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六里,宽四里,周长就是二十里。再加上寨墙四周还要有四角楼台和寨门,也就是说,光是寨墙就需要十万两白银以上。
这还是不加上城寨里的路面、各种房屋建筑,这些工程量更大的地方。
若是城里城外城墙全加起来,粗略一算,就需要上百万两白银。
这个建造费用看着是天文数字,但对于建城来说,已经是极少的了。
自古以来,建城建寨就是个工程浩大、花费巨大的事情。
要知道当年太祖朱元璋建造南京城的时候,光城墙建造可是花了三百六十万两黄金,而是不是白银呢啊!那还是发动了半个江南的徭役去做的。
朱玉阶也知道这些。
但是,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要把嘉山寨的框架给搭建起来。
至于,现阶段的工程,就只做嘉山寨的主体工程,也就是核心的一段城墙、靠近北方的护城河,再加上营房、粮仓、草料场、武库、马场、猪场,这些。
剩下的,等着慢慢建造。
这样的话,就会速度快很多。
至于说,钱的问题,朱玉阶倒不担心。
太平盛世,钱财不好弄。
兵荒马乱的,钱财就流通得快了。
随便哪个地方都有乱兵,随便哪个地方都有土匪,随便哪个地方都有鞑子的小股部队。这些人都抢了个盆满钵满。而朱玉阶的目标就是在他们身上了。
这些人能够抢别人,朱玉阶就能够抢他们。
至于说,人力的问题,朱玉阶也不担心。
现在核心区域由太平寨的人来建造。
等核心区域建好了,特别是赵大志将那一千青壮给练出来了,嘉山卫有了自保之力的时候,就可以招揽周围村寨的民壮和流民来了。
这个时间,朱玉阶定在一个月以后。
听了朱玉阶的解释和给出的解决办法,在确定钱财物资和人力都不算真正问题之后,吴绍唐、吴少勋也就同意了。
决策者做好了决策,那干事的就很好干。
一到嘉山,众人就忙活了起来。
工匠们开始按照图纸,以锅底灰划线。吴少广、吴少同带领那二十个精骑在工匠后面帮忙。
赵大志、赵大强带领那一千一百的青壮开始清理积雪。
吴绍唐、吴少勋、刘郎中等太平寨的代表人物则是找了一个小山坡,将香案、香烛、贡品和烟花爆竹一一摆好。
人多就是力量大啊!
只是一个时辰,还没有到正午呢,那一千多人就清扫了足足有四十亩地大小的范围。
这就是嘉山寨的核心区域了。
也是接下来,一个月中,太平寨这四千人主要劳作的地方。
在走在最后的太平寨农妇也赶到嘉山的时候,由吴绍唐充作礼官,由朱玉阶主持祭祀,在祷告苍天、敬告山神土地,又奉上贡品之后,就放起了烟花爆竹。
在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四千人,四百个百人队,由队长带着,跟随工匠的指挥开始干了起来。
工匠首领是一个姓鲁的老者。这人精通天文地理,更相传是鲁班的传人。
他熟练地分配着各个小队的任务,有的伐木,有的平地,有的挖泥,有的制砖,有的开山取石,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的。
关于具体怎么做,朱玉阶是没有插嘴的。
术业有专攻啊!
建造房子,建造大城,这样的事,可不是外行能指挥的。
就比如说,那建造寨墙地基的石头用哪里的石头,那建造堡墙和砖坯所用的黄泥从哪里挖,朱玉阶就是一窍不通。
至于,他设想中的水泥,这个地方也没有地方可以实验去。
更主要的是,现在大家都在忙碌,所有的工匠,都用了起来,根本就没有谁有时间还有那个能力去实验水泥怎么造了。
当然,水泥,这个现代建筑的法宝肯定还是要造的。只是,要等朱玉阶稍微发展出来一点势力,再有一点地盘之后,才能去做。
建城寨,不懂的地方,朱玉阶还多着呢。
就比如,他在开始的时候,就不懂为何要在没盖别的房子之前,为什么要建造一座庙。
这座庙就在城的正中心,算是东西中轴和南北中轴的交接处。
这座庙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但是现在那个鲁老先生喊这个庙为“正主庙”,意思是以后的嘉山寨是以这个庙为正主的。
根据老先生的安排,除了这个“正主庙”之外,在嘉山寨的四门,还要有另外的四座庙,分别为东门的文庙,西门的武庙,南门的火神庙、财神庙和北门的城隍庙。
除了祭神的庙之外,在朱玉阶的要求下,还在武庙周围专门划出来了地方,建设“褒忠祠”和“旗纛庙”。
“褒忠祠”是表彰战死军人、祭奠战死军人的。
“旗纛庙”是祭祀“旗头大将”、“六纛大将”“五方旗神”“主宰战船正神”“金鼓角铳石炮之神”“弓弩飞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祗五昌等众”的,共七座牌位。
这两个是明代卫所必须的。
朱玉阶要建的嘉山寨是一个军镇军城。
这些地方是必不可少的。
男女老少,只要能干动的,全都一起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只是,这嘉山荒野之中,环境实在太恶劣了!
仅仅是过了正午之后,天就灰暗了起来。
又过了一会,刚过了未时(下午三点),远处的高山就挡住了天边的西晒太阳,无边无际的黑暗开始笼罩了大地。
刺骨的寒风穿过枯枝,发出凄厉的哀鸣,仿佛在诉说着深冬的寂寥和寒冷。天上没下雪。可山上树上那没有融化的雪花冰晶被吹落了下来,在极低的温度作用下,瞬息间就化作坚硬的一片。
雪变成了无数微小的刀片。
才被平整好的,土地变成了一个大的锉刀,走在上面都刺得脚底生疼。
这样的天,待着都很困难。
这样的地,走过都是酷刑。
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工作。
幸亏工匠首领鲁老先生经验丰富。
他早就安排人将最开始清扫的枯叶和大树上用斧头砍下来的树枝全都集中在了这四十亩地最中间的位置。
甚至,为了怕烧不着,还带了两三桶松油过来。
此时,正好用到。
“点火——”
随着这老者那中气十足的一声大吼,十个点火点,同时燃烧起了汹汹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