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一个复杂的种族,危难当头,有的人选择相信希望,为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延续,而舍生忘死的去奋力一搏,也有的人选择自暴自弃,甚至还想在末日来临前,拖上别人一起玩完。

面对陡然加大的治安压力,德拉贡深知“乱世当用重典”的道理,他将之前调整陆军编制时,由三个二线步兵师改组而成的武装警察部队悉数动员起来,派往各地协助当地警察维护社会治安。

大多数普通民众其实都是相信政府的,毕竟世界末日就在眼前,就算不相信又能怎么样呢?

况且德拉贡在民间的名声一直很不错,上台之后推行了一系列振兴政策,办了不少为国为民的实事。光是收回贵族阶级特权这一点,就足够让大多数底层民众为他拍手叫好。

政府方面,因为消息已经对外公开,德拉贡顺势启动战时体制,力求最大限度的将民间力量都发动起来,号召全体国民携起手来,共同对抗天灾。大量专业施工队被投入到避难所的建造工程中去,官方随后又另外征召了超过五十万民壮,疯狂的修建公路。

由于大部分地下避难所直接利用了塔兰奇虫族当年遗留下来的地宫,而这些地宫大部分都在尚未开发的东部内陆地区,因此为了提高人员物资的输送效率,地面必须配套建设一整套完善的公路网。

数以万计的民众踊跃参与这些基建工程,除了朴素的爱国热情,其实最主要的诱因,还是官方对外承诺,会为工程参与者优先提供避难所的入住资格,工资报酬简单明了,完全不给你整那些虚的!

别看官方的媒体一直在向民众强调,政府有能力在天灾到来之前,建造出足够容纳全国人民的避难所,但很多人一想到东帝国有超过两千七百万国民,就下意识的觉得政府是在吹牛逼,这根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大工程。

但事实上,按照官方智库的计算,以他们目前全国动员起来的工程力量,还真就有能力在十一月末之前,在东部内陆修好全部二百八十座避难所,并且彼此之间有隧道相连。

效率之所以如此惊人,主要归功于虫族的帮助,除了已有的那些地宫遗迹,克林·度还主动向东帝国政府出借了所有还能动的地行舟。

这玩意儿堪称超级盾构机,在掘进模式下能够以每小时二十八公里的速度,挖出一条直径约十五米的隧道。无论土壤还是岩石,在它面前都跟豆腐没有任何区别。

不过想要建造一座足够容纳十万人的合格避难所,绝不是单纯挖一条光秃秃的地洞出来就能完事儿的。他们还需要用地行舟反复掘进,在地下三百至五百米深处拓宽出一片大型空间,然后由工程队用钢筋水泥对空间进行加固和改造,使之成为一座可以容纳数万人在里面生活上很长一段时间的“地下城”。

然而若是以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去打算,比如天网计划完全失败,造物主以全速撞上星球,导致整个星球表面的生态系统被完全破坏,那么藏身地下的人们就算侥幸躲过了撞击带来的第一波直接伤害,短时间内也无法返回地面,单靠预先囤积的物资,恐怕撑不了多久。

如果事态真到了这一步,已经移居地下的国民将必须为了生存开启后续的“避难所2.0计划”。这个计划的宗旨,是对地下避难所进行更进一步的升级改造,以便尽可能的延长其自持力。

所有避难所中,功能最完善、自持力最强的,自然是那两座位于五公里地下深处的虫族隐居点,每座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三十五万人,并且内部自成一套小生态,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也能独立运作一百年。

但这样的高级避难所,首先建造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物力都极其夸张,而且还要有原初之屑这种堪称“魔幻版核燃料”来保障能源稳定,否则无法维持一套生态系统的独立运转,目前的人类根本没有这个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两座虫族避难所的存在成为了东帝国的最高机密,无论如何不能对外公开。

让本国人知道还是轻的,了不起引发民众不满,但要是让别的国家知道,你东帝国竟然有两座这么厉害的避难所,却不肯与其他盟友共享,怕不是救世联盟分分钟土崩瓦解,搞不好还得为了这个而打起来。

有关这两座高级避难所的入驻名额,德拉贡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选拔部门,对全体国民进行严格的层层筛选,只有真正的行业精英、学术大师和身体健全没有遗传病史的年轻男女得以有资格入选,以确保即使其他二百八十座避难所内的人类就算全灭了,只靠这最后几十万人,也能将这个世界的人类文明妥善延续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德拉贡虽然动用特权,将自己的大部分妻儿都送入高级避难所,但他自己将在天灾到来时,与恩菲亚和塔菲一起,前往位于南半球的行动总部,负责整个天网行动的指挥与调度。

前沿总部位于预测撞击区边缘的一处大型海岛上。理论上只要计划能够成功,身处岛上的德拉贡就能活,若是不成功,他将和参与行动的十几万将士一起共赴黄泉!

很多人劝德拉贡,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犯不上去冒这个险,前线指挥换了别人,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但德拉贡觉得,这是他身为一个军人、一个指挥官的责任和义务,毕竟这个计划是他提出来的,这十几万人之所以能够心甘情愿的慷慨赴死,是因为他们想要保护身后的家人,而不是那些贪生怕死的权贵。

所以德拉贡必须去,让那些将士们知道,他们并没有信错人,而且有他在的话,军心和士气也能得到保障,在无形中提升了整个计划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