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自我陶醉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检的心情,可以用五味杂陈来形容了。
郑家军打败了后金鞑子,生擒后金的安平贝勒杜度、恭顺王孔有德和怀顺王耿仲明,斩杀近四万的后金鞑子,以及近两万的汉军,逼迫多尔衮匆匆撤离,让北直隶恢复了平静,也让后金鞑子此次入关劫掠以失败告终,这本来是大好事,可是朱由检一点都不高兴。
郑家军的日益强大,让朱由检感觉到了害怕和恐惧,这是本能的担忧,大明王朝自建国以来,对于武将都是打压的,派遣监军监视武官,同时设立五军都督府,就是要杜绝藩镇割据的情况出现,加强中央集权,不仅仅如此,明太祖朱元璋甚至裁撤了丞相,改由内阁代行丞相的职责,将所有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让文臣也成为了为皇帝卖命的人,三百余年过去了,这个办法行之有效。
可是郑勋睿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规矩。
郑家军自成立以来,就不存在有监军,朱由检也无法派遣监军,郑勋睿虽然没有出任郑家军的总兵,但实际控制郑家军,而且郑家军军官的配备,朝廷几乎无法插手。
这已经超出了朱由检能够容忍的底线了,天知道郑家军壮大到了一定的程度,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可形势逼人,朱由检根本没有机会去“关心”郑家军,后金鞑子虎视眈眈,时时刻刻都想着入关劫掠,流寇在北方骚扰,如今更是朝着南方延伸,朝廷拿不出来多少的银子,既要加强关宁锦防线。又要剿灭后金鞑子,大量的银子都投入其中了,加之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等人投靠后金鞑子,让朝廷遭受沉重打击,已经让朝廷几乎没有组建强悍军队的能力了。
多年的灾荒,让北方出现了大片的荒凉之地。老百姓多年在死亡线上挣扎,灾荒也直接影响大赋税的收入,让朝廷根本拿不出来银子救济,拖欠军饷已经成为常态。
正是因为重重的困难和灾难,让朱由检只能够默许郑家军的壮大,要说郑勋睿此人还真的是有能力,没有要求朝廷提供一钱银子的军饷,居然就维持了郑家军庞大的开销。
可到了如今的局势,朱由检真正开始担心了。他感觉到自身和朝廷已经无法直接掌控郑勋睿和郑家军了,放任郑家军发展壮大,有朝一日怕是他这个皇上也要让位给郑勋睿了。
所以朱由检要出手了。
朱由检想的很简单,毕竟是大明的天下,所有人都是向着皇室的,都是要维护正统的,这个时候对郑勋睿出手,大不了引发一些震**。但一定能够将郑勋睿拿下,一定能够让强悍的郑家军直接归朝廷统领。
至于说郑勋睿立下了赫赫的功劳。可是和皇家的利益比较起来算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郑勋睿没有什么可说的。
计划正在一步步实施,朱由检密切的关注一切的局势,应该说迄今为止,一切都是成功的。相信不要多长的时间,就可以对郑勋睿动手了。
身为九五之尊的大明皇上,朱由检是无比尊贵的,也是俾睨天下的,他可不耐烦采取什么迂回的战术来对付郑勋睿。周延儒出任内阁首辅的时候,朱由检就直接表明了态度,准备一纸诏书将郑勋睿调到京城,同时调整郑家军的各级军官,派遣监军,让朝廷直接掌控郑家军,但他的这个想法被周延儒劝阻了,身边的王承恩等人也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还是要谨慎一些的好。
经过一段时间思索之后,朱由检勉强接受了周延儒等人的建议,但是动手的时候,还是很凌厉,他多管齐下,准备一击之下解决郑勋睿和郑家军的问题。
王承恩领着周延儒进入乾清宫的时候,朱由检还在沉思,他仿佛看到了朝廷控制郑家军之后的一派大好的情形,脸上也不自觉的露出了微笑。
“周爱卿,王承恩,朕让你们筹谋的事情,是不是该给朕一个痛快了。”
王承恩看了看周延儒,低着头开口了。
“皇上,内阁刚刚收到陕西巡抚文震亨大人的奏折,文大人暂时不想到京城来。。。”
朱由检的脸色迅速变化了,他压根没有想到,文震亨居然会如此的表态,这岂不是给脸不要脸吗。
“哼,朕让文震亨到京城来,可不是看上他什么能力,如此的嚣张,以为朕真的不能够动他吗,既然不愿意到京城来,朕就下旨,让他到辽东去。”
周延儒咳嗽了一声,低着头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陕西还是要保持稳定。”
朱由检看着周延儒,冷冰冰的开口了。
“怎么,周爱卿这是为文震亨说好话吗,难不成还想着女儿的事情。”
周延儒的身体颤抖了一下,脸色迅速变白了。
看见这样的情形,熟悉皇上的王承恩马上开口了。
“皇上,有关文大人的事宜,周大人和奴婢已经商议过,奴婢以为让文大人暂时留在陕西,也是权宜之计,如今流寇正在湖广和四川一带肆掠,朝廷需要耗费时日剿灭流寇,如此情形之下,北方保持稳定就是很重要的,若是强行调整了文大人,导致了陕西的不稳定,很有可能让北方的局势失控。。。”
王承恩的解释,让朱由检的情绪慢慢的平复下来,他当然清楚,若是陕西乱了,那北方诸省的局势将变得一团糟,北直隶也难以安宁。
“那你们说说该怎么办,难不成朕就屈服了不成。”
王承恩看了看周延儒,他在等着周延儒开口。
两人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他们之间必须要联手,很多的事情观点也必须是一致的,否则很多的事情就做不好,重大的事情更是无法找出好的解决办法。
周延儒顿了顿神,慢慢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逐渐孤立郑勋睿,是行得通的,左都御史杨廷枢大人,与郑勋睿可谓是莫逆之交,还是遵从皇上的旨意到京城来了,凤阳巡抚史可法、督催参政马士英、押运参政粟建成等都向皇上表明了忠心,这些人都是郑勋睿所依赖的人,郑勋睿一旦失去了所有的依靠,最终不用皇上下旨,就会屈服的。”
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神情。
“朕不需要郑勋睿屈服,朕也不想继续等候了,朕需要知道下诏书的时间。”
四周迅速沉默下来了,这个问题周延儒和王承恩都是无法回答了,其实他们多次商议这个话题,但得出的结论是暂时行不通,要知道郑家军在朝中的影响非同一般,贸然动手肯定会引发巨大的震**,谁知道后金鞑子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再次动手,而且流寇在湖广和四川一带肆掠,其力量愈发的强大,已经让湖广和四川不得安宁,若是朝廷内部出现问题,很有可能导致毁灭性的后果。
最为关键的是郑勋睿实际掌控了郑家军,人家要是不管不过皇上的圣旨,带着郑家军造反了,那就肯定是毁灭性的后果。
想想流寇都能够坚持这么多年,更不要说训练有素的郑家军了。
周延儒和王承恩都很清楚,目前朝廷掌控的军队,根本不是郑家军的对手。
看见周延儒和王承恩都没有开口,朱由检当然明白其中的意思,继续在两人的面前发威和责问,也失去了意义,其实真的惹恼了郑勋睿,让郑家军加入到造反的大军之中去了,那大明天下就真的保不住了。
尽管朱由检认为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郑勋睿毕竟是科举出身,而且是殿试的状元,根本就不可能造反,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周延儒和王承恩的思考和建议,还是正确的。
至于说加快步骤的事宜,朱由检只要时时刻刻的催促周延儒和王承恩等人,让他们加紧动作,事情自然也是能够办好的。
想到这里,朱由检调整了语气。
“周爱卿,王承恩,朕知道你们一心是为了大明天下的,朕刚刚也是着急,你们不要介意。。。”
朱由检的话尚未说完,周延儒就跪下了,眼睛里面甚至出现了眼泪。
“臣有愧皇上的重托,臣一定和王公公多多商议,尽快解决难题。”
周延儒离开之后,朱由检看着王承恩。
“皇上,奴婢观察周大人好些时日了,周大人暂时没有什么外心,奴婢认为可以信任。”
“王承恩,你该不是被周延儒蒙蔽了吧。”
王承恩的脸色没有什么变化,他陪伴皇上多年,清楚皇上多疑的性格。
“奴婢不敢,奴婢一心为了皇上,周大人不可能蒙蔽奴婢,奴婢只是从这些时日周大人的表现,感觉周大人暂时没有外心,其实周大人提出来的一些策略和办法,奴婢以为是可行的,周大人也和奴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听完周大人的分析,奴婢认为周大人还是耗费了不少的心思。”
“哦,周延儒都有哪些分析啊。”
“奴婢怕说不好,专门写出来了,请皇上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