欺负过的国家,让他们产生了强大的疑心,提心吊胆的感觉中国随时可能进攻欧洲,这就是他们当前惶恐的心理状况。

“我们中华民国的兵力与人口的比例以及军费支出都很正常,你们难道认为还有裁军的空间吗?”宋教仁神色淡定的微笑道,这是把握主动的感觉。

“裁军都是有空间的,中国并没有必要保持那么多的兵力,因为中国周围已无能威胁到中国安全的国家。”威尔逊反驳道。

“人口百分之一的兵力,是非常正常的,也仅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而已。我认为,世界各国都应该按照人口百分之一的比例来建设军事。”宋教仁自顾自的说道,好似没有听到威尔逊的话。

“军事人员超过百分之一的规模,即会对全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的负担与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制裁那些比例超过这一底线的国家,从而对全人类负责,这也是作为几个世界大国理应承担的义务。”

“可是中国的军力。已经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如果中国不裁军的话,难道要重演军备竞赛吗?”法国总理雷蒙非常不悦的说道。

“我们中国有句话,叫有多大的能力吃多少饭,如果你们想把自己撑到的话,那么我无所谓。”宋教仁满不在乎的说道,心里巴不得你们搞军备竞赛呢!看竞赛到最后谁先完蛋好了。

谈判中宋教仁坚决不同意按照英法美提出的方案裁军,而是坚持按照人口比例的多少来进行裁军。

两种方案。自然尿不到一壶。

宋教仁提出的这种方案,对于中华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自然是有极大优势的,但是对于人口比较少的欧美来说。按照这样的裁军方案,那么他们的军队数量将无法与中国组建的第三世界联盟抗衡。

这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国的军实力量超过了欧美,欧美自然要想办法对付这一问题。

因为军事力量的增长已经威胁到了欧美对世界的掌控。或者说欧美掌控全世界的局面早已结束了。如今是中华民国占据了很多地盘。正在与欧美进行对抗。

掌握了强大实力的中华民国此时没有直接发动战争,实际上就已经让英法美庆幸不已了。但中华民国不可能永远不入侵欧洲,他们必须要想办法对付。

要么让中华民国裁军,要么他们扩大军备。

“当然,如果世界贸易局势能够维持当前这样的局面,既各国进口关税不变,那么我们中华民国可以保证陆军兵力不会再往上增长。但是如果世界贸易局势变动的话,那么就只能靠军事建设来拉动经济了。”宋教仁接着说了一句让英法美感觉浑身凉飕飕的话。显然宋教仁话里有话。即英法美等国保持当前的关税。中华民国在不太可能走向战争,但如果商品输出不顺利。那么中华民国加大军事建设,其结果自然是战争,道造出来的枪炮、飞机还能回炉不成?

在宋教仁对裁军方案的坚持下,这场四国首脑会谈不欢而散。

英法美并未达到心理预期,甚至是一点点预期都未达成,这让英法美三国政府都感觉到很失落。

同时也对当前的困局感觉很无奈,中华民国已经明确给出了警告,如果欧美加大商品进口关税,那么其结果将引起中华民国大规模的投资军事建设。

正打算对中国商品增收关税的美国,只得暂时搁置了这样的想法。但是陆军上的劣势确实是存在的,危险也是极为可怕的。

四国首脑会议不欢而散的结果就是,宋教仁回中国去了,甚至连对美国地方进行访问都没有。

四国首脑会议接下来变成了三国首脑会议,美国政府与英国政府、法国政府正式确定了建立一个陆军防御体系的计划。

按照之前的计划,美国陆军保持300万兵力,同时将有100万人驻扎到波兰境内,以应对第三世界联盟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驻军。

而在海军方面,则搞出了一个对中华民国海军形成3:2的吨位优势,即中华民国包括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建造2艘战列舰,他们则制造3艘。

二比一那实在太多了,之前中华民国只有八艘战列舰的话还吃得消,但是中华民国搞出的三十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实在让英法美吃不消了。

在空军方面,英法美三国首脑也要求拿出建造战略红战机和先进战车的计划,由三方共同出钱,并集中科研人才。

在军费方面,则只能加大税收,并延长工作时间了。

在这一方面,欧美财团再次显示出了他们对人民的淡漠,人民对他们来说只是工具而已。

一场军备竞赛显然已经出现了。

在这场军备竞赛中,欧美首先将技术研发方向放在了空军的飞机,以及陆军的战车上。而在海军方面,则只是关注了战列舰。

因为中华民国的战列舰数量越来越多,三十艘的计划都搞出来了。而且在他们看来,中国确实已经在制造了。

只是欧美不清楚的是,中华民国造的只是商船而已。

欧美最主要的是扩大陆军规模。同样也扩大海军规模,三十艘战列舰说多也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海军吨位就超过270万吨排水量。

三十艘三吨级的战列舰,也才100万吨左右。

而英国之前的270万吨排水量的海军,则因为中国海军造出了更先进的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而只能退役了。海军就是这样,军舰落后就要挨打。

以前欧美是靠海洋利益来养海军。但如今欧美的海洋利益大幅度下降。因为中华民国的商船越造越多,吨位越造越大,欧美的那些落后商船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大宗货物的运输。基本上被中华民国的商船所包揽。

中华民国的商船吨位这一年已经突破2500万吨了,都是的船。而欧美的商船吨位被排挤得只剩下了1300万吨,而且运输成本比中华民国的商船高。全靠欧美财团的政策倾斜才让这些商船有生存的空间。如欧美财团旗下的企业要运输货物,都不选成本更低的中国商船。而是选择运费更高的本土商船进行运输。

在国际市场方面。也被中华民国及其附属国攫取了很大的份额,此时已经超过了70%的国际市场被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所占领。

渔业方面,中华民国的远洋渔业更是因为经济的繁荣而全面铺开,在此时的地球各个海洋的公海上,基本上都能看到中国远洋渔船的身影。每年有大量的渔产被运回中国,销量很好。

海洋利益已被中国大量的攫取,这也让欧美在海军发展方面缺少了原有的资金供应,从而需要政府拨款了。

中华民国则不需要了。因为中华民国现在有海洋利益,可以用海洋利益来养海军。这是比较轻松的。

每年海洋利益所产生的税收,已可以使中华民国维持一支规模较大的海军。

一场军备竞赛,已经拉开。

只不过在陆军方面,中华民国占据着绝对优势,不管是兵力上还是军事技术上。在空军上同样也存在着绝对优势,飞机制造能力完爆欧美,而且技术并非表面上所展露出来的那么简单。

而在海军上,中华民国在规模上则处于劣势,但在技术上已经取得领先地位。

不过英法美此时已经联合了起来,对技术进行积极的研发,但是有技术还得有生产和建设,如果把劳动力大量的投入到了军事当中,建设上自然也就少了。

中华民国成功的将欧美劳动力牵制了不少在军事上,如陆军欧美就组建了六百余万,一名不事生产的士兵,起码得需要一个劳动力养活他们。相当于有一千两百万劳动力被牵制住了。

中华民国保持的陆军兵力则很正常,因为中华民国有足够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军事之中。

在内部建设上,中华民国却是绝对的快速。

一个个工程正在建设之中,整个国家到处都是工地。大量的水库、水电站、铁路、公路、高楼被不断的建设了出来。

欧美经济被中华民国冲击得越来越处于下风,差距也真随着中华民国的快速发展而被拉开。

海军军备竞赛的进行,则让中华民国的谋划得逞。

欧美国家也将很多劳动力投入到军舰制造上,英法美三个国家计划推出一个总排水量吨位在155万吨的战列舰制造计划。外加驱逐舰、巡洋舰,总共达到250万吨排水量,其中美国负责150万吨,英国负责70万吨,法国负责30万吨。

即对中国战列舰形成3:2的优势。

这个计划并没有当初英国对付德国那么疯狂,但是吨位上也差不到哪里去了。当然这些军舰不可能是一口气全建造出来的。

而是要一批一批的建造。

第一批战列舰去年就开工了,建造数量为16艘,是三万吨级的战列舰,如美国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对付的是中华民国的华东级战列舰。

第二批战列舰。则在1923年开工,一共建造10艘,是三万六千吨级。计划两年就下水服役。

这种三万六千吨级的战列舰在英法美看来是很先进的,但实际上吨位只比华东及战列舰多了两千吨左右,而综合性能实际上却还比不上中华民国。

在英法美想来,这样的吨位确实是最先进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结束几年,欧美再次投入巨额资金打造先进海军,这也是迫不得已。

中华民国的大海军计划太过咄咄逼人了,让欧美国家不得不将钱投入进去。钱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字,真正消耗掉的是劳动力。

劳动力投入到军事上的多了,民生上的自然也就少了。

而在国际市场的问题上。英法美因还未做好准备,在宋教仁的警告之下,不得不向如今的形势所妥协,没有一个国家调整进口关税。

商品还是不断的涌入欧美市场。以及世界各落后国家的市场。大量的商品输出,为中华民国攫取了很多的利益。

只攫取而不投资自然是不行的,否则循环会中断,因此中华民国对外资本输出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南美地区,中华民国这一年的投资总量已经突破了三十亿炎黄币,大有赶超美国在南美的投资总额的趋势。

大量的投资,使那些落后国家有了可以向中华民国输出的商品,及原材料和农产品。中华民国用一个人就可以生产出来的东西。换到了珍贵的原材料。而且用一个人就可以生产出的商品,换到可能需要十几个人才能生产出来的商品。

中华民国的海外资本输出。开始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进军,特别是在印度、非洲地区。

英法两国,在在殖民地进行了很多投资,多是开采矿产等原材料,然后卖给中华民国。

通过卖资源,让英法两国的国力稍有增强。因为原材料的开采,一定程度上将殖民地的劳动力支援发动了起来,从而创造了财富,然后再通过税收等等方式,把钱收上去。但原材料是不能打仗的。

这些矿产被挖出来后,只要价钱合适,有多少中华民国就要多少。用不掉的存起来备用。

当江渝这年过问原材料储备情况的时候,周子跃给出了一个很惊人的数字,燃油、矿石的储备,已经足够整个中华民国用大半年了。

“从上个季度起,我们中华民国的原材料开采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一年后我们中华民国的原材料开采规模可以再停掉一半,三年后可以停掉大部分的战略原材料开采。”周子跃说道。

“听掉的那些矿山,我们要维护好,战争时期还是要用的。”江渝吩咐道,挖别人的矿,发展自己的工业,这样的进出口模式很好。

同样这样的模式,也让中国的商品出口有了销路。即通过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换取到更宝贵的原材料,同时压榨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资源。

“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周子跃回答道,国内矿山停止采挖,并非是废弃,而是保留。在战争时期肯定是要用上的。

此时财团的策略就是尽可能的进口那些战略原材料,至于那些储量很丰富又无关紧要的矿产,可以随便挖,只要不造成环境问题就可以。

但其他国家的那些矿产被挖掉之后,他们也就失去了足够的战争潜力。

没有足够的战争潜力,日后自然也就无力动摇中华民国的地位,对中华民国无法产生太大的威胁。

英法美在与中华民国的消除贸易逆差协议签订后,也正在积极的大量开采矿产等原材料。

美国的开采能力显然比较强,美国率先与中国消除了贸易逆差,并且美国还产生了顺差,出口到中华民国的原材料总额大于从中华民国及其附属国进口的商品总额。

英国与法国的投资很多还在建设,但是原材料开采规模也在扩大。原材料开采的扩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法两国的国力衰退。

但是英法在工业上却是衰退了,但在经济上,因为从殖民地的原材料出口上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因此国民生活水平并未下降太多。

如果从工业规模上去考虑问题,英法的国力已经开始衰退了,对此英法即可接受又不想接受。

中华民国在可再生资源的出口力度则比较大,如造纸业,日本造纸业规模不断扩大,并向世界大量供应普通纸张。

这得益于中华民国对于北海行政区的林区开发。

中华民国这些年一直在对北海行政区的铁路进行建设,主要都是用来运输木材的,中华民国在北海行政区砍伐的木材逐年增多。

铁路修到林区后,林区的开发也就是在林区内修建公路。尽管砍伐了大量的木材,但多是进行抽砍,将那些过熟树木砍伐掉,反而有利于其他未长成的树木生长。

中华民国此时控制了北海行政区,也控制了西伯利亚,手上的木材资源已是全球第一,但不开发是无法产生效益的。

大量的木材资源,让中华民国有了充足的底气,可以大量砍伐木材出口到日本造纸,而在环境不好的省份,则大力发展人工造林。

在农业上,全国各地都在搞农改,从而使机械化农业的规模愈加庞大。畜牧业方面的发展同样迅猛,中华民国的机械化人工草地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财团正在不断的投资人造草地,两亩到三亩草地即可养殖一只绵羊,而之前养殖一只绵羊,需要二三十亩的草地。

北水南调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财团利用贝加尔湖南调的水资源,在蒙古地区建设起了一个面积达到一千万亩的大型牧场。牧场内采用喷灌技术,每到春夏时节,牧草在足够的水资源浇灌下茁壮生长。

而且草场是人工造的,植物都是牲畜可食用的牧草,加上选用的是产量高的牧草品种,因此草场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这个超级牧场用上了最先进的畜牧业管理技术,很多环节实现自动化,放牧的人工投入减少了很多。

这个牧场的建成,无疑是财团的优良资产,是不出售的。

蒙古、内蒙、陕西北部有面积极大的草原,其中一部分被圈起来变成了国家公园,里面还生活着一些野马群。其他的地方,则大部分都可以改造成人工草场。畜牧业本身要投入的劳动力就更少,但对土地面积要求太的。

但机械化,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投入成本尽管比较高,但是财团不缺钱,考虑的是要投入多少劳动力,什么时候投入最好。

而且投入的只是初期,后面就能节省很多劳动力了。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就可以投入到其他方面的建设上去了。

不过中华民国此时不太缺乏农牧业资源,因此人工草场的发展规模并不是太大,江渝更关心的显然是沙漠化的治理问题。

北水南调工程,显然可以很好的解决沙漠化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