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军没有第一时间扑灭起义军,这就留下了后患,起义军不是什么善茬,再经历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他们经验也是很足的。

特别是一次次的战斗中,老弱病残已经消磨殆尽,而且起义军也基本上摸透了朝廷大军的打法,起义军的成长是很恐怖的。

一次次的战斗中,活下来的起义军已经很会打了,虽然说面对卢象升的天雄军和边军还略显不足,但是起义军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

一次次的消磨之中,此消彼长,朝廷大军不断的折损,而活不下去的大明百姓却越来越多,起义军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随着各部起义军从车厢峡逃离,起义军又一次的壮大,朝廷很难扼制他们了。

彼此之间打的就是消耗战,看谁耗得过谁。

起义军也没什么义气可讲,走到一地,就抢光一处,而没有东西吃的百姓就只能加入他们了。

然而普通百姓大都是当做攻城略地的炮灰,死伤无数,普通百姓就是送死的,基本上没有第二条路。

起义军的粮食也有限,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朝廷大军追过来,那这么多的老弱病残就是拖累。

练国事此时被一口大黑锅给笼罩住,他当然不能背,他上书崇祯皇帝,极力辩解。

起义军是先反叛,攻击县城我才打的他们,并不存在所谓的杀降逼反。

反正这口黑锅我不背,随着巡抚的上书,崇祯皇帝这才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极为震怒,这帮人推诿责任很顺手啊。

于是陈奇瑜也被撤职了,虽然这段时间他做出了很多弥补,但是跑掉的起义军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剿灭的。

随着陈奇瑜被撤职,起义军可是高兴坏了,得,没有领头的了,我们一个省一个省的打。

这个省打不过,换地方打。

一省难打,那就一县一县的打,这不前面有“炮灰”吗?你们上!

我们起义军几十万大军,打你只有一两千,三五千守军的大城小镇,那好打。

我们人多,我们可以车轮战,我们今天想三班倒!嗯,挺好,我们今天三班倒!

不行啊,三班倒太累了,咱们今天八班倒!

也行!那就八班倒!

反正就是不让守城兵卒休息,起义军可以尽情的休息,疲劳的守城官军根本就撑不了几天。

守城官军过得也并不好,军饷拖欠严重,他们和流民也差不多了,反正都是有一顿没一顿。

随着起义军打来,顽固的城被打破,城内大都投降了起义军。

有的小城小镇,直接连抵抗的能力都没有就投降了,此时的起义军不再是刚开始几十人,几百人的情况了。

此时起义军浩浩****二三十万人,已经颇具规模。

随着一个个的城池被攻破,城内官员,大户可就惨到家了。

审判官员、大户,这本是官员们能做的事情,此时起义军坐堂审判。

随着一次次的战斗,起义军总结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朝廷大军周旋。

“游击战”和车轮战是其中两个比较经典的战斗方法,特别是车轮战,累也能累死朝廷大军。

起义军人数越打越多,官军越打越少,北面还有着蒙古和后金这两个大敌。大明虽然体量大,可也经不住这般消耗。

陕西、山西靠近蒙古,大明守军还是比较能打的,是硬骨头,起义军分批突围发展力量,特别是有一部分又逃回了河南。

河南好啊,好打啊,走着,哥几个!

河南各府县迎来了起义军的进攻,而此时朝廷大军还在陕西附近围剿另外的起义军,河南各县迎来了起义军的**。

陕西、陕西、甘肃一带起义军见朝廷大军打了过来,怎么办?跑吧!

你看他们跑到河南的起义军,正吃香的喝辣的,兄弟们,跟着我,吃香喝辣的!

于是,起义军又从陕西一带浩浩****跑向河南,起义军们经过这么长时间东征西战,已经摸透了各地情况。

没错,就河南了,这地方好打,再打一遍这个地方!

然而事情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起义军刚进入河南,卢象升就得到了消息,带着兵马就来平叛。

卢象升的勇武可不是一般人能敌的,面对起义军卢象升可不手软,一时间起义军被撵的到处跑。

崇祯七年十月末,起义军们经过几个月时间辗转反侧,大部分从陕西一带聚集到了河南,如百川归海一般。

此时的起义军和朝廷大军又开始了“拉锯战”,但是不同的是,单独面对一省兵力,起义军已经能够周旋了,不再是一碰到就跑路。

我们可以八班倒,来吧!

就在起义军聚集在河南的时候,赵津南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济州岛上一百把步枪已经成型,济州岛上“特种小队”正在训练适应这种枪械。

赵津南很是高兴,随着他设计的步枪成型到装备士卒,意味着他在这个世界算是彻底立住跟脚。

他的治下一片欣欣向荣,今年不管是粮食上的收获还是金银财宝上的收入,都很不错。

可以持续发展下去,那就是好事情,关于赵新锐的日后,赵津南也给安排好了,十几个玩伴,都是从他的家丁后代中挑选出来的。

忠诚毋庸置疑,赵津南正在打造属于他的时代!

他有着这个时代所没有的优势,不管是武器装备上,更多的是他的远见,几百年所总结出来的种种。

此时的大明朝正争论不休,关于围剿起义军失败的这口黑锅到底谁来背。

等到他们讨论出结果来,起义军已经打下河南南部大部分,甚至湖广很多地方也被攻克。

随着河南、湖广很多地方被起义军攻克,起义军的队伍精锐了不少,其中身经百战得人多了不少。

经过这么长时间发展,李自成的“老营”人数达到三千余人,张献忠的精锐也差不多有个三千人。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归功于赵津南留给王齐和刘金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