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名声在外
田嫂子笑道,“肯定能啊,先前姬大郎跟那徐老六形影不离,徐老六一喊,他就跟着人家走,就是挣几个钱,也都被徐老六给撺哄了去……也难为了你,若是旁的糊涂没用女人,这日子早就没法过了。”
说着说着,见大妮儿似听懂了话般地,低下头去,这才惊觉自己扯远了,干嘛尽提人家的伤心事?
赶紧又描补,“现如今还是头回见姬大郎不听徐老六的呢,如今当着这么些街坊,徐老六又丢了这么大的人,估计是不敢再来撩拨你家大郎了。”
偷眼瞧着罗姝娘的面上,但见她微瘦的脸庞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倒没有被提起往事的伤感,迎着晨光的眼神里还带着几分坚毅,不由得松了口气的同时还有些暗自佩服。
说起来,这姬家的罗氏那真是苦命,活活的是苦水里泡大的啊。
打小就给那人牙子老王婆子家当童养媳,朝打暮骂地好容易长大,十五岁就要跟王家那痨病鬼王大郎成亲圆房,结果白日里才办了两桌酒,还没等到夜里,那王大郎就病重吐血,第二天一命呜呼……
老王婆子就认定了是罗氏克死了自家儿子,把罗氏当成仇人一般,恨不得拿绳子勒死……后头也不知道怎地,又把罗氏嫁与了姬誉,讹诈去了一笔银子这才干休。
而罗氏嫁到了姬家,命却还是一样的苦。
姬誉倒是好手好脚,可却不是着家的,成天跟着徐老六在外头鬼混,就是弄几个钱也自己胡花了。两夫妻不是吵就是打,好容易生个孩子吧,还是个不能顶门户的丫头,越发不招夫家待见。
也幸好罗氏自己身子骨硬实又能干,这才撑着到了如今。
所以说,这附近几条巷子的街坊们说起来命苦来,头一个就是这罗氏了。
谁家的女人抱怨哭诉日子难过时,罗氏就成了拿来对比的人物。
旁人就会劝说,“哎呀呀,你想想,你再命苦,还有姬家的罗氏命苦么?你的日子再难过,还有罗氏难过么?”
于是那抱怨的女人一想罗氏,便登时心里平衡了好些。
想到还有人比自己更悲摧,自己也就不觉得悲摧了。
罗姝娘不知道自家邻居心中所想,不然她肯定要无奈笑一声,她们还不知道前世那更悲摧的事呢,那时姬誉猝亡,自己是活生生地背上了克夫之命,姬家大房又来收房子,女儿病倒,那会可真是孤立无助,无限凄惶,全凭罗姝娘一口气撑着……
“嗯,我也不敢期望他能有多好,只不要出去胡混就谢天谢地了。”
罗姝娘想起这两天姬誉的表现,不由唇角微微含笑。
“是啊,这浪子回头金不换,想来姬大郎慢慢地也会走了正道,我瞧如今你们两口子倒是不吵了,你也放软和些,多哄哄男人,这家里和气了,钱财也能慢慢挣来,你们再抓紧给大妮儿生个弟弟,这日子就齐全了。”
田嫂子热心地给罗姝娘出着主意,这街坊四邻的,谁不知道姬家那点事,罗氏也是太厉害了些。
“嗯,嫂子说得是。”
一提起生儿子,这可是她上辈子心里的痛。
那时都笑话她,嫁了三次,可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可见是个没运道之极的,克夫克子,幸好她没有自小在罗府长大,不然说不定连她亲爹也要克呢。
想及此处,罗姝娘的眉头就微不可见的一蹙,拉着自家大妮儿的手上也不禁用了几分力,惹得小女娃抬着看过来。
“大妮儿,你想不想要个小弟弟?”
田嫂子凑趣问道。
“不想。娘是我一个人的。”
大妮儿却是大出人意外的摇了摇头,回答的很坚决。
田嫂子有些意外,笑道,“为什么呀?”
大妮儿眼珠转了转,想到田二丫跟自己玩的时候说的话,直觉不能出卖小伙伴,便低下头道,“有了小弟弟,娘就不疼我了。”
田家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是女娃,只有两岁的老三是男娃。
田二丫曾经气鼓鼓地说过,她爷奶都只抱小弟弟,没抱过她,有好吃的都给小弟弟留着,没有大姐和她的份儿。
田二丫还说,羡慕自己家里没有讨人厌的弟弟呢。
田嫂子尤自不知这是自家娃娃分配不公闹的,呵呵笑道,“大妮儿你还小,不懂,有了小弟弟呀,这才能顶起一家人的门户哩,等将来大妮出了嫁,小弟弟还给你撑腰哩!”
大妮儿想了想,吐出一句,“我有娘撑腰!”
一边说,一边抱紧了亲娘的手臂。
才不要什么见鬼的小弟弟哩,田二丫的弟弟又爱哭,又娇气,话都不会说倒会指着人告状,大妮儿完全没法想像自己靠那种讨厌的小东西撑腰的局面哇。
罗姝娘和田嫂子两个人都被逗乐了。
罗姝娘面上虽笑,心里却有些黯然。
想到前世,大妮嫁出门子,那婆家里乌七八糟,过得极不省心,吃过好几回暗亏,虽然自己也曾经闹上门去,但那家人当面应得好,过后反是更为变本加厉,最后……
“姬娘子,姬娘子?”
田嫂子拉了把罗姝娘的衣袖,这罗氏是怎么了,眼看着到了绣铺了,怎么还朝前走啊?
“想啥哩,横眉竖目的,这地方可都到了啊。”
罗姝娘这才反应过来,方才她不知不觉就想得出神,沉浸在从前那跟大妮儿婆家纠结的一团烂事上头,差点过绣铺门而不入。
“啊?”
罗姝娘不好意思地笑道,“一大早的见着那徐老六,吵得人心思都不灵光了。”
田嫂子理解地笑了笑,拉着罗姝娘就往绣铺里进,“嗨,甭想那么多了,一会算帐的时候心思可不能糊涂了啊。”
说起来这罗娘子还真是能干,绣出来的花活灵活现的,这四条巷子里,可没谁有她那般手艺,光靠卖绣活就能养得了家。
像自己,也就能凑和着做些衣裳鞋袜罢了。
罗姝娘敲敲自己的额头,失笑道,“嫂子说得很是。”
三人一起走进绣铺。
这间绣铺门面不大,里头招呼人的伙计也不过是两个,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一个十三四的小姑娘,正是一对姑侄。
那妇人是这家店的老板娘,他们这城南一片本就是穷人聚集之地,就算有几个店铺也都是小本生意,能请得起帮工的不多,所以老板娘也得亲自上阵。
小姑娘招呼着田嫂子挑线,罗姝娘便把带来的绣品给老板娘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