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终于力不从心

皇太极忽然发现自己老了,这次是真的感觉到老了。

辽河以西一直都是稳定的,但是这稳定的下面逐渐露出獠牙,那就是大明军队彻底禁止商贸渡过辽河做生意,也就是说,自从大清国与大明朝廷议和之后,大明军队与八旗军不存在什么冲突了,可是商贸被彻底禁止,大明任何的物资都不可能进入到大清国。

禁止商贸交易,其表露出来的过程是缓慢的,短时间之内看不出来特别恶劣的效果。

八旗军曾经数次进入到北直隶劫掠,获取到不少的钱粮以及人口,这让大清国处于表面的繁荣之中,可是随着郑家军愈发的强大,随着郑勋睿登上大明皇帝的宝座,过去那种入关劫掠的情形一去不复返了,不仅仅如此,大清国的周遭都遭遇到唯独。

辽东方面是不用说了,大明军队已经完全占领了辽河以西所有地方,彻底封堵了大清国贸易的途径,辽南方面,大明军队同样占据了大部分的地方,而在大清国控制之下的,也就是海州、盖州和耀州等城池了,至于说大清国连接朝鲜的通道,早就被大明军队占据。

唯有西北方向的草原部落,是可以联系的,可草原比起大清国来说,更加的贫瘠。

也就是说,大清国没有可能突破大明朝廷和军队的封锁。

海上的贸易就更是无从说起,大清国没有正规的水师,最为骁勇的满八旗,也主要是依靠骑兵的强悍。

等到皇太极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已经陷入到无力回天的境地。

大清国内部不稳定的因素早就显露出来,按照皇太极当初的想法,满人是一定要团结的,满人权贵都是需要带头,这一点做的倒是不错,大清国的满人的确非常的团结。可惜这种团结仅仅局限在满人之内。

大清国的汉人、朝鲜人等等,已经彻底陷入到黑暗之中,看不到未来。

满人以及满人权贵对汉人的打压和欺凌,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连沈阳都出现了打砸劫掠汉人的商铺、将商铺里面的货物一抢而空的事情,官府对于此类的事情不闻不问,好像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一般。

诸多满人权贵的家中就更不用说了,时常有汉人奴隶被折磨致死,要知道皇太极曾经下旨。不准随意欺凌家中奴隶,更不准随意处死家中的奴仆,可惜在大清国,接近一年时间过去,这等的事情此起彼伏,刚开始一些满人权贵还知道遮掩,后来是肆无忌惮,甚至将被折磨致死的汉人尸首挂在家中显眼的地方,以警示更多的汉人。

遭遇欺凌的汉人,基本没有多少的活路。时时刻刻都处于危险之中,这也就导致了大部分的汉人从辽河乃至于辽南开始了逃亡之路,运气好的汉人只是少部分,一些汉人渡过了辽河,或者从辽南逃离到大明军队控制的地方,更多的汉人则无法逃离,被抓回来之后,遭受到更加无情的折磨之中,甚至连家人也无法幸免。

皇太极知道这一切,可他没有龙颜大怒。甚至没有惩戒做的很是过火的满人。

要知道做这些事情的满人权贵太多了,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以及豫亲王多铎都是其中的满人权贵,皇太极根本就无法惩戒,除非他想着对满人权贵的团体真正的动手。

近两年之前。皇太极借机惩戒了郡王阿达礼和贝勒硕托,在满人权贵中间引发了很大的震动,众人意识到满人权贵的中间不能够出现裂缝,若是有人想着算计满人权贵,皇太极是不会轻饶的,故而满人权贵的怒火就转移到汉人和朝鲜人的身上去了。

折磨和仇视汉人的行为。会引发一些小规模的动**,但从整体上面还不至于危及大清国的稳定,可粮食的缺乏,就真的会让大清国无以为继了。

商贸封锁的后果,已经逐渐体现出来了,当然这里面也有仇视和虐待汉人产生的后果。

大清国占据的地方,气候严寒,粮食的产量是很低的,甚至不能够和大明的北方比较,至于说大明南方的粮食产量,则是大清国不可能企及的,人总是需要吃饭的,不管是大米还是面粉,大清国的人口算起来不少了,经过多次的劫掠,生活在大清国的满人、汉人、蒙古人以及朝鲜人等等,已经超过三百万人。

其中满人就接近百万之众了。

这说起来是好事情,特别是满人开始壮大起来,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大清国发展的步伐是相当快的,比起前些年好了很多。

但事情不总是有利的一面,大清国如此多的人,总是需要吃饭才能够活下去。

在吃饭的问题上面,皇太极不可能仅仅管着满人和蒙古人,而不管其他人的死活。

可惜大清国拿不出来那么多的粮食,养不活那么多的人。

满人几乎就不会耕作,也不会有满人愿意从事耕种的事宜,他们是大清国的主人,是统治者,只要盘剥汉人与朝鲜人就可以了,这劳作不是他们需要做的事情。

满人对汉人和朝鲜人的盘剥,也到了极致的地步,譬如说汉人耕作一亩田地,收成的八成必须要上缴,剩下的两成可以用来维持生活,但这两成的粮食,并非是汉人的财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满人剥夺,满人认为这些粮食是他们赏赐给汉人的。

如此情况之下,汉人根本活不下去了。

瑞元二年到瑞元三年,大清国饿死的汉人和朝鲜人超过了十万人。

一直盘剥汉人和朝鲜人的满人不以为意,在他们看来,汉人死了就死了,没有什么大不了,可这样的情况在皇太极看来,就是灭顶之灾的到来。

没有了汉人的耕作,满人吃什么,没有汉人创造出来的财富,满人靠什么生活,难道要回到黑山白水之中去,依靠着狩猎过日子吗,这么多的满人,狩猎根本无法养活。

皇太极多次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商议,力图阻止欺凌汉人和蒙古人的情况发生,可足智多谋的济尔哈朗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因为满人仇视汉人已经成为了一种思潮,特别是在这些年以来,八旗军屡屡败给大明军队之后,满人权贵的怒气没有地方发泄。

失去了辽西多有的地盘,让这种仇视达到了顶点,而发泄仇恨的过程是漫长的,一时半会是不可能阻止的。

让皇太极更加担心的事情,就是朝廷中汉人的情绪日益的颓废,他们一方面遭遇到满人的打压和凌辱,另外一方面也开始抱团沉默的对抗。

范文程的改变,是皇太极最为揪心的事情。

大清国出现排斥汉人的思潮和行动之后,范文程的态度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先前范文程还能够进言,恳请皇上阻止此类情况的发生,但看见欺凌和侮辱汉人的事态愈发的厉害之后,范文程选择了沉默,自此之后不再轻易开口说话,回到府邸之后也基本是闭门不出。

皇太极内心对范文程还是有些愧疚和体谅的,近两年的时间过去,发生了不少的事情,豫亲王多铎曾经在大政殿公开责骂范文程,说范文程不是合格的奴才,甚至算不上是奴才,且将辽东之战的失败,归咎到范文程的身上,尽管说皇太极怒斥了多铎,可从此之后,满人在大政殿直接攻击汉人的情况有增无减。

范文程成为了靶心,遭受了太多的侮辱。

如此情况之下,期盼让范文程还能够拿出来当年的热情,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权谋方面,甚至包括在大清国如何发展的方面,汉人之中的读书人,在这方面是有着很不错能力的,相比较来说,满人就要差很多了,皇太极必须要依托汉人来发展大清国。

可惜的是,皇太极发现自己无法依靠范文程等汉人了,因为人家已经不开口说话了,就算是遭遇到满人权贵的责骂,人家也是一声不吭,默默的忍受。

范文程的能力,皇太极完全相信,他依稀记得某一次和范文程商议朝中事情的时候,范文程专门提醒了辽东的事宜,说是与大明朝廷议和之后,务必要注意商贸的事宜,务必想方设法打通商贸的渠道,可那个时候皇太极没有特别的在意。

皇太极那个时候的心思,尚在稳定满人集团上面,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

从这上面就看出来,范文程早就发现了商贸方面很有可能出现大问题,影响到大清国。

也正是因为范文程的颓废,皇太极心中有怒气,在朝政方面也很少直接询问范文程了,当然,皇太极对范文程的疏远,导致的是满人权贵对汉人的压迫更加的猖獗。

发现局势难以收拾的时候,皇太极开始高度重视这方面的事宜了,不过皇太极的醒悟好像太晚了一些,因为曾经强盛的大清国,在不知不觉中间,已经表露出来孱弱的一面,缺乏粮草、内部的不稳定,已经毒害了大清国曾经无比健硕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