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看重钱,我看重钱背后的,我看重这个风险资金能够给我们带来除了钱以外的东西,这是我最关注的。

我一直认为不管做任何事,脑子里不能有功利心。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的时候,眼睛里全是人民币、港币、美元,全部从嘴巴里喷出来,人家一看就不愿意跟你合作。

因为我今天花的钱是风险资本的钱,我们必须为他们负责任,我知道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更加痛苦,所以我们要一点一滴地把事情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在阿里巴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投资者只是娘舅。

对现在的阿里巴巴来讲,在不需要钱的情况下,私募比上市要好,因为完整上市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更不要成为我们的一个结果,否则就乱套了,为了上市而上市。”

?投资者最怕的是你问他要钱,最希望看到的是你不要钱,他给你钱。所有的投资者都一样:你赚钱了,他天天盯着你,你不赚钱,你要钱,他跑得比谁都快。

投机者的钱是不敢拿的

我们需要的不是风险投资,不是赌徒,而是策略投资者,他们应该对我们有长远的信心,20年、30年都不会卖的。两三年后就想套现获利的,那是投机者,我是不敢拿这种钱的。

——马云

对企业家来说,选择风险投资和投资人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如果错选了一些唯利是图、只以“套现”为目标的风险投资资金,对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会带来很大的制约与风险。

投资、融资本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即使一个企业在资金上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不能盲目寻找投资。因为一些不好的风险资金,比如说和企业发展不是太切合的风险投资,可能就会毁掉一个优秀的企业。对于这一点,马云心里非常清楚,因而,他对挑选风险资金是非常挑剔的。

湖畔花园创业四五个月后,钱已经是阿里巴巴能否生存下去的核心问题。因为创业初期伙伴们凑的50万资金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没几个月就所剩无几了。到1999年7月,马云甚至困窘到需要借钱来给团队成员发工资了。不过,已经快没钱的马云似乎并没有把资本看得很重。到公司资金见底的前一个月,他说:“没钱下月工资不发,作为股本增资。钱是会有的,是我们要不要的问题。”

在阿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也是互联网最为疯狂的时候。马云为吸引融资四处游说,阿里巴巴的员工经常会接到投资商打来的电话。在面对纷至沓来的风险投资者时,虽然马云此刻很缺钱,但他一点也没有放宽对投资者的要求。

第一个来找马云合作的是浙江的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那个老板开门见山地对马云提出合作要求:我给你100万,你每年给我10%的利润,也就是说明年你要还我110万。马云回答他说:“您真是比银行还黑!”对于这种风险投资,马云是不会接受的,他自己也说:“我挑剔风险资金的程度绝对不亚于风险资金挑剔项目,我可能比它们还过分一点。”

从下面阿里巴巴副总裁彭蕾回忆的一件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这种融资观念。

1999年的一天,马云接了个电话后,就叫上当时主管财务的彭蕾和他一起出去一趟。到了外面彭蕾才知道,马云和她是要去见投资人。他们到了投资人入住的杭州世贸饭店,例行的寒暄过后,很快进入了实质性的谈判阶段。在彭蕾看来,对方的条件还可以,而且当时阿里巴巴的账上已经没有钱了,这上百万美元的投资是非常具有**力的。但是,马云却不满意投资人提出的股份比例,他对投资经理说:“我们要出去走走。”

马云和彭蕾出了世贸饭店,走在楼下的人行道上。走了好一会儿后,马云回去对投资经理说:“我们认为阿里巴巴的总价值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个,你们的看法与我们差距太大,所以我们看来无法合作。”就这样拒绝了对方的投资。彭蕾还记得谈判结束后,对方有个人还特别遗憾地对他们说:“你们错过了一个机会。”

一个连员工的工资几乎都发不出的CEO,何以对风险投资如此挑剔呢?

用马云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我们需要的不是风险投资,不是赌徒,而是策略投资者,他们应该对我们有长远的信心,20年、30年都不会卖的。两三年后就想套现获利的,那是投机者,我是不敢拿这种钱的。”为此,马云至少拒绝过38家投资商。

在马云看来,有这样两种投资是最不能接受的:“一种是他天天看着你,你动一步他就要管管你;还有的一种就是他管都不管你。”那些管得太严的投资商,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心。对这类投资者,马云认为不如“他们自己来做算了,还要我这个CEO干吗”。而那些从来不管的投资商,则是“把鸡蛋压在篮子里面,投了十几个、二十几个项目,根本就不关心你”。

从阿里巴巴早期寻找投资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业初期的苛刻并非一件坏事,创业者绝不能因为财务上暂时的紧张而无形之中让自己处于一个弱者的地位。

看重投资者的品牌力

我并不看重钱,我看重钱背后的,我看重这个风险资金能够给我们带来除了钱以外的东西,这是我最关注的。

——马云

在选择风险投资商的时候,马云更看重的是资金以外的东西,比如说进一步的风险投资,比如说更多的海外资源。马云曾这么描述过他内心对风险投资的要求:“我并不看重钱,我看重钱背后的,我看重这个风险资金能够给我们带来除了钱以外的东西,这是我最关注的。而且风险基金到底能够帮助我们什么,它是不是有这样的能力,是不是有这样的人专门为我们服务,这个我很关心。”

正是马云对投资商颇高的要求,使得他在拒绝了38家风险投资商后,才接受对阿里巴巴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高盛基金注入的高达500万美元的投资。

说到高盛基金,我们要提到一个关键的人物。没有他的出现,可能就没有后来高盛的风险投资。这个人就是阿里巴巴的CFO首席财务官——蔡崇信。

关于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的故事,有很强的传奇色彩。

蔡崇信在加盟阿里巴巴之前是瑞典InvestAB公司的副总裁,拿着每年7位数雅虎股权收入的投资界知名人士。最初,蔡崇信是因为要对阿里巴巴投资,而代表公司对它进行考察的。但是,在与阿里巴巴项目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蔡崇信对马云及他的团队的工作能力有深刻感受后,立即作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辞去InvestAB公司的副总裁职务,加入马云的阿里巴巴。于是这个年收入数十万的经理人一转身成为阿里巴巴月收入500元的员工。

蔡崇信的加盟轰动了InvestAB高层,并引起了香港投资界很大的震动。他的加入,使大家确信阿里巴巴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

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后,就和马云为阿里巴巴找寻合适的风险投资商而四处奔波。虽然1999年正是互联网最热的时候,对网络公司的投资也很多,但由于他们俩对风险投资商有较高的要求,能够让他们中意的投资商并不多。

1999年8月的一天,蔡崇信与一位老朋友的偶然相遇,给阿里巴巴带来了第一笔“天使基金”。

当时蔡崇信正在香港和一家投资商接触,在一间酒店的走廊里碰到了一位老朋友——时任高盛公司香港区投资经理的林小姐。

林小姐是蔡崇信在学生时代认识的,那时蔡崇信还在哈佛大学读书。他们是在一次从美国飞往台湾的飞机上认识的。因为他们二人同在投资银行工作,也算是同行,联系就这样一直保持了下来。

寒暄之后,蔡崇信得知高盛当时有意对互联网进行投资。于是蔡崇信便问林小姐,有没有可能对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进行投资。林小姐爽快地答应派人前去考察。

由于高盛基金在这之前一向感兴趣的是传统产业,因此,阿里巴巴能否获得高盛的投资,胜算并不大。在林小姐的引荐下,不久,高盛公司便派人实地考察了阿里巴巴。

高盛派人考察之后,对阿里巴巴比较满意,于是就和阿里巴巴谈起了条件。他们很快给阿里巴巴发了一份传真。传真中提出了一些高盛公司投资“阿里巴巴”的具体条件。虽然当时高盛公司开出的条件比他们正在接触的投资商苛刻,但是,考虑到高盛公司的国际背景和在投资界的地位,马云最终还是决定与高盛公司合作。

对高盛公司的投资,蔡崇信是这么说的:“说实话,当时阿里巴巴对投资人的谈判空间余地比较小。虽然互联网热,但我们当时没钱是个大问题,没有办法对高盛公司的投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到后来第二轮融资的时候,我们手里还有很多钱,谈判的余地就大了很多。当时高盛公司的要求比我们正在谈的那家投资人的要求来得苛刻,但马云和我商量之后还是决定要高盛公司的钱。因为,一方面它是美国有名的投资公司,可能会对我们未来开拓美国市场有些帮助;另外它的规模大,看事情比较长远。我们大概商量了十多分钟,就把这个事情定下了。”

蔡崇信的一番话,道出了马云为什么选择了与开出的条件并不是最好,而且比较苛刻的高盛基金合作。高盛公司的知名度和它长远的战略眼光,对“阿里巴巴”将来开拓海外市场、长远的战略规划都有着更大的优势。马云的视线是集中在了高盛基金呼风唤雨的能力,还有它极强的市场号召力上。他看重的其实是高盛这个投资品牌。

1999年10月26日,阿里巴巴与高盛GoldmanSachs、富达投资(FidelityCapital)、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InvestAB等机构正式签署投资协议,接受这些投资机构向阿里巴巴注入的首轮高达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特大新闻。融资结束后,马云于10月7日在香港正式宣布推出阿里巴巴。

在替阿里巴巴寻找投资的过程中,马云切实体会到:“找投资者的时候比找老婆还难,一定要小心,不要光找漂亮的,关键是她要跟你同甘共苦,在最困难的时候她说我跟你一起奋斗。这是最最重要的。”

另外,马云还告诫创业者:“我一直认为不管做任何事,脑子里不能有功利心。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的时候,眼睛里全是人民币、港币、美元,全部从嘴巴里喷出来,人家一看就不愿意跟你合作。”

吸引股东,靠魅力更靠实力

“我相信孙正义喜欢我,所有的投资者喜欢我,是因为我脑子里在想做成一件事,这件事的结果一定会带来很多钱,他们看见的是我这个眼神。全世界有钱的人很多,但全世界能做成阿里巴巴的并不多。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当然,光有好的东西还不够,还要把它推销出去,这就涉及一个人的沟通能力。所以,沟通能力对一个想成功的年轻人很重要,也有一些技巧性的东西。”

——马云

对任何一家公司、企业来说,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次成功的融资,可以让处于困境中的企业走出泥沼;可以让成长中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因此,寻找投资,寻找好的风险投资商,就是摆在每个创业者面前的难题。

由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它能够在三四年的时间内做出传统企业三四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同时,它也必将面对传统企业在三四十年里才能碰到的难题,因此,风险资本家的雄厚财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对网络公司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数不胜数的网络公司中,马云的阿里巴巴获得了众多投资商的青睐——先是高盛“天使基金”进入,后与软银公司“一见钟情”。说到风险投资对阿里巴巴的青睐,一方面靠的是马云个人的演讲魅力,另一方面当然还是要靠阿里巴巴的实力说话。

马云那极具煽动性的口才和演讲魅力是众所周知的,他与软银公司总裁孙正义第一次会面的那6分钟,就为阿里巴巴引入了2000万美元的投资,堪称“最经典的6分钟”。

1999年夏末,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的资深分析师古塔给马云发了封电子邮件。在邮件中古塔告诉马云,有个人“想和你秘密见个面,这个人对你一定非常有用”。于是马云飞到北京前往富华大厦赴约,这天正是以高盛公司为主的“天使基金”到位的第二天。

去之前,马云并不知道他要跟谁见面。见面才知,那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互联网投资“皇帝”——雅虎最大的股东孙正义!而且,这次秘密约会也不是马云想象中的两人会谈,而是一场规模比较大的项目评介会。

这里我们要简单地说一下孙正义的来历。

孙正义,韩裔日本人,1957年8月11日出生,父母在日本经营小生意。小时候的孙正义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父亲却从小一直鼓励他说:“你是个天才。”高中时全家迁居至美国加州,聪颖的他考进加州柏克莱大学,主修经济。后来,孙正义回到日本创建了软银公司,后发展为软银集团,现在是该集团的董事长。孙正义在43岁的时候成为亚洲首富,被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他用不到20年的时间,创立了一个无人能媲美的互联网产业帝国。

现在让我们回到马云与孙正义经典的第一次会面。

当时在一大批等待风险投资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头脑们中间,马云只是一个小角色。因为来访的人甚多,孙正义只能给每人20分钟演讲时间。看到这样的情况,马云自述他对这次见面没抱多大兴趣。但他还是耐心地等到陈述阿里巴巴情况的时刻。当投影仪在墙幕上调出阿里巴巴网站时,马云站起来开始演讲,说明阿里巴巴为何物,介绍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取向。

马云仅仅讲了6分钟左右,就被孙正义叫停了。马云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原来我大概要讲十分钟左右,可是估计我讲到六分钟左右的时候,孙正义就从长桌子的那一头走过来对我说,他要投资我的公司。”

孙正义在表示了他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意向后,问马云需要多少资金。然而,马云的回答却令人十分吃惊:“我昨天刚拿到钱,不用你的钱,我们可以探讨一下网络的发展方向。”孙正义反问道:“不缺钱,你来找我干什么?”马云说:“又不是我要找你,是别人叫我来见你的。”临走时,孙正义请马云一定要去日本和他详谈。

马云回到杭州后,与蔡崇信细谈了此事。蔡崇信对这事不太积极,说道:“我们不用过去,我们现在还不缺钱。”马云说:“孙正义敲门,这事一定要办,我们一定要和孙正义合作。”当时蔡崇信几乎是被马云拉着去东京见孙正义的。他们两个提前已经商量好,由马云唱红脸,蔡崇信唱白脸。

出乎意料的是孙正义一见面并没有客气地寒暄,而是直奔主题,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们要投资,我们要怎么谈?”很快双方进入了主题,开始了投资金额的谈判。

要知道“对孙正义说‘不’是需要勇气的”,可是马云和蔡崇信却拒绝了孙正义三次的报价。第四次报价,软银方面报出的投资数额才落到马云和蔡崇信商量好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于是双方达成了一致,资金的总额是3000万美元。回国后,马云觉得3000万太多,只要了软银2000万美元。2000年1月,软银正式与阿里巴巴签约。

获得软银的投资,对阿里巴巴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同时也帮助了阿里巴巴拓展业务。后来,不少被软银拒绝的B2B创业者追问软银中华基金首席代表石明春:“我们是实实在在想做事的人,而马云靠的就是一张嘴,为何你们把资金投给阿里巴巴,而不投给我们?”石春明对大家说:“是因为马云杰出的煽动力征服了我的大老板孙正义。”

大家都很好奇,在那6分钟里,马云究竟说了些什么,能够让孙正义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作出投资阿里巴巴的决定。可惜这些现在都没人知道了,就是马云本人也不记得他当时都说了些什么。不过马云说孙正义就是那种很聪明的人,“我跟他一讲他就听懂了”,而且每次说话都是“我要怎么样、怎么样的,这一点跟我脾气蛮像的”。

我们还可以从孙正义评价马云的话中看出些原因,他说:“我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看中的并不是对方有多少钱、多少人手,而是看企业领导者的气质,比如我当初在马云身上就看到和杨致远类似的气质。”后来,孙正义见到马云的时候,也经常这样说:“马云,保持你独特的领导气质,这是我为你投资的最重要的原因。”

创业者的个人魅力和他所领导的团队固然是吸引投资中很重要的一点,但我想更重要的应该是阿里巴巴的实力,以及阿里巴巴的未来。正如马云说的那样:“如果你没有很实实在在的好东西,或好的产品,投资人有那么好糊弄的吗?花里胡哨是骗他们不来的!虽然我只讲了6分钟,孙正义就决心要投资,但那6分钟背后是我们独创的发展方向和6个多月没日没夜的艰辛努力。从某种程度来讲,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不是我想说服他,而是他想说服我,因为他看到了我们阿里巴巴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产品。”

对于自己和阿里巴巴,马云非常自信,他说:“我相信孙正义喜欢我,所有的投资者喜欢我,是因为我脑子里在想做成一件事,这件事的结果一定会带来很多钱,他们看见的是我这个眼神。全世界有钱的人很多,但全世界能做成阿里巴巴的并不多。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当然对孙正义来说,他选择的马云和阿里巴巴也没有让他失望。阿里巴巴用行动证明了B2B模式的正确和可行。

太多钱会坏事

阿里巴巴能够走到今天,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没有钱,很多人失败就是因为太有钱了。以前我们没钱时,每花一分钱我们都认认真真考虑;现在我们有钱了,还是像没钱时一样花钱。

——马云

对于资本,很多人认为越多越好,可马云的看法却异于常人。他认为,企业需要的只是足够的钱,拥有太多的钱也就失去了价值,反而会坏事。为此,马云甚至拒绝了软银过多的投资。让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

马云和蔡崇信在日本跟孙正义经过艰苦的谈判后,双方终于达成一致,阿里巴巴将获得软银3000万美元的投资基金。

初步谈妥之后,马云就和蔡崇信一起离开东京回到杭州。随即,阿里巴巴召开了一次董事会。在这次董事会上,马云和董事们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发现:如果按3000万美元来计算孙正义的股份,那软银所占阿里巴巴的股份就太多了,这将导致股东结构的不平衡。而马云一贯坚持的原则却是——不允许任何机构和自然人控股阿里巴巴。

董事会一结束,马云就立即拨通了孙正义助手的电话,对孙正义的助手说:“我们只需要足够的钱,2000万美元,太多的钱会坏事。”听到这番话,孙正义的助手立刻跳了起来。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谁会嫌软银给的投资太多?

于是,马云立即给孙正义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在这封电子邮件中,马云除了告诉孙正义投资金额要减少到2000万美元,同时提出希望孙正义本人要担任阿里巴巴的董事。他说:“……希望与孙正义先生手牵手共同闯**互联网……如果没有缘分合作,那么我们还会是很好的朋友。”

关于投资金额的问题,孙正义同意了。但是,要他担任阿里巴巴董事的这件事,孙正义说:“我从来不做我投资公司的董事,你们知道我会很忙,没有时间经常参加你们的董事会,而你们新创公司是每个月必须开一次董事会,我如果是董事不参加,那是对其他董事的不尊重。”马云又提出:“那至少也要当个阿里巴巴的顾问吧。”这对孙正义来说也是一个破例,但他最终也同意了。孙正义在给马云的回复上说:“谢谢您给了我一个商业机会。我们一定会使阿里巴巴名扬世界,变成像雅虎一样的网站。”“我想这是他孙正义投资经历中让步最多的一次”,蔡崇信说。

就这样,孙正义同意了马云的要求,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然绝对控股。2000年1月18日,双方正式签约,软银正式向阿里巴巴网站投资2000万美元以拓展其全球业务,同时在日本和韩国建立合资企业。

到手的钱不要,可能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让我们来听听马云是怎么说的。马云说:“是的,我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尽管我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最多只有200万美元,但2000万美元我管得了,过多的钱就失去了价值,对企业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很多人犯错误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有太多的钱,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也许这就是马云阐述太多钱会坏事的最好理由了。他还认为“阿里巴巴能够走到今天,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没有钱”,“正是因为没有钱,所以才要让每一分钱都在脑子里花,每一分钱都花得物有所值”。

对马云来说,没有小钱与大钱的区别,只有勤俭节约与铺张浪费的区别。现在阿里巴巴有钱了,他还是像没钱时一样花钱。他认为,融资的目的不是学习花钱,而是要学习怎样花钱来做事。

小钱也是钱,节省每一分应该节省的钱,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有价值。正是这种对钱的价值的尊重,对金钱的清醒认识,才能让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马云这种对钱的观点,值得每一个创业的人学习。

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更加痛苦

因为我今天花的钱是风险投资商的钱,我们必须为他们负责任,我知道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更加痛苦,所以我们要一点一滴地把事情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马云

可能很多人认为,大公司财大气粗,不必像小公司那样为资金犯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可是正相反,很多成功的企业都非常看重每一分钱,尽量让每一分钱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阿里巴巴也是如此:勤俭持家是马云的作风,艰苦奋斗则一直是阿里巴巴的优良传统。

创业之初的艰苦,养成了阿里巴巴网站“小气”、“吝啬”的风格。团队的每个人都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总是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那个时候,如果需要外出办事,近距离的,就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只有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打车。对于那段艰苦的岁月,马云还回忆了这么一个镜头:“刚刚创业的时候,我们几乎不打出租车。有一次我们必须打车,一辆桑塔纳车过来,所有人头都转过去了,一看夏利车过来,马上把手招过去,就因为桑塔纳车比夏利车每公里贵一块多钱。”

尽管后来阿里巴巴有了高盛、软银等机构的大笔投资资金,可马云和他带领的阿里巴巴依然像往常一样吝啬。阿里巴巴一位创业元老回忆说:“拿到风险投资后我们确实涨了一次工资,从创业时候的500元钱涨到了1000元出头。当时我们高兴的是,终于不用花自己的积蓄过日子了。”

马云明白:“投资者给你钱的时候,你记住有一天你一定要还他。这是做人的品质。”所以,“花投资者的钱得非常小心,要对投资者负责任。”即便到现在,就是5分钱的复印纸,在阿里巴巴也要自觉投币。

在阿里巴巴办公室门口的复印机上放着一个储蓄罐,而复印机背后的墙上贴着“公司复印机使用详细规定和说明”的一张公告。规定中的内容大致有这么几条:个人因私复印每张5分,请自觉投币;复印公司内部文件要双面使用;复印数量多于150份的要外包交由前台处理。

阿里巴巴以这样的“小气”而感到骄傲。马云认为:“因为我今天花的钱是风险投资商的钱,我们必须为他们负责任,我知道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更加痛苦,所以我们要一点一滴地把事情做好,这是最重要的。他还一再强调:“阿里巴巴永远坚持一个原则:我们花的是投资人的钱,所以要特别小心。如果今天花的是自己的钱,可以大手大脚。雅虎是今天世界上最‘小气’的公司。而我们每天考虑的也是如何花最少的钱,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

马云对风险投资的这种态度,是为投资者所称道的。

投资者是“娘舅”

在阿里巴巴,客户第一,员工第二,投资者只是娘舅。

——马云

风险投资商的投资金额决定了互联网发展速度的脚步,因此在投资者面前,网络公司都会把他们看做是衣食父母,可马云却宣称,客户才是阿里巴巴的父母,投资者只是“娘舅”。

马云认为,正是有那么多会员的支持,才有阿里巴巴的成功,“客户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马云每一次见客户的时候,都想听听客户们的声音。但是,他怕见的人也是客户,他说:“阿里巴巴在开始融资的时候,我就曾对投资者说过,客户才是阿里巴巴的父母,投资者只是我们的‘娘舅’。所以每次我和投资者在一起时是最轻松的,就像小孩见舅舅一样,但是见到客户时压力最大,就怕他们抱怨赚不到钱。”

既然阿里巴巴将客户摆在第一位,投资者只是娘舅,那阿里巴巴和投资者的关系又如何呢?对这个问题,马云回答说:“阿里巴巴和‘娘舅’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每一次的股东大会,也是越开越短。”有人不禁要问,马云是如何做到这样的呢?从下面我们节选的马云演讲稿中,便可窥见一斑:

“以前反日情绪非常激烈的时候(有人)问软银跟我们什么关系,我觉得没有关系,孙正义要是控制得了马云,那我就不是马云了。其实孙正义(在阿里巴巴)股份是很少的,我们之间永远明白这个道理。我上次讲过这个理论,我是阿里巴巴自己的家长,投资者是‘娘舅’,他只是给一点钱,可以说阿里巴巴这个手术台上我是医生,我自己开刀,所有的投资者都是护士,我要刀他给我刀,都是我决定,任何人都是我的助手。”

同样在说到投资者控股的问题上,马云是不会让任何人控股阿里巴巴的。早在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的时候,雅虎用10亿美元的资金投资阿里巴巴,占了40%的股份后,阿里巴巴仍未被控股。在控股的原则上,马云从不让步,他发表声明说:

“事实上收购雅虎是我们自己提出的整个模式,我们收购了雅虎,雅虎又在我们的总部占40%的股份、35%的投票权。这个想法是我们自己独创的,华尔街没有这样的模式,全世界也没有听说可以这样收购的。为什么这么做呢?

第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必须有搜索引擎这样的工具,我们考察了大批搜索引擎后发现只有雅虎合适。一般合作伙伴要选择犯过错误又很聪明的人,所以我们选择好就和雅虎谈了。

第二,必须给雅虎面子,我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收购你雅虎中国,而你在阿里巴巴总部必须拥有一些股份,但以这个股份不能控股阿里巴巴,永远不能控股阿里巴巴,也不能操纵阿里巴巴。因为从我们这个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的使命是使阿里巴巴成为在中国诞生并由中国人创办的世界级公司。因为这个使命,我们股份控制的结构必须改变,不能让任何人控一股,所以我们从第一天起就控制这样的事情。所以大家猜测是孙正义控股还是杨致远控股,我很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不会让任何人控制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是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下创办,并在全世界发展的。所以我们的结构非常巧妙。

做整个收购,获得了雅虎投入的全世界看起来不可思议的10亿美元,还有折合7亿美元的雅虎中国的所有资产、所有品牌和技术,这是去年世界上最大的收购案。我们没有聘用顾问公司,因为我们不相信顾问公司。这些公司说的、写的全都对,干起来全是错的。我们也没有请投资银行,我们觉得对就做下去,做一切对的事情。如果加上投资银行这个事情会变得很复杂,所以我们快速地作了这个决定。给了雅虎面子,同时在整个组织结构里面不让任何人控制这家公司。”

有记者通过马云收购雅虎中国的事件访问他“如何处理公司控制权”的高端问题,马云也做出了客观巧妙的回答:

“投资者可以炒我们,我们当然也可以换投资者,这个世界上投资者多得很。关于这个问题,我希望给中国所有的创业者一个声音,投资者是跟着优秀的企业家走的,而企业家不能跟着投资者走。所以,即使我只有百分之几的股权,甚至我只有一股或者是两股,我觉得这个公司我还是可以影响的。”

马云说他的回答是依据阿里巴巴团队内部倒金字塔的定位,他说:“在公司的经营结构图上,第一层是客户,第二层是一线员工,第三层是中级主管,最底层才是CEO。”而对于员工、客户与股东三者的关系,他是这么处理的:“对股东,我尊重他们,我倾听他们,但我会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做;对员工,我倾听,但我会按照我认为对的去做;对于客户,大部分我是跟着客户去走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上市后我还是如此,不会因为股市改变方向。美国,杨致远为主;日本,孙正义为主;中国,我为主。这是大家合作的基础,我们是伙伴关系。八年来,我问过所有的投资者,哪个季度让他们失望过?哪个季度我没说到做到?我们每年做的都比说的好。”

这就是为什么投资者虽然没有掌握控制权,却都认为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是一流的投资对象。软银的孙正义就曾经说过:“阿里巴巴是来自中国的最具震撼性的互联网成功的典范之一,其强大有效的营运模式和优秀的管理人才使公司在市场中成为企业与企业间(B2B)贸易的先导。我们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是重要的战略性的举措,我深信阿里巴巴将能凭着软银的全球资源和本地市场经验,体现其领导全球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市场的潜质。”

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

“阿里巴巴希望持续经营,上市套现不是阿里巴巴的目的。”

“对现在的阿里巴巴来讲,在不需要钱的情况下,私募比上市要好,因为完整上市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不是我们的目标,更不要成为我们的一个结果,否则就乱套了,为了上市而上市。”

——马云

吸纳风险资金、上市、圈钱、分红,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是这么做的。但马云对企业上市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不能为了上市而上市,因为“阿里巴巴希望持续经营,上市套现不是阿里巴巴的目的。”所以,直到2007年7月,马云才将阿里巴巴旗下的B2B业务启动上市。

从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到它上市前,阿里巴巴其实有很多次上市的机会,但马云都放弃了。在互联网公司纷纷追逐资本的时候,马云仍然保持着他清醒的头脑。他不是不愿意上市,而是在找更合适的机会。因为马云觉得“我们是‘满汉全席’,不能卖出‘清汤白菜’的价格”。

让我们来看看一直为互联网业界所关注的阿里巴巴上市之路。

早在阿里巴巴创立之初,马云就曾经表示过“阿里巴巴要在3年内冲到纳斯达克”。但是,在2000年年底,许多互联网公司争先恐后去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马云却宣布阿里巴巴短期内不会上市。他给出这个决定的解释是“上市并不是终极目标,在网站未有赢利收入前,阿里巴巴网站不打算上市。”但是,人们猜测阿里巴巴决定不上市,实际上是因为资金的短缺。

马云坚决否认了外界对阿里巴巴的猜疑,他承认阿里巴巴目前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和钱没有关系,“我说了很多次,如果大家依然不相信阿里巴巴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我也没有必要再解释什么。想把企业做多大,希望企业往哪里走,企业怎么样会更好,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上市圈到钱就行了,而阿里巴巴希望成为世界十大网站之一,希望影响互联网。”他还补充道:“阿里巴巴一定会上市,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也没有上市的必要。”

2003年,关于阿里巴巴上市的问题,马云的回答是:

“每个人都在问我上市的事情。我最后重申一次,我现在不想上市。我本人希望早些上市,但阿里巴巴太年轻了,公司创建才4年,员工的平均年龄才27岁,内功还不够好。但我不是说我绝对不会上市。我的逻辑是,如果今年上市只能支撑10元的股价,而3年后可以达到30元,那为什么不等到3年后呢?”

他还说道:“阿里巴巴现在赢利非常好。公司就像结婚一样,好不容易有了好日子,生个孩子又苦了。所以我们打算结婚后过几天好日子。今天我觉得我们自己的内功还有待加强。我向往着上市,并没有不屑一顾。”

到了2004年,阿里巴巴已经做到了国内第一,还获得了软银再次注入的8000多万美元,人们认为阿里巴巴已经完全有能力上市了。而且这一年“e龙”、“金融界”和“51job”在美国纳斯达克的挂牌,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B2B龙头阿里巴巴上市问题的关注。

但是,马云还是认为阿里巴巴上市的时机还没有到来。他认为目前要做的是把阿里巴巴做得更加完善,把客户服务得更好。“对眼下的阿里巴巴而言,做大做强比上市更迫切,与其迫于竞争压力和舆论压力被动上市,不如不上市。”

另一方面,马云觉得不上市有不上市的优势——“不上市你面对的是5个投资人,你上市就要面对5000个投资人”,而“上市后不可避免地要应付每个季度的报表,它可能会让我们放弃更长远的策略。”对于已经上市的三大门户网站,“你可以看到现在它们只能考虑下一季度怎么办,而我们今天的资金可以让我们考虑3年以后怎么布局。”

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的举动又重新将人们关注的焦点引到了阿里巴巴上市的问题上。人们认为马云收购雅虎中国就是为了上市。然而,马云又一次否定了人们对于阿里巴巴即将上市的猜测。

我们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而现在我们才走了6年,公司还很年轻,包括我们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也只有27岁,如果贸然上市,很可能会因为“年轻”而付出不小的代价。

从业务层面来看,去年中国进出口总额1万亿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通过阿里巴巴实现。目前,中国1300万家企业中,大概700万家是阿里巴巴的客户。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目前还不是一家大企业,面临的发展空间很大,同时危机和挑战也很多。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也必须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而一旦上市,就要对投资者负责,也可能因为我们的年轻而让阿里巴巴太多地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这样对我们的业务发展不太有利。

我们希望,等到阿里巴巴足够成熟,可以领导投资者之后,再去认真考虑上市的问题。

直到2007年,随着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马云开始决定上市,以期获得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

2007年7月28日下午,马云在杭州黄龙体育馆里向在场参加年会的6000多名员工宣布——阿里巴巴正式启动旗下B2B业务的上市程序。听到这一消息后,全场顿时一片沸腾。至此,有关阿里巴巴上市的种种传闻,都会在不久后一一得到验证。

对于阿里巴巴的上市,马云说:“有人说我是终于拿到毕业证书的留级生,也许我不着急毕业,是因为大学里面能够给我提供很多研究和学习的环境。普通人觉得上市有现金、有股票就是成功。经营企业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经历,爬上掉下、掉下爬上的人很多。对我来说过程的味道更重要,即便比张朝阳再早上市也没有意义,也许我的痛苦他们没经历过,但他们的好处我还没尝到。我觉得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挡得住**。第二拨上市容易,第三拨更容易。”

第九章互联网、电子商务:

互联网像一杯啤酒,有沫的时候最好喝

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网络就是高速度,如果停下来做这计划那计划,机遇就错过了。计划做得越细致栽得越快。

?互联网上失败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就是脑子发热,要不就是脑子太冷了。

?真正的高科技就是一按一开。不要弄得很玄乎,应把麻烦留给自己,不要留给用户。

?在中国做电子商务的人必须要站起来走路,而不能老是手拉着手,老是手拉着手就要完蛋。我们跟市场的关系是手够得着,我们与用户的关系是要他们自己站起来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才会感谢你的帮助。

?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的一颗颗石子,通过互联网可以把这些石子全粘起来,用混凝土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和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我自己也喜欢用免费的东西,但是免费往往是最贵的。如果一个女孩跟你好,她又不想嫁给你,麻烦就很大了,男孩也一样。永远记住,免费是最贵的。与其花这点时间去免费,不如花一点时间真正地去成长,电子商务会走得很远。

中小企业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

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的一颗颗石子,通过互联网可以把这些石子全粘起来,用混凝土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和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马云

1999年,马云应邀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在大会上,马云发现虽然是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可“90%的演讲者是美国的嘉宾,90%的听众是西方人,而所有的案子、例子用的全是‘eBay’、‘雅虎’这些东西”。于是马云站起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电子商务,亚洲电子商务。以前的电子商务都是美国的,美国的模式、美国的听众。亚洲是亚洲,中国是中国,美国是美国,美国打NBA打得很好,中国人就应该打乒乓球。”这是马云最早的构思。不过当时连马云自己也没想好中国的电子商务可能是个什么模式。

“回国的路上我觉得,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的模式,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方式。是不是eBay我觉得时机不到,是不是雅虎这样的门户站点我也没看清楚,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围绕着中小型企业,帮助中小型企业成功,我们是有机会的。”

从新加坡回来后马云就决定,阿里巴巴要为中国80%的中小企业服务,因为:“亚洲是最大的出口基地,我们以出口为目标,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帮助全国中小企业出口是我们的方向。我们必须围绕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无论是在‘中国黄页’还是在外经贸部做客户宣传的时候,会见一个国有企业的领导要谈13次才能说服他,在浙江一带去3趟就可以了。这让我相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更有希望,更好做。”

马云说:“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的一颗颗石子,通过互联网可以把这些石子全粘起来,用混凝土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和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马云还形象地将大企业比做鲸鱼,把小企业称为虾米。虽然国外的B2B都是以大企业为主,但阿里巴巴坚信自己的判断,以中小企业为主。因为,“中国没有多少鲸鱼,即便为数不多的那么几条鲸鱼,还有些是不健康的,贸易流程不一样,信息化程度低等等。”

正因为马云对中国企业的了解,所以他说:“让别人去跟着鲸鱼跑吧,我们只要抓些小虾米。我们很快就会聚拢50万个进出口商,我怎么可能从他们身上分文不得呢?”

“一抓住了虾米就有机会捕鲨鱼,可抓住了鲨鱼却可能被咬死。”斯坦福一家顾问公司的总裁克莱格?莫斯对阿里巴巴的模式也表示认同,“只有大约20家美国公司能够一下子订购一整个集装箱的铁锤,但有555个批发商和20900个零售商可以订更少一些量的货。”

另外,马云对中国经济的正确分析,也是他坚持从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的一个原因。

“我们大局的判断是中国加入WTO组织,这是一个时间问题,一定会加入。不是说要不要,因为WTO组织如果缺少中国,这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基于中国加入WTO组织,大批的外商到中国投资,中国企业也可以到外国做生意。我们通过互联网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帮助国外企业进入中国。”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马云思路的正确,证明了阿里巴巴模式的成功。

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马云

马云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好像是3000米长跑,目前中国只是刚刚起跑而已。

“我在新加坡世界经济论坛讲过这样的话,如果把因特网比做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的长跑的话,美国今天跑了100米,亚洲跑了不过30米,中国只跑了5米,你可能觉得Yahoo雅虎、Amazon亚马逊他们现在跑第一,他们的模式是最好的模式,但是,没准在200米、300米后他们会掉下来。当年Netscape网景真牛,但是,一轮后,他连人都找不到了。未来的发展你永远无法预知,因特网的发展是一个accident意外事件,是一个事故,是一个偶发事件。”

“Netscape当年想计划打败微软,这导致了他的失败。我有一个和我的同事分享的观念,人类的第一代挖石油的人,都没有发财,到了第二代,才真正富有起来。当时的石油不过是铺铺马路,点点煤油灯,所以,就像100年前人类发明电的时候,打死他也不会想到空调的诞生。你无法去想象三五年后电子商务会怎样,除非是算命。中国目前只适合做电子商务第一阶段的工作,那我们就把第一阶段的工作做好。”

电子商务第一阶段的工作就是要做信息流。信息流在电子商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的信用环境不好,所以阿里巴巴在刚开始的时候就避开资金流和物流,只做信息流。而且,马云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子商务只能做信息流。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能帮你做信息流,而且还能做资金流,还有物流,我觉得他是在说谎。现在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结合在一起。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很多东西没有具备,没有准备好。”

在互联网这场3000米的长跑中,马云觉得他们的对手决不是在中国。“我们觉得我们的对手,第一,是我们自己;第二,如果说技术上面有对手的话,应该在美国。”所以,阿里巴巴的战略部署是:“用美国的技术、中国的人力资源、全世界的大市场。”